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艳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篇电解池
  • 1篇丁酸
  • 1篇有机负荷率
  • 1篇乳酸
  • 1篇生活污水
  • 1篇能耗
  • 1篇污水
  • 1篇响应面
  • 1篇响应面优化
  • 1篇连续流
  • 1篇黄水
  • 1篇混合微生物
  • 1篇甲烷
  • 1篇发酵
  • 1篇发酵条件
  • 1篇负荷率
  • 1篇COD
  • 1篇产甲烷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张艳艳
  • 2篇李大平
  • 2篇刘建
  • 2篇吴亭亭
  • 1篇何晓红
  • 1篇刘建
  • 1篇杨暖
  • 1篇高平
  • 1篇陶勇
  • 1篇梁程
  • 1篇朱晓宇
  • 1篇向元英

传媒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乳酸合成丁酸的工艺构建及其条件优化被引量:1
2016年
为构建一套乳酸合成丁酸的工艺,在开放体系中,驯化培养丁酸合成混合菌,并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确定各因素的最佳水平范围.结果表明,p H值控制在5.5-7.5之间,乳酸浓度控制在20-40 g/L之间,外加乙酸浓度控制在1.5-3.5 g/L之间可以得到丁酸的最大产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p H值、乳酸浓度和外加乙酸浓度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法分析,以丁酸产率作为响应值,探究影响丁酸产率的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通过方差分析显著性及求解回归方程得到最优发酵工艺条件:在p H值为6.72,乳酸浓度为27.83 g/L,外加乙酸浓度为2.79 g/L时,丁酸最高产率理论可达2.47 g L^(-1) d^(-1).验证试验得到的结果是丁酸产率为2.43g L^(-1) d^(-1),与预测值接近,较优化前产率提高了47.27%.此外,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Miseq)对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混合微生物中占优势的菌群是Clostridium sensustricto、Lactobacillus与Clostridium IV,其丰度分别为69.35%、15.41%与10.05%.利用本发酵新工艺能够得到相对稳定的丁酸产率,因此在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梁程陶勇朱晓宇张艳艳向元英何晓红
关键词:丁酸乳酸响应面优化混合微生物发酵条件
生活污水有机负荷率对连续流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连续流微生物电解池能有效应用于污水处理中,为了解不同有机负荷率(OLR)对单室微生物电解池(MEC)性能的影响,采用连续流方式,以生活污水为基质,研究恒定外加电压0.6 V、不同OLR(810、920、1 080、1 484、1 680、2 531、2 780 mg L^(-1) d^(-1))情形下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甲烷(CH4)产率及能耗等.结果表明,随着OLR增加,COD去除率和能量消耗呈降低趋势,而CH4产率呈增加趋势.实验初期,外加电压为0.6 V,进水COD浓度为200 mg/L,MEC对COD去除率达到70%,而厌氧消化(AD)只能达到41%,此时MEC中CH4含量为8.39%,而AD只有6.44%.实验过程中,外加电压为0.6 V,OLR为2 780 mg L^(-1) d^(-1)时,CH4产率达到了(126.72±0.30)m L L^(-1) d^(-1),而能量消耗为(0.032 0±0.0052)k W h/kg COD.菌群高通量分析结果显示,MEC阳极碳毡的优势菌群为Methanothrix sp.和Geobacter sp.,其丰度分别为39.05%和21.83%,而AD组相应丰度只占2.00%和11.76%.综上,MEC可以在低能耗下有效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并同步产CH4,这为生活污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建高平张艳艳吴亭亭李大平
关键词:有机负荷率生活污水甲烷能耗
单室微生物电解池处理黄水产甲烷被引量:3
2017年
为进一步挖掘酿酒副产物黄水的资源化利用空间,构建不锈钢单室微生物电解池(MEC)处理黄水并实现能源回收.以4%的黄水为基质,考察不同外加电压(0.4V、0.6V、0.8V、1.0V)对黄水处理过程中化学需氧量(COD)去除、各有机酸降解、甲烷产生及能量平衡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外加0.8V电压时,MEC中COD去除率达到94.90%±0.70%,较对照组(AD)的82.00%±0.70%增加了12.90%±0.74%.同时,COD去除负荷达(5.27±0.51)kgm^(-3)d^(-1),是AD(3.45±0.09)kgm^(-3)d^(-1)的1.53倍.对反应中甲烷产生速率和有机酸组分变化分析表明,当外加0.6V电压时,MEC中的甲烷产生速率为(1818.54±145.77)mLL^(-1)d^(-1),比AD(1014.88±121.44)mLL^(-1)d^(-1)增加了78.19%;当外加电压为0.8V时,MEC中的乙醇去除速率为(102.37±14.65)mgL^(-1)h^(-1),是AD组(57.31±10.45)mgL^(-1)h^(-1)的1.79倍;AD组的最高丙酸浓度高达(1436.10±84.42)mg/L,而外加1.0V电压的MEC组,其最高丙酸浓度为(845.57±76.72)mg/L,较之降低了(590.53±7.73)mg/L.当反应周期结束时,AD中残留的乙酸和丙酸浓度分别是MEC(外加0.8V电压)中的93.57和5.31倍.最后,反应器能量平衡分析的结果表明,当外加电压为1.0V时,其能量产生与净能量产生分别达到了(3.93±0.48)kWhkg^(-1)、(3.80±0.48)kWhkg^(-1),较AD组(2.92±0.37)kWhkg^(-1)分别增加了(1.01±0.12)kWhkg^(-1)、(0.88±0.12)kWhkg^(-1),且MEC均获得了较AD组更多的净能量.综上表明该MEC可有效促进黄水处理效率并回收甲烷,其最佳外加电压为0.8V.
吴亭亭杨暖杨暖张艳艳刘建刘建
关键词:黄水COD产甲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