李爱冬
- 作品数:25 被引量:97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四川省科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8~20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周期阻滞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研究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细胞的周期变化。 方法 四氧嘧啶(alloxan)诱导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免疫组化光镜和电镜、Westernblotting法观察 1~ 2 0周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壁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 结果 免疫光镜和电镜观察到 8~ 2 0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呈cyclinD1、cyclinD3、cyclinB1、p2 1和p2 7免疫阳性反应 ,偶见内皮细胞呈cyclinE免疫阳性反应。同时可见内皮细胞细胞质减少、细胞变薄、腔面泡状结构和微绒毛增多。而此阶段周细胞和视网膜内其它类型细胞未见有超微结构变化并为免疫阴性反应。考马斯亮蓝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ting亦证实视网膜内有cyclinD1、cyclinB1、p2 1和p2 7蛋白的表达。 结论 高糖导致 8~ 2 0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并阻滞于G1/S限制点 ,而周细胞没有出现相应的变化 ,本研究也提示在糖尿病早期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拮抗高糖损伤、自我稳定的分子机制。
- 李爱冬羊惠君韦纯义王凡康健庞燕
- 关键词:细胞周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细胞
- 高糖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0年
- 目的 观察高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方法 用高糖 (10、2 0、30、40、5 0mmol/L)作用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 ,HUVEC) ,第 2、4、6、8、10、12、14d ,用氚 标记脱氧胸苷 (tritium labelledthymidinedeoxyribose ,3H TdR)掺入法测定每分钟计数 (countsperminute ,cpm)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指数、增殖指数及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 高糖作用下 ,HUVECcpm值和增殖指数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随作用浓度增加、时间延长更为明显。各高糖组G1期细胞百分率升高 ,S期百分率降低 (P <0 .0 5 )。 结论 高糖使培养的HUVEC凋亡加速 ,同时抑制了细胞增殖。细胞可能被阻滞在G1/S转变期。
- 庞燕羊惠君韦纯义王凡李爱冬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凋亡
- c-Myc c-Fos c-Jun c-H-Ras在糖尿病早期大鼠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内表达被引量:1
- 1999年
- 为了解c-Myc、c-Fos、c-Jun、c-H-Ras是否参与7~140d糠尿病早期大鼠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两次转换率加速过程,我们设计了本实验。雄性Wistar大鼠60只,四氧嘧啶(aloxan)尾静脉注射(50mg/kg)造糖尿病模型;石蜡包埋肾切片经c-Myc、c-Fos、c-Jun、c-H-Ras免疫组化染色。在7~30d、70~140dc-Myc、c-Fos、c-Jun、c-H-Ras分别在近端小管、髓襻、远端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内表达。c-Myc、c-Fos、c-Jun在糖尿病早期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内表达呈现延迟性、持续性、区域性和时间性。c-Myc、c-Fos、c-Jun、c-H-Ras可能参与调控糖尿病早期肾小管。
- 康健羊惠君李爱冬
- 关键词:糖尿病肾小管集合管
- 人胎视网膜神经元凋亡的研究—TUNEL法
- 1997年
- 人胎视网膜神经元凋亡的研究—TUNEL法李爱冬羊惠君韦纯义*(华西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附一院眼科)为研究人胎视网膜神经元的凋亡与增殖、分化的关系,调节凋亡和增殖的因素,验证TUNEL法的敏感性和可靠性,本文收集了8—38周胎儿视网膜27例、成人视网膜...
