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洁
-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不同浸泡时间和料液比对紫甘薯浸泡酒感官特性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通过感官特性和品质指标,在常温下浸泡,对两个紫甘薯品种在4个不同料液比和不同的浸泡时间下的浸泡酒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浸泡原酒和购买紫甘薯发酵酒相比,紫甘薯浸泡酒能够获得较好的感官特性;具有较高的花色苷含量,提高了色度、p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氨态氮含量;降低了透光率、酒精度。紫甘薯浸泡酒制作方法简便,成本较低。其中,以滇紫甘薯24在3∶7的料液比、浸泡时间为6 d下效果最佳。
- 周进华杨子芬宋洁郭华春
- 关键词:浸泡时间料液比感官特性
- 引自CIP的马铃薯新品系的光周期敏感性评价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为筛选对光周期反应较为钝感,适应云南不同种植季节的马铃薯品系。【方法】在室内对12份来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高代品系进行不同光照时间(8 h/16 h)的处理,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新品系的光周期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以云南广泛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合作88’为对照,对参试品系在云南省双江县、建水县和昆明市分别进行了冬作、早春作和大春作的田间评价。【结果】引进的马铃薯品系不同性状对光周期反应敏感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单株薯重>匍匐茎数>单株结薯数>匍匐茎长>株高>匍匐茎重>茎叶鲜重>分枝。各引进品系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光周期敏感性差异,D11、D102、D100和D158对光周期的敏感性相对较强,D14、D48、D9、和D71对光周期反应相对钝感。筛选到在双江、建水、昆明均表现增产的品系D71、D48和D14。【结论】品系D71、D48和D14在昆明、建水和双江产量均表现较好且光周期敏感性相对钝感,在生产和性状改良方面均有较大应用价值。室内光周期敏感性综合得分与田间产量稳定性评价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好,表明光周期敏感性的室内综合评分可为参试品系的适应性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 李婉琳宋洁郭华春
- 关键词:马铃薯光周期敏感性主成分分析
- 低Pb、Cd积累马铃薯品种筛选及其余矿质营养元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9年
- 为了降低食物链中铅、镉污染,筛选和培育低积累马铃薯品种,研究Pb、Cd在马铃薯植株内的转运和富集规律,分析马铃薯体内重金属Pb、Cd与其他矿质营养元素质量比的相关性。试验以20种马铃薯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量Pb、Cd在马铃薯不同器官的质量比,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量马铃薯块茎中其余矿质元素,根据国家规定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筛选Pb、Cd质量比相对低的马铃薯品种。结果表明,20种马铃薯品种对Pb的富集系数为0. 151 5~0. 339 7,对Cd的富集系数为5. 054 8~12. 051 7,马铃薯对Cd的富集能力强于Pb,20种马铃薯品种Pb、Cd的转运系数差别不大,在0~10内,呈现对重金属Pb、Cd的转运能力由大到小为叶、茎、块茎的规律。筛选测得马铃薯可食用部位Pb、Cd质量比,得到在限量标准范围内的马铃薯品种为D47、D157、根1,可作为Pb、Cd低积累马铃薯品种加以研究和应用。马铃薯块茎中重金属元素Pb与Cd、Fe、Mg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 01),相关系数分别为r=0. 449**、r=0. 473**、r=0. 335**; Cd与K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 391**,p <0. 01),Cd与Ca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 360**,p <0. 01)。
- 宋洁郭华春
- 关键词:环境学马铃薯PBCD矿质元素
- 铅胁迫对马铃薯幼苗生长形态及内源激素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以高富集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和低富集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Pb处理对供试马铃薯幼苗生长形态和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Pb处理质量浓度小于250 mg/L时对供试马铃薯幼苗的生物量有促进作用,当质量浓度大于500 mg/L时对供试马铃薯幼苗的生物量有抑制作用,不同程度Pb处理,重金属低富集型‘丽薯6号’脱落酸(ABA)和水杨酸(SA)质量分数高于重金属高富集型‘青薯9号’,生长素浓度为26.47~38.29 pmol/L,处于促进根系生长的最适浓度。低质量浓度Pb对马铃薯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Pb对马铃薯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不同质量浓度Pb处理下马铃薯幼苗内源激素变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ABA、SA、乙烯、生长素、玉米素和赤霉素共同参与马铃薯在重金属胁迫下的协调机制。
- 宋洁郭华春李俊张光海思玲超
- 关键词:马铃薯PB内源激素
- DTOPSIS法评价44份CIP引进马铃薯新品系的适应性被引量:19
- 2017年
- 综合评价44份国际马铃薯中心(CIP)马铃薯资源品系,筛选优良品系,为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试验设在云南建水县,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以‘合作88’为对照,采用DTOPSIS法对马铃薯品系的单株产量、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大中薯率和晚疫病等级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出高产、优质的马铃薯品系。在44份品系中,有30份品系的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品种,可作为进一步试验的备选品系,其余材料值小于对照,说明其综合性状差于对照,可作进一步试验观察或给予淘汰。‘滇薯23’Ci值排第2,产量排第2,产量是对照的3.4倍,淀粉含量中等,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 宋洁李婉琳郭华春
- 关键词:马铃薯DTOPSIS法国际马铃薯中心
- SSR分子标记分析CIP引进马铃薯品系与国内资源的遗传差异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分析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的马铃薯品系与国内资源的遗传差异,为马铃薯遗传资源的保存及育种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4对SSR引物对从CIP引进的32份马铃薯品系与35份国内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选取的14对引物目标条带清楚,多态性高,多态信息量(PIC)变幅为83.70%~96.03%,平均为92.62%。所有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3167~0.8333,平均为0.5763;国内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833~0.7667,平均为0.586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000处可将试验材料分为六大类,第一类和第二类均包括18份材料,主要为从CIP引进的马铃薯品系;第三类包括5份材料,包括CIP引进马铃薯品系1份(D172)和国内马铃薯品种(系)4份(昆-3、云201、克疫85和紫云2号);第四、五、六类分别包括7、10和8份材料,均为国内马铃薯品种(系)。主坐标分析可将所有材料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25份国内马铃薯品种(系),第二类包括10份国内马铃薯品种(系)和31份从CIP引进的马铃薯品系,其结果与相似性系数在0.5360处的聚类分析结果相符,可直观反映马铃薯资源类群。【结论】从CIP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系)与国内现有品种(系)遗传距离较远,可丰富国内马铃薯种质资源,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 宋洁郭华春李婉琳姚超
- 关键词:马铃薯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
- 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的SSR标记关联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本研究利用51对SSR标记对148份马铃薯种质材料进行多态性扫描,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 2.1的MLM(mixed linear model)分析策略进行标记与马铃薯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分析检测到11个标记与6个农艺性状相关联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范围为0.082 9~0.498 8,部分标记与两个性状相关联。检测到与商品薯率相关联的标记共7个,分别为:Sti13、Ac58、Sti01、Stm1041、Sti19、Stm2012、Sti51;Sti06和Stm2007标记与株高相关联;与开花时间、分枝、单株薯重和单株茎叶鲜重相关的标记各1个,分别为:Ac58、Stm5136、Sti53、Sti53。研究进一步解析了各等位变异的表型效应,并对相应的载体材料进行挖掘。研究分析所得到的与农艺性状显著关联的SSR标记位点及其表型效应分析可在等位基因发掘、亲本组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为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 李婉琳宋洁郭文郭华春
- 关键词:马铃薯农艺性状SSR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