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强 作品数:15 被引量:145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内镜下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内镜下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外文数据库Med Line、Embase、ISI 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以及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5年12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文献,然后应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4篇文献总共343例患者纳入本meta分析,其中球囊扩张组176例,支架植入组1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术后短期(术后1个月内)症状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3,95%CI(0.95,1.12),P=0.53〕,支架植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术后2年症状缓解率优于球囊扩张治疗者〔RR=0.77,95%CI(0.64,0.92),P=0.005〕,但支架植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球囊扩张治疗者〔RR=0.52,95%CI(0.40,0.69),P<0.000 01〕。结论尽管本meta分析有诸多不足,但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在短期内均同等有效。从长期来看,支架植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较球囊扩张的效果更好,但只是会发生更多的并发症。因而在以后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疗效、风险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在治疗过程中,应及时注意不良反应,做好充足准备,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若当并发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对症治疗。 张龙龙 李峰 王根旺 钱彬彬 樊强 顾越雷 杨孙虎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 球囊扩张 支架植入 META分析 胃食管反流病的基础研究进展及临床诊治现状 被引量:38 2016年 目的总结胃食管反流病的基础研究进展及临床诊治现状。方法收集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文献,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结果胃食管反流病是多因素疾病,其发病机制与食管裂孔疝、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降低、酸袋、食管清除能力减弱、延迟性胃排空等因素有关,其临床表现以食管外症状为特点,其诊断方法包括观察症状、胃镜检查、24 h食管p H监测、质子泵抑制剂试验、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等。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从本质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理生理异常,具有明显的疗效及广阔的应用前景。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与多因素相关,仍然存在争议,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顾越雷 李峰 樊强 张龙龙 杨孙虎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发病机制 食管外症状 乳腺癌细胞系亚群的异质性及对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细胞系亚群的异质性及对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Percoll液在高速离心力作用下形成连续的密度梯度,将乳腺癌细胞分离纯化为不同密度的细胞亚群;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亚群细胞系周期时相及DNA含量;应用Brd U法检测不同亚群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应用MTT法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亚群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Transwell法检测不同细胞亚群的侵袭能力。结果乳腺癌细胞系存在不同亚群,各亚群细胞的周期时相分布及DNA含量均有差异,不同亚群的乳腺癌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细胞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均不同。结论不同亚群的乳腺癌细胞存在异质性,对乳腺癌细胞系的增殖能力、抗药性及侵袭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施丹丽 樊强 王和贤 王海波关键词:乳腺癌细胞系 亚群 肿瘤异质性 抗药性 普外科非计划再手术患者预后转归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影响普外科非计划再手术患者预后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部普外科发生的85例非计划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术前基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和术后有关资料,分析影响非计划再手术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85例非计划再手术患者中治愈72例,死亡1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死亡患者的年龄更大、手术时间更长,患有基础疾病、行择期手术、ASA分级高、非计划再手术前血红蛋白<90 g/L、术后转入ICU、再手术后发生并发症及多次进行再手术患者的术后死亡率较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非计划再手术前血红蛋白<90 g/L和再手术后发生并发症是非计划再手术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死亡患者出院满意度明显低于治愈患者(P<0.05)。结论高龄、非计划再手术前血红蛋白<90 g/L和再手术后发生并发症是非计划再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张龙龙 樊强 顾越雷 杨孙虎关键词:预后 影响胰腺癌神经浸润的临床病理学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多种临床和病理因素与胰腺癌患者出现神经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病历记录、手术记录、护理记录、检查报告、病理报告等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胰腺癌患者出现神经浸润的相关因素。结果90例胰腺癌患者中发生神经浸润47例,无神经浸润4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腺癌神经浸润与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腹部疼痛、腰背部牵涉痛、CA19-9、CEA、CA19-9+CEA+CA125水平、胆红素、肿瘤部位、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周围组织侵犯和p53表达均有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部或腰背部疼痛、空腹血糖升高、肿瘤伴周围组织侵犯以及p53阳性表达是胰腺癌神经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出现腹部或腰背部疼痛、术前空腹血糖升高、肿瘤伴周围组织侵犯和p53阳性表达是存在神经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 吴广博 樊强 罗蒙关键词:胰腺癌 神经浸润 临床病理因素 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病理生理及分子机制改变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可导致门静脉高压症。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预后显著不佳。由多种并发症引起的患者内环境紊乱通常会演变为肝内外器官功能衰竭。