- 李爱冬羊惠君韦纯义
- 关键词:神经元凋亡神经上皮细胞人视网膜
- 人胎视网膜发育过程中Fas、Fas-L、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1
- 2001年
- 目的 研究人胎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Fas、Fas- L、bax和 bcl- 2的蛋白表达。 方法 收集 12~ 38周 (受精龄 )胎儿视网膜共 5 0例 ,石蜡包埋切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观察。 结果 发育第 16周和第 38周 ,视网膜节细胞层、内、外核层表达 Fas蛋白。第 2 6周 ,Fas- L 阳性染色开始出现于视网膜各层细胞 ,到第 32周 ,免疫阳性反应主要集中在节细胞层 ,第 38周时 ,神经纤维层也为阳性反应。bax免疫阳性反应从第 12周起出现 ,第 16周 ,节细胞层和外核层多数细胞核为阳性。第 2 4周 ,内核层中的细胞为阳性反应 ,但到第 2 6周时 ,仅 Müller细胞内侧终足为 bax免疫阳性染色。第 2 6周以后 ,视网膜内各种成分都为 bax免疫反应阴性。 bcl- 2免疫阳性反应于第 16周时出现在正在分化的神经母细胞层。第 2 4周开始 ,bcl- 2免疫阳性反应集中于节细胞层的神经胶质细胞以及 Müller细胞的内侧终足。 结论 发育中的视网膜的细胞凋亡可能不依赖 Fas/Fas- L途径。
- 韦纯义李爱冬羊惠君
- 关键词:视网膜胚胎学FASFAS-L
- 人胚胎视网膜神经元凋亡的研究-TUNEL法
- 1997年
- 为了研究人胚胎视网膜神经元的凋亡与增殖、分化的关系,调节凋亡和增殖的因素,验证TUNEL法的敏感性和可靠性,本文作者收集了8-38周胚胎视网膜27例、成人视网膜3例及成年SD雌性大鼠的胸腺、卵巢和小肠,制石蜡切片,TUNEL法标记,光镜观察。结果显示,大鼠胸腺淋巴细胞、闭锁卵袍和小肠绒毛顶部上皮细胞均有凋亡。所标记的凋亡细胞具有环形核、核浓缩或新月形及凋亡小体等典型形态学特征。胎儿视网膜神经上皮细胞凋亡发生在第8-18周;节细胞凋亡发生在第12—21周;视细胞凋亡发生在第14-ZI周。双极神经元和Milller细胞凋亡从第14周持续到27周;大干28周胎儿及成人视网膜内无细胞凋亡。b-FGF和TGF-p免疫阳性反应出现于视网膜神经上皮(8-13周)、节细胞(16—26周)、视杆视锥细胞外节(22-29周);GDNF、NT3、BDNF和Rb免疫阳性反应存在于星形胶质细胞、内核层细胞(18—29周)。B。l-2阳性反应仅出现于24—29周的Muller细胞,而bax阳性反应可在除节细胞外的所有机网膜细胞中见到(16-32周)。此外,本文结果同时提示,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敏感、稳定。正增值的神经上皮细胞和刚分化出的三种神经元皆有部分进入凋亡。已分化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时间同它们与靶细胞建立突触的时间一致;
- 羊惠群李爱冬韦纯义
- 关键词:人胚胎视网膜神经元凋亡
- 人胚胎视网膜血管发育的研究
- 1997年
- 为研究人胚胎视网膜血管发育及调节因素,明确胎儿视网膜血管存在的缺陷,本文收集了8-38周受精龄人胚胎视网膜134例和成人视网膜4例,作免疫络化染色和光镜观察。结果显示:(1)梭形细胞在12—13周经视盘迁移进视网膜,向锯齿缘扩展,同时分化、增殖、改建为节细胞层的血管。到26周,节细胞层内血管以“出芽”方式在神经纤维层和内核层的内、外缘形成三层毛细血管丛,足月时,此过程尚未完成。(2)梭形细胞及其前方的基质、血管及基膜有FN(+)反应物沉积,有诱导、促进血管生长的作用。星形胶质细胞伴梭形细胞向锯齿缘迁移,伸出突起包裹出芽血管,参与调节血管形成。其突起还与Muller细胞的突起一道形成血管胶质膜。(3)当节细胞层的内皮细胞索管道化时,平滑肌细胞和周细胞出现在血管壁外。LN(+)反应在25周出现在节细胞层的血管基膜,而其余三层毛细血管基膜在29周才呈LN(+)。胶原IV(+)反应在29周包绕节细胞层血管,到32周时,四层血管才都呈IV胶原(+)。这表明32周前视网膜血管基膜确实存在结构缺陷。(4)节细胞和视锥细胞的b一FGF、TGF-B、VEGF(+)反应以及Mtille,细胞的VEGF(+)反应出现的时间均早于附近的血管形成,它们具有诱导血管定向生长的作用。
