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莉莉 作品数:11 被引量:112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高寒沙地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细根分解动态特征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青海共和盆地1990年种植的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人工灌丛的细根分解状况,探讨不同径级细根分解规律、元素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评价2种锦鸡儿人工灌丛在共和盆地的长期适应性,为长期研究高寒沙地土壤碳循环和养分循环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埋袋法,比较不同径级(0~0.5、0.5~1和1~2 mm)细根经历489天分解期后的质量损失率和元素(C、N、P和K)释放率,研究分解速率与初始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总结2种锦鸡儿细根分解动态特征;运用非线性指数衰减模型拟合估算细根分解系数及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结果】2种锦鸡儿细根在前60天均快速分解,各径级细根质量残留率为53.28%~66.34%,122~367天进入缓慢分解阶段,367~420天分解速率缓慢上升,420天后细根质量显著下降,残留率为39.94%~58.20%;树种、径级和分解时间对细根质量损失率影响显著;中间锦鸡儿0~0.5、0.5~1和1~2 mm细根质量损失95%所需时间分别为17.18、14.96和12.57年,柠条锦鸡儿所需时间分别为27.35、26.41和14.77年;分解489天后,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细根C分别释放了56.34%~79.70%和44.37%~87.39%,N分别释放了62.73%~83.43%和54.41%~88.63%,树种、径级和分解时间的两两交互对元素释放率影响不显著。【结论】中间锦鸡儿各径级细根的分解速率和元素累积释放率均大于柠条锦鸡儿,即中间锦鸡儿的细根,尤其是1~2 mm细根向土壤中释放化学元素(C、N、P和K)的速率更快,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循环和养分循环,对高寒沙地土壤改良效益更显著。在高寒沙地应当选择中间锦鸡儿作为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典型树种。 何凌仙子 贾志清 刘涛 刘涛 李清雪 石坤 张友焱 杨凯悦 石坤关键词:锦鸡儿 细根分解 径级 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中国北方是沙漠化土地的主要分布区,获取该地区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及其驱动力因素对于沙漠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沙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持续的沙漠化会导致土地贫瘠、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诸多环境及经济问题。为了有效的大面积... 冯莉莉关键词:土地沙漠化 驱动力 植物适应逆境胁迫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2018年 低温、干旱、土地盐碱化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逆境胁迫因子。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对逆境适应能力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探索如何将逆境胁迫对植物的伤害降到最低以及如何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已成为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抗盐性机理,提高其耐受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别综述了低温胁迫、干旱胁迫、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植物耐寒性、耐旱性、耐盐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及提高植物耐寒性、耐旱性、耐盐性的途径,展望了植物适应逆境胁迫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抗逆性植物种质的筛选和育种提供参考。 何凌仙子 贾志清 刘涛 刘涛 李清雪 冯莉莉 张友焱 杨德福 冯莉莉关键词:逆境胁迫 生理生化机制 植物水分利用策略及其阈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7年 植物水分利用策略是植物对环境适应性的体现,植物种类、生长阶段以及生长季节都是影响植物水分利用策略差异性的重要因素。由于降雨量以及植被覆盖的差异性,土壤水分对于降雨的响应以及阈值也具有明显的差别,植物生理特征及其阈值也会随着水分供给的变化而产生波动。文中阐述了目前植物水分利用策略、植物生理特征对水分的响应及其阈值、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及其阈值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多方法、多角度以及深入进行植物水分利用机理研究做出展望。 杨凯悦 贾志清 李清雪 李清雪 冯莉莉关键词:阈值 降水量 土壤含水量 青海共和盆地典型固沙植物根系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2016年 为了解共和地区典型固沙植物的根系分布特征,为该地区人工植被恢复的物种选择提供依据,本文选取当地典型荒漠化防治植物种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沙柳、小叶杨、小穗柳和乌柳6种植物,进行根系分布特性研究。采用整株挖掘法获取植物根系样本,使用WinRHIZO Pro 2500a根系分析系统,计算根系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比根长、根系消弱系数。所研究的6种植物根系主要集中在0~40 cm深度范围内,根系生物量密度与根长密度沿土层深度波动下降。小穗柳细根比根长显著大于其他植物种,说明其细根根系活性最强,对环境的适应性最好。沙柳与中间锦鸡儿的根系生物量消弱系数显著大于其他植物种,沙柳的根长密度显著大于其他植物有助于增加土壤抗性,具有较强的固土能力。柠条锦鸡儿的生物量密度显著大于其他植物种,获取能量的能力较强。在共和盆地人工植被恢复宜选用适应性较强的小穗柳,或固土能力较强的沙柳与中间锦鸡儿。 石坤 贾志清 张洪江 张友焱 李清雪 冯莉莉 何凌仙子关键词:共和盆地 荒漠化 根系分布特征 干旱胁迫下沙地赤松等松科植物种子萌发特性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以北方干旱区常用的3种松科植物沙地赤松、樟子松和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种子萌发特性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沙地赤松为辽宁省固沙研究所于2014年筛选审定的新品种,目前在辽宁省生长状况良好,尚未有过其抗旱能力的相关研究。