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华芳
-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塞病患者274例超声心动图分析
- 鲍华芳管剑龙
- STAT3磷酸化调节白塞病患者TH1、TH17及与疾病活动相关性研究
- 目的 探讨STAT3磷酸化与白塞病(Beh?et's disease,BD)发病机制和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收取BD活动期、BD缓解期患者各10例和健康对照10人的外周血15ml,分离获得PBMC.采用Stattic抑制...
- 鲍华芳管剑龙
- 关键词:白塞病
- 酷似白塞病三联征的副肿瘤天疱疮一例被引量:1
- 2017年
- 患者男,18岁,因口腔、外阴溃疡及眼炎2个月余于2016年5月收住华东医院风湿科。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因口腔溃疡较重伴疼痛,饮食量稍下降致体质量下降2kg,营养状态尚可。
- 陈永鲍华芳蔡剑飞申艳邹峻管剑龙
- 关键词:副肿瘤天疱疮三联征白塞病外阴溃疡营养状态风湿科
- 腹膜后纤维化临床误诊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是以腹膜后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增生的腹膜后病灶常包绕输尿管和其他腹膜后器官,如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等[1-2]。RPF发病率极低,约0.2~0.5人/百万[3]。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导致临床医师易忽略该病,故本文回顾分析经风湿免疫科会诊后确诊RPF的误诊原因。
- 张靓林晨红鲍华芳叶京芬邹峻殷于磊管剑龙
-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误诊分析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症性疾病下腔静脉腹主动脉
- 叉头框蛋白O3介导Th1/Th17/Treg失衡在白塞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
- 2023年
- 白塞综合征(Behçet’s syndrome,BS)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可累及多种重要脏器的变异性血管炎。免疫紊乱是BS发生发展的基石,其中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1/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失衡起重要作用。叉头框蛋白O3(forkhead box O3,FOXO3)可调节T细胞活化、分化和T细胞功能。FOXO3表达改变与Th1/Th17/Treg失衡相关,使FOXO3成为免疫疾病治疗的潜在靶点。目前尚缺乏FOXO3与BS相关的研究,故本文对FOXO3作为BS潜在治疗靶点的机制进行总结与展望。
- 鲍华芳管剑龙
- 关键词:白塞综合征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淋巴细胞
- 二甲双胍干预皮肤黏膜型白塞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索二甲双胍对白塞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记录15例活动期白塞病患者经二甲双胍治疗入院时、出院时临床症状、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肝肾功能、血糖水平,作历史对照;并随访3月,记录疾病控制情况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出院时临床症状均得到控制,口腔溃疡评分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00 0),每月复发次数,较入院前明显下降(P=0.000 1).患者治疗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和Ig A明显下降(P<0.05).患者出院时,未发现二甲双胍对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明显影响,未发现对肝肾功能及血糖影响.同时发现患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治疗后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升高(P<0.05).6例(40%)患者出现腹泻,4例(27%)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2例(13.3%)患者出现乏力,尚可耐受.结论:二甲双胍可降低白塞病皮肤黏膜病变复发率,降低活动期血沉、C-反应蛋白,可能是白塞病治疗可供选择的药物之一.
- 陈永罗丹邹峻申艳蔡剑飞鲍华芳管剑龙
- 关键词:白塞病二甲双胍炎症副作用
- 白塞病375例临床特点及其不同性别的临床异质性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分析我国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人群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性别BD患者间的临床差异。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住院确诊为BD的3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系统受累及不同性别间的临床表现差异。结果:375例BD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8±13)岁,平均病程为(7.69±7.39)年。口腔溃疡是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98.9%),其后依次为外阴溃疡(64.5%)、结节性红斑(41.6%)及眼部受累(38.7%)。BD患者的首发症状中,口腔溃疡最常见(85.3%),其后依次为结节性红斑(5.3%)、眼炎(3.2%)、生殖器溃疡(2.1%)、胃肠道溃疡(1.9%)、关节炎/关节痛(1.9%)及发热(0.3%)。临床表现上,男性BD患者的眼部病变及毛囊样皮疹明显多于女性患者(P<0.001,P=0.001)。女性BD患者的外阴溃疡发生率明显多于男性(P=0.040),女性的血液系统受累亦明显多于男性(P=0.024)。BD患者的葡萄膜炎和肠溃疡一般不并存。女性BD患者红细胞沉降率、IgG及IgM升高比例明显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12、0.009)。结论 :BD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多个系统,且存在性别差异。
- 申艳罗丹鲍华芳蔡剑飞邹峻管剑龙
- 关键词:白塞病性别
- 生物制剂在白塞综合征中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白塞综合征(Behçet’s syndrome,BS)机制不明,多系统损害及内脏受累患者预后差。α干扰素和单克隆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可以改善内脏受累BS患者的预后,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为难治性BS。其他生物制剂治疗BS已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阿那白滞素和康纳单抗可改善BS葡萄膜炎和皮肤黏膜症状;司库奇尤单抗可能对皮肤黏膜和关节表型BS患者有效;托珠单抗对BS葡萄膜炎、中枢神经受累和血管受累患者疗效较好,但对皮肤黏膜、关节和肠道受累患者疗效较差;优特克单抗似乎对BS难治性皮肤黏膜症状和葡萄膜炎有效。上述药物治疗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 鲍华芳管剑龙
- 关键词:生物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