- 李爱冬羊惠君
- 关键词:人胚胎视网膜血管发育
- 大鼠卵巢颗粒细胞IGF-Ⅰ、TGFβ、Fas-L表达与卵泡闭锁发生的研究被引量:9
- 1999年
- 为研究IGF-Ⅰ,TGFβ和Fas-L在维持卵泡颗粒细胞存活和介导颗粒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探讨卵泡闭锁的局部分子机理,将SD大鼠卵巢石蜡切片,用TUNEL法和PCNA免疫组化法区别闭锁和生长卵泡,用免疫组化法标记这三种因子以及它们的膜受体在卵泡内的表达。结果显示:无腔和有腔生长卵泡内大多数颗粒细胞为PCNA阳性;早期有腔闭锁卵泡有5个以上颗粒细胞被TUNEL法标记,部分颗粒细胞为PCNA阳性;晚期有腔闭锁卵泡剩余颗粒细胞多数被TUNEL法所标记,但为PCNA阴性。有腔生长卵泡颗粒细胞IGF-Ⅰ、IGF-IR、TGFβ、TGFβR、Fas、Fas-L均为阳性。早晚期有腔闭锁卵泡的颗粒细胞为Fas、TGFβ和TGFβR阳性。结果提示:TUNEL法和PCNA免疫组化联合运用有利于区分闭锁卵泡和生长卵泡。IGF-Ⅰ仅对有腔生长卵泡颗粒细胞有促进增殖和维持存活的作用,其表达的下降和消失为有腔卵泡闭锁的重要诱因。TGFβ、Fas-L和Fas可能介导有腔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参与闭锁过程,但在有IGF-Ⅰ存在的条件下。
- 李爱冬羊惠君王凡韦纯义韦纯义
- 关键词:颗粒细胞细胞因子
- 糖尿病早期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与增殖的观察被引量:9
- 1999年
- 为了解糖尿病早期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tubularepithlialcells, 简称RTECs) 是否有损害,探讨微蛋白尿发生的机制。方法:四氧嘧啶(alloxan)尾静脉注射(50 mg/kg)雄性Wistar 大鼠60 只,石蜡包埋肾切片经TUNEL法和PCNA、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成模后20~60 d 和90~140 d,TUNEL法阳性RTECs 主要出现在远端小管、髓质肾小管、集合管。PCNA、BrdU 免疫组化染色阳性RTECs 主要见于注射后40 d、130 ~140 d 皮质和髓质肾小管、集合管,其出现的部位、数量与凋亡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高糖对RTECs 是一种亚坏死性损伤剂,导致其凋亡发生率增加,同时可能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RTECs 增殖发生略晚,但与凋亡发生率相匹配。笔者推测借此种机制糖尿病早期RTECs 的数目和肾小管的形态得以保护,造成一般组织学方法不能将RTECs 的损伤检测出来。
- 康健羊惠君李爱冬
- 关键词:糖尿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凋亡细胞增殖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胎儿肝、肾等组织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nsulin- LikeGrowth Factor,IGFs)对胎儿组织增殖和分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应用免疫组化 ABC法对 16至 2 4周胎龄肝、肾、肾上腺、脾、胸腺等组织 IGF- 阳性细胞进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 :在胎儿期内 ,以上器官中均有 IGF- I阳性细胞存在 ,不同个体和器官其阳性细胞的数量、反应强弱和表达情况有差异。结果提示 ,在人胎发育过程中 ,这些器官组织均能表达 IGF- ,对其增殖分化起着自分泌和旁分泌的作用。
- 王凡羊惠君李瑞祥李爱冬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免疫组化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