对于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在早期尚可应用一些缓解药物,但目前关于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疾病进展的机制尚不明确,也缺乏针对疾病进展的有效治疗方案。因此,揭示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寻找治疗疾病的有效药物靶点,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该文总结了在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内外器官衰竭的病理生理改变,简述了肝内血管阻力、门静脉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炎症介质等相关细胞分子调节机制。通过全面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发展进程,能够更好地理解引起病情恶化或缓解的潜在细胞分子机制,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对疾病分期的正确把握。此外,发现阻断疾病恶化的药物治疗靶点将指导临床工作者更好地应对难治性门静脉高压症,改善患者预后。 樊强 吴广博 赵劲博 郑磊 罗蒙关键词: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病理生理机制 治疗靶点 甲状旁腺全切术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全切术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接受甲状旁腺全切术的血液透析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1周、1月、3月、6月)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PTH)、钙磷乘积、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缓解和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期未发现复发病例。术后50例患者各项相关指标较术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失眠、皮肤瘙痒、肌无力、骨痛等症状的患者比例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旁腺全切术能安全、有效治疗血液透析患者SHPT,能迅速降低SHPT患者PTH,改善钙磷代谢紊乱,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施丹丽 樊强 王守练 卞邦建 王和贤关键词:血液透析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影响恶性梗阻性黄疸降黄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索影响恶性梗阻性黄疸降黄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1周及1个月降黄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梗阻部位和术前白蛋白水平是患者术后1周降黄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肝门部梗阻及低白蛋白水平的患者术后1周的降黄疗效欠佳;梗阻部位、术前白蛋白及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是影响患者术后1个月的降黄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肝门部梗阻、术前低白蛋白水平及术前高总胆红素水平的患者术后1个月的降黄疗效欠佳。结论梗阻部位、术前白蛋白水平及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是影响降黄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顾越雷 杨孙虎 樊强 张龙龙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 影响因素 中国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现状多中心调研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调查研究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现状以了解我国当前外科治疗的真实情况及未来发展。方法本研究由中国肝胆胰专科联盟、中国门静脉高压联盟(CHESS)联合发起,调查对象为2021年国内开展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378家医疗机构及其团队,全面调查2021年国内开展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医院及其团队开展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的基本情况,包括手术例数、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处理、首要作用、存在的困惑和阻碍,肝移植以及内镜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开展的情况等。结果经调查,2021年全国378家医疗机构共计开展8512例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以脾切除术联合断流术为主(53.0%),腹腔镜手术占比76.1%,预防再出血(67.0%)是首要作用,72.8%的团队外科术后常规应用预防性抗凝药物,80.7%的团队认为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开展手术的主要难点,内镜治疗和介入TIPS治疗均已熟练开展的医疗机构达到65.3%,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未行肝移植治疗的原因以医院无肝移植的资质(69.3%)和患者经济因素(69.0%)为主。结论本次调研充分显示外科治疗是我国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仍需进一步规范化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手术操作的流程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需进一步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郑磊 李海洋 王继洲 梁霄 窦剑 王继涛 樊强 丁雄 翟文龙 晋云 李波 何松青 李涛 刘军 王葵 李志伟 曾永毅 邵英梅 卜阳 尚东 麻勇 娄诚 尹新民 贺杰峰 朱海宏 武金才 徐志丹 巴桑顿珠 鲁建国 张立婷 赵建国 吕凌 吕国悦 蔡念 张丹图 罗蒙 张万广 祁小龙 陈孝平关键词:肝移植 门静脉高压症 问卷调查研究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非计划再手术危险因素及预后转归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非计划再手术发生和预后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部普外科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非计划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例再手术患者以1∶3的比例为其选择相似病例作为对照研究。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非计划再手术发生和术后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共开展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588例,非计划再手术患者33例(5.6%),8例(24.2%)再手术后死亡。患者术前有慢性基础疾病、既往腹部手术史、ASA分级3~4级、术前存在贫血、初次手术时间≥4 h和术中出血量≥400 mL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非计划再手术有关(P<0.050),且其中有基础疾病、有腹部手术史、有术前贫血、手术时间≥4 h及术中出血量≥400 mL是影响非计划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患者初次手术前有基础疾病、非计划再手术前血红蛋白<90 g/L及非计划再手术中出血量≥400 mL与非计划再手术患者术后死亡有关(P<0.050),且其中患有基础疾病、非计划再手术前血红蛋白<90 g/L及非计划再手术中出血量≥400 mL是非计划再手术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结论通过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可以降低日后临床工作中消化道恶性肿瘤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并改善其预后。 李峰 张龙龙 樊强 樊啸 陈宏伟 吴广博 杨孙虎关键词:消化道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