青海共和是高寒沙区,将沙地赤松与青海省常见的两种松科植物青海云杉和樟子松进行对比,以期为沙地赤松在青海引种试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进行种子萌发试验,利用模糊隶属函数对干旱胁迫下3种松科植物的种子相对发芽率、相对胚根长、相对胚芽长、萌发胁迫指数、萌发抗旱指数和萌发活力指数等6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低浓度的PEG-6000溶液对3种松科植物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发育均有促进作用;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3种松科植物的发芽率、幼苗鲜质量、活力指数、萌发胁迫指数、萌发抗旱指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种子萌发期耐水分胁迫能力为沙地赤松>樟子松>青海云杉。[结论]沙地赤松比樟子松和青海云杉的抗旱性强,适宜在青海引种试种。 何凌仙子 贾志清 李清雪 李清雪 冯莉莉 张友焱 戴捷 冯莉莉关键词:PEG胁迫 松科植物 萌发 隶属函数 一种高寒沙区根系综合取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寒沙区根系综合取样方法,在类似高海沙区的区域对典型固沙植物进行取样点的取样方式的优化,将土柱取样法的地表取样面积缩小为200至100cm×100cm;将灌木原状土根系取样法的水平取样半径确定为20cm至... 贾志清 何凌仙子 包岩峰 张友焱 李清雪 冯莉莉 石坤 刘涛 乌日娜 杨凯悦 戴捷 陈娟 杨德福 赵雪彬文献传递 高寒沙地两种柳树不同径级细根分解动态特征 2018年 为了解高寒沙区杨柳科植物的细根分解特征,以青海共和的乌柳(Salix cheilophila)和沙柳(Salix psammophila)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径级细根(0~0.5、0.5~1和1~2 mm)的分解规律、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评价两种杨柳科灌木人工林在共和盆地的长期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为长期研究高寒沙区土壤碳循环和养分循环规律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埋袋法,比较不同径级细根在经历了489 d分解后的质量残留率、养分(C、N、P、K)释放率及分解速率与初始养分含量的相关性,总结乌柳和沙柳细根分解动态特征;运用非线性指数衰减模型拟合估算细根分解系数以及分解50%、95%所需的时间。结果表明,细根分解率表现为第一年生长季6—10月分解速率快,11月—次年6月分解速率缓慢,次年生长季6—10月分解速率加快的趋势。两种柳树在前120天均为快速分解阶段,各径级细根质量残留率为77.24%~85.26%,120~360 d为缓慢分解阶段,从第360天开始分解速率缓慢上升。经过489 d分解后,两种柳树细根质量显著下降,残留率为66.44%~82.23%,且分解速率随细根直径增大而增大。通过指数衰减模型拟合得到乌柳和沙柳细根分解极其缓慢,损失95%质量分别需要26 a和38 a。细根分解过程中,乌柳和沙柳不同养分的释放特征不同。细根C、N、P以释放为主,且养分释放速率总体上随细根直径增大而增大。细根质量残留率与初始C/N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即初始底物C/N值越大,细根初始分解速率越小。 何凌仙子 贾志清 刘涛 刘涛 李清雪 冯莉莉 张友焱 赵雪彬 冯莉莉关键词:高寒沙区 柳树 径级 细根分解 养分释放 4种锦鸡儿属植物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对重复低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通过研究4种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探讨重复低温胁迫对4种锦鸡儿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分析4种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筛选耐寒性极强的锦鸡儿植物,为高寒沙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盆栽的4种锦鸡儿为材料,分别测定不同锦鸡儿在室温(白天:30℃,夜间:20℃)、第1次低温(0℃胁迫12 h)和第2次低温(0℃胁迫24 h)后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重复低温胁迫对4种锦鸡儿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在重复低温胁迫后,不同锦鸡儿初始荧光(Fo)呈现增加的趋势,最大荧光(F_m)、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呈现降低的趋势。川青锦鸡儿的Fo显著增加(P<0.05);4种锦鸡儿的F_m和F_v/F_m均显著降低(P<0.05);小叶锦鸡儿和川青锦鸡儿的ETR显著降低(P<0.05);柠条锦鸡儿、川青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的q_P显著降低(P<0.05);柠条锦鸡儿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增加(P<0.05),小叶锦鸡儿的NPQ显著降低(P<0.05)。【结论】重复低温胁迫对4种锦鸡儿幼苗叶片的光合机构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在低温胁迫过程中,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和川青锦鸡通过增加热耗散以消耗过剩的激发能,减少低温胁迫对光合机构损害的能力。综合分析表明,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小叶锦鸡儿和川青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的适应性稍差。 李清雪 兰岚 贾志清 刘涛 冯莉莉 何凌仙子 李虹关键词:锦鸡儿 叶绿素荧光 高寒沙区几种典型固沙植物细根生物量及周转速率比较 被引量:5 2018年 利用钻土芯法获取了6—8月不同固沙植物的细根,并确定其生物量分布。采用极差法和矩阵法计算了不同固沙植物的细根周转速率。结果表明:不同固沙植物的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40cm的深度。在沙丘上,不同固沙植物细根周转速率的相对顺序为: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混交林>沙蒿>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混交林>中间锦鸡儿,从结果来看低矮的沙蒿相对于高大的柠条锦鸡儿或者中间锦鸡儿具有较高的细根周转速率。在丘间地上,不同固沙植物细根周转速率的相对顺序为:沙柳(Salix psammophila)>小穗柳(Salix microstachya)>乌柳(Salix cheilophila)混交林>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混交林>乌柳>小叶杨,从结果来看沙柳的细根周转速率明显大于其他几种固沙植物,而高大的乔木小叶杨具有较低的细根周转速率。无论是在沙丘还是丘间地上,混交林的细根周转速率都要大于纯林。高寒沙区典型固沙植物的细根生物量及周转速率研究为该区域植被细根的养分循环、碳平衡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冯莉莉 冯莉莉 贾志清 李清雪 刘涛 李清雪 何凌仙子 张友焱关键词:固沙植物 细根生物量 高寒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