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敬蓉

作品数:1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篇杆菌
  • 9篇鲍曼不动杆菌
  • 9篇不动杆菌
  • 7篇生物被膜
  • 4篇耐药
  • 3篇呋喃
  • 3篇呋喃酮
  • 3篇菌毛
  • 3篇基因
  • 3篇多重耐药
  • 3篇超声
  • 3篇C-
  • 2篇蛋白基因
  • 2篇亚胺培南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外膜蛋白
  • 2篇外膜蛋白基因
  • 2篇外排泵
  • 2篇外排泵抑制剂

机构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3篇敬蓉
  • 10篇刘原
  • 9篇和平
  • 8篇马淑珍
  • 6篇柯蕊
  • 6篇张立然
  • 6篇杨妮
  • 4篇赵玉杰
  • 3篇周琦
  • 2篇刘娜
  • 2篇张伟
  • 1篇王娟
  • 1篇赵晓静
  • 1篇孙蕾
  • 1篇张伟
  • 1篇霍琳琳
  • 1篇许丹

传媒

  • 3篇国际呼吸杂志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7
  • 3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呋喃酮C-30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株菌毛及生物被膜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呋喃酮C-30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株菌毛及生物被膜的作用,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实验设10μM呋喃酮C-30处理组和对照组,利用Real-time PCR、平...
敬蓉刘原冯雁京和平柯蕊马淑珍刘聪蕊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生物被膜及外膜蛋白基因ompA相关性研究
2016年
目的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生物被膜及外膜蛋白基因ompA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收集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126株,采用琼脂扩散(K—B)法进行体外药敏实验;改良平板法测定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外膜蛋白基因omp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法测定生物被膜形成的不同阶段外膜蛋白基因omp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2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多重耐药菌分离率为62.70%(79/126);PCR检测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ompA基因的检出率为87.34%(69/79);R-PCR检测到浮游菌、生物被膜3d、生物被膜5d外膜蛋白基因表达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5573±0.3053、0.8208±0.0957、1.0975±0.2086,统计学分析显示,外膜蛋白基因ompA在生物被膜生长的不同时期其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峻,多重耐药菌分离率呈升高趋势;多重耐药性可能与生物被膜形成及外膜蛋白基因ompA高表达有关。
张立然刘原冯雁京敬蓉柯蕊杨妮赵玉杰马淑珍和平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生物被膜外膜蛋白
呋喃酮C-30对鲍曼不动杆菌菌毛及生物被膜的作用
2021年
目的探讨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呋喃酮C-30对鲍曼不动杆菌菌毛和生物被膜的影响,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19606)建立生物被膜体外模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呋喃酮C-30的最低抑制浓度;观察10μmol/L呋喃酮C-30处理后,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菌毛结构和蹭行运动的变化;检测菌毛和生物被膜编码及调节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呋喃酮C-30最小抑菌浓度为64 mg/L;与对照组相比,呋喃酮C-30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减低(0.690±0.104比0.997±0.134,t=8.118,P<0.05),菌体周围无明显菌毛结构,且蹭行运动圈直径明显减小(7.675±1.061比5.808±0.474,t=4.306,P<0.05);呋喃酮C-30下调所有检测基因的表达,尤其是csuA/B、csuE、BfmR基因显著降低。结论呋喃酮C-30显著抑制鲍曼不动杆菌菌毛结构和生物被膜的形成,并削弱鲍曼不动杆菌的蹭行运动能力,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敬蓉冯雁京刘原张伟刘聪蕊和平柯蕊赵玉杰杨妮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
外排泵抑制剂逆转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耐药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外排泵抑制剂PAβN、奥美拉唑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 对筛选的79株临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测定外排泵adeB基因的表达;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PAβN、奥美拉唑处理前后adeB阳性...
刘原张立然柯蕊杨妮敬蓉冯雁京和平马淑珍
关键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抑制剂亚胺培南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及生物被膜相关基因的研究
目的 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状及分布情况;研究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相关基因的关系。方法 收集124株鲍曼不动杆临床分离菌株,采用K-B法行体外药敏实验,结晶紫染色...
刘原冯雁京和平张立然敬蓉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
超声诊断青少年女性盆腔囊实性肿物的价值
2025年
目的:对超声诊断的青少年女性盆腔囊实性肿物的术后病理进行分析,评价超声诊断青少年女性盆腔囊实性肿物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4年3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病院经超声检查发现盆腔囊实性肿物的患儿35例,并经手术得到病理结果。收集并记录35例盆腔肿物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记录及超声检查结果。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中35例盆腔肿物患儿,年龄6 d~15岁,中位年龄8岁。因腹痛、腹胀就诊者12例(34%),腹痛伴恶心、呕吐者10例(28%),体检发现包块者10例(28%),另有3例外院手术后复查。盆腔良恶性肿物以来源于生殖系统者居多(28例(80%))。来源于生殖系统的盆腔良恶性肿物在超声回声、边界、血流及是否多发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盆腔肿物患儿,发生卵巢扭转者6例(17%),其中4例是畸胎瘤伴卵巢扭转,1例是卵巢囊肿伴扭转,1例是单纯卵巢扭转。结论:超声检查可对青少年女性盆腔囊实性肿物进行定位及初步定性诊断,帮助临床医生快速制定临床决策。
