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蔚

作品数:7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心肌
  • 3篇预后
  • 3篇梗死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病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介入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心肌梗死合并
  • 1篇心肌组织
  • 1篇型心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王蔚
  • 5篇宋现涛
  • 5篇吕树铮
  • 4篇张明多
  • 3篇戴敬
  • 2篇张东凤
  • 2篇葛长江
  • 2篇张闽
  • 1篇苑飞
  • 1篇许锋
  • 1篇玉献鹏
  • 1篇柳弘
  • 1篇左惠娟
  • 1篇李伟
  • 1篇王锦纹
  • 1篇张东风
  • 1篇周阔

传媒

  • 5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评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存在情况及其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门诊和全科门诊就诊的年龄35~59岁的高血压患者。采集颈动脉超声指标,一般性资料收集和相关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及缺血性心血管病与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37.6%,9.0%的患者伴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男性、糖尿病史、LDL-C水平高、高血压病程长、吸烟增加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性别、LDL-C水平、高血压病程、中心型肥胖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具有相关关系。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大约1/3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有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显著相关。
王蔚王锦纹左惠娟宋现涛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高血压缺血性心血管病
药物洗脱球囊与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药物支架内再狭窄的观察性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对中国汉族人群中药物洗脱球囊(DEB)和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ES)内再狭窄(ISR)的疗效进行非劣效性比较。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因DES-ISR而接受DEB或第二代DES治疗的患者,根据所接受的治疗策略将患者分别纳入DEB组和第二代DES组。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并于术后12个月通过电话或门诊进行临床随访。结果:共纳入DES-ISR患者183例,包括DEB组74例,DES组109例;根据Mehran分型,非点状病变患者147例。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MACE;(12.4±2.9)个月临床随访发现,DEB组共发生MACE 8例,包括心源性死亡1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2例和靶血管血运重建(TVR)6例;第二代DES组MACE 3例,均为TVR。DEB组的MACE发生率高于第二代DES组(11.0%vs.2.8%,P=0.03),并且DEB组的无事件生存率劣于第二代DES组(89.0%vs.97.2%,P非劣效=0.94),而在非点状病变患者中,DEB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仍劣于第二代DES组患者(87.9%vs.96.6%,P非劣效=0.92)。结论:药物洗脱球囊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治疗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劣于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且在非点状病变患者中仍劣于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
崔孔勇吕树铮宋现涛柳弘苑飞许锋张闽张明多王蔚田晋帆
围术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组织灌注和临床预后的探讨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探讨围术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组织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实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43例,随机分为他汀标准组与他汀强化组。他汀标准组73例,术后起阿托伐他汀20mg/天,持续1个月。他汀强化组70例,术前给予负荷量的阿托伐他汀钙片80mg,继之给予40mg/天,持续1个月。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药物使用情况、超声心动图、化验检查结果等。胸痛发作12小时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中心肌梗死溶栓分级(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收集并阅读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光盘及手术记录等资料,电话随访了解术后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了解他汀的肝肾及肌肉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他汀标准组术中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为17例(23.3%),他汀强化组为14例(20%,P=0.39);前组手术结束前仍为慢复流者为4例(5.5%),后组为3例(4.3%,P=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他汀标准组1个月内MACE事件发生12例(16.4%),他汀强化组发生6例(8.6%),P=0.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2组均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分别为2例(2.7%)vs.1(1.4%),P=0.51;缺血驱动靶血管血运重建分别为[9例(12.3%)vs.5例(7.1%),P=0.22];支架内血栓分别为[1例(1.4%)vs.0,P=0.51]。他汀药物不良反应两组分别为[3例(4.1%)vs.4例(5.7%),P=0.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期间未发现STEMI患者行急诊PCI围术期,强化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改善临床预后,也未增加肝肾及肌肉损害发生率。
戴敬吕树铮宋现涛张闽张东风张明多王蔚玉献鹏李伟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中性粒细胞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于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75例,入院行急诊PCI术后(12±2)个月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顽固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缺血驱动血运重建及缺血性脑卒中),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对其发生的预测作用。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12±2)个月内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组白细胞计数[(13.21±3.71)vs.(10.19±2.5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1.69±2.38)vs.(8.15±2.58)×10~9/L]、谷丙转氨酶[(70.38±25.55)vs.(46.83±25.99)U/L]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红细胞计数[(4.25±0.81)vs.(4.79±0.56)×1012/L],血红蛋白含量[(130.79±20.65)vs.(146.88±15.75)g/L],舒张压[(66±16)vs.(75±11)mm Hg](1mm Hg=0.133k Pa)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是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95,95%CI:1.108~3.961,P=0.02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的曲线下面积为0.837(95%CI:0.709~0.964,P=0.002),结论:中性粒细胞是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田晋帆吕树铮宋现涛葛长江戴敬张东凤张明多王蔚周阔
关键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性粒细胞计数
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发生、评估及处理决策被引量:13
2016年
当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心肌组织仍无法获得完全再灌注的现象为“无复流”,无复流的发生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1],削弱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获益。了解其发病机制,尽早对无复流做出判定及决策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术后临床预后的关键。
田晋帆吕树铮戴敬宋现涛葛长江张东凤张明多崔孔勇王蔚
关键词:冠状动脉无复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心肌组织不良预后
血管微小核糖核酸在心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miRNAs)是一类能降解靶mRNA或抑制mRNA翻译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非编码(RNA).最近的研究发现,血液循环及其他体液中也存在丰富而稳定的miRNAs,并且在某些疾病或损伤状态下,体液中的一些miRNAs表达量会发生特异性改变,提示体液miRNAs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和临床应用前景.目前已有许多特异性miRNAs在体内被证实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相关,本文重点就miRNAs在血管发生及调控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对miRNAs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预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增殖情况做出展望.
王蔚吕树铮
关键词:微小核糖核酸心血管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