李倩倩敬蓉刘娜周琦
关键词:盆腔肿瘤超声检查
141例HIV感染者合并梅毒HBV及HCV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艾滋病(AIDS)已成为危害全球民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2]。国内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的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75万余例,当年新发患者余万例,其中95%以上为性传播途径感染[3-4]13。HIV感染者因传播方式或自身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其他病原体,如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病毒(HCV)[2]。
刘聪蕊霍琳琳张伟敬蓉马淑珍赵晓静刘原
关键词:梅毒丙型肝炎病毒
鲍曼不动杆菌adeB基因检测及外排泵抑制剂逆转亚胺培南耐药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adeB基因表达量与亚胺培南耐药性的关系,探讨外排泵抑制剂对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影响,为外排泵及外排泵抑制剂在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耐药性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筛选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79株,采用PCR法检测adeB基因表达情况,RT-PCR方法对adeB基因进行转录水平测定,并比较亚胺培南敏感及耐药组基因转录表达量有无差异;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加入外排泵抑制剂PAβN、奥美拉唑前后adeB阳性及阴性组多重耐药菌对亚胺培南MIC值的变化。结果 79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adeB基因在亚胺培南敏感组及耐药组表达量存在差异。PAβN对adeB阳性组亚胺培南耐药性降低有统计学意义,对adeB阴性组无明显影响;奥美拉唑对adeB阳性组及阴性组亚胺培南耐药性降低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耐药性与adeB基因高表达有关。PAβN降低adeB阳性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耐药性,提高亚胺培南敏感性,对adeB阴性组无明显影响;奥美拉唑对亚胺培南耐药性无明显影响。
张立然刘原柯蕊敬蓉冯雁京和平马淑珍
关键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抑制剂亚胺培南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与外膜蛋白基因caro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与外膜蛋白基因caro表达的关系。方法结晶紫染色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比较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形成的不同阶段外膜蛋白基因caro表达水平。结果 66.13%的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阳性;随着生物被膜形成的成熟,外膜蛋白基因caro的表达水平下调。结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与外膜蛋白系统密切相关。
赵玉杰冯雁京刘原和平张立然杨妮敬蓉马淑珍刘聪蕊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外膜蛋白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效果,探讨其安全性。方法2020年1月—2023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PHPT患者108例,31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者为射频消融组,77例行甲状旁腺切除术者为手术切除组,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射频消融组术前与术后1年时甲状旁腺病灶最大径、体积;比较2组术前、术后1年时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血磷水平,治疗有效率及随访期间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低钙血症、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射频消融组术后1年甲状旁腺病灶最大径[(7.89±3.49)mm]、体积[124.32(33.23,219.15)mm3]均小于术前[(20.71±6.39)mm、1444.51(495.27,2494.48)mm3](t=15.619,P<0.001;U=-3.920,P<0.001)。(2)射频消融组术前血清PTH[223.60(102.20,619.90)ng/L]、血钙[2.74(2.37,3.50)mmol/L]、血磷[(0.91±0.15)mmol/L]与手术切除组[191.70(116.95,462.75)ng/L、2.75(2.57,3.00)mmol/L、(0.84±0.20)m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0.434,P=0.664;U=-0.168,P=0.867;t=1.573,P=0.119),术后1年血清PTH[53.00(49.01,66.02)ng/L]、血钙[2.31(2.23,2.34)mmol/L]、血磷[(1.13±0.11)mmol/L]与手术切除组[58.00(49.50,71.01)ng/L、2.33(2.20,2.38)mmol/L、(1.10±0.12)m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0.693,P=0.489;U=-0.045,P=0.964;t=1.085,P=0.281)。射频消融组、手术切除组术后1年血清PTH(U=-4.197、-7.578,P均<0.001)、血钙(U=-3.924、-7.575,P均<0.001)水平均低于术前,血磷水平均高于术前(t=-9.888、-12.413,P均<0.001)。(3)射频消融组术后1年治疗有效率(90.32%)与手术切除组(93.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6,P=0.348)。(4)射频消融组轻度低钙血症发生率(9.68%)低于手术切除组(28.57%)(P=0.044),声音嘶哑(6.45%)、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0)、重度低钙血症(3.23%)发生率与手术切除组(10.39%、1.30%、6.4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
敬蓉李倩倩许丹王娟孙蕾尚皓周琦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切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