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将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合并流出道狭窄的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17年
-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通常被定义为腹主动脉直径至少超过正常预期直径50%的永久性扩张.或肾下腹主动脉直径〉130mm。
- 师佩璐董红霖胡杰田琴琴李刚王玉文常文凯王平李海峰金海将
- 关键词:主动脉直径AORTIC永久性
- Loop技术矫转法对复杂性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的技巧及应用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明了loop技术矫转法应用于复杂性下腔静脉滤器的取出,本文探讨该技术应用的技巧和优势。方法 回顾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行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的4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时间和术中辐射量为评判指标,比较标准滤器取出术、loop技术矫转法和loop配合其他技术的优劣。结果 Loop技术矫转法术中辐射剂量及手术时长均显著低于loop联合其他辅助技术(P<0.000 1)。结论 Loop技术矫转法对于复杂性下腔静脉滤器的取出,尤其是严重倾斜、回收钩贴壁的滤器,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辐射剂量,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器械简单、可单人操作,利于开展,值得推广。
- 胡杰乔茂林田琴琴王恒闫盛赵文博史勇斌师佩璐邢淼李海峰金海将王平常文凯王玉文董红霖
-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
- 尿纤维蛋白原对造影剂肾病的早期预测价值的评估
- 2015年
- 目的试验旨在检测Fg(Fibrinogen,纤维蛋白原)含量在造影剂暴露患者尿液中的变化,评估其对造影剂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并分析造影剂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100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因治疗需要应用造影剂患者的临床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每位入组患者暴露于造影剂前2小时、暴露于造影剂后2、12、24小时尿液中Fg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暴露于造影剂前24小时以及暴露于造影剂48小时后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按照术后是否发生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按照需要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Pearson相关、Spearman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入组患者中有6例发生造影剂肾病,发病率6%。整体样本尿Fg含量暴露后2小时开始升高(P<0.05)12小时达高峰(P<0.05),24小时后降至基线水平(P<0.05)。在暴露后12、24小时,CIN组尿Fg含量显著性高于非CIN组(P<0.05),尿Fg含量均与SCr水平正相关(r=0.245,P=0.017;r=0.241,P=0.019)。ROC曲线分析显示,暴露后12小时尿Fg的曲线下面积为0.739,取截断点为12.16 ng/ml时诊断造影剂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73.4%。肾功能不全(χ2=14.93,P<0.05)、高脂血症(χ2=3.04,P<0.05)、感染(χ2=4.54,P<0.05)、年龄≥70岁(χ2=3.13,P<0.05),造影剂剂量150~300 ml(χ2=5.42,P<0.05)为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尿Fg最早可暴露于造影剂后2小时出现升高,可能作为早期造影剂肾损伤的生物标志物。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伴发感染、年龄>70岁患者使用造影剂以及造影剂剂量≥150 ml时应该注意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 肖明洁董红霖张玮杜田闫盛常文凯胡杰王平王玉文金海将李海峰师佩璐田琴琴
-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生物标志物
- 经皮吸栓与开放取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比较经皮吸栓与开放取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35例行AVG的肾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期间共记录AVG急性血栓事件68例次。根据对AVG急性血栓处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经皮吸栓组(30例次)和开放取栓组(38例次)。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初级通畅率等。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通畅率采用生存曲线分析。结果经皮吸栓组较开放取栓组手术花费少[(15601±1052)元比(21058±2274)元,t=13.719,P=0.038],手术时间短[(1.5±0.5)h比(2.5±0.5)h,t=8.011,P=0.01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10.0%比52.6%,P=0.013)。两组都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经皮吸栓组和开放取栓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与94.7%,χ^(2)=0.059,P=0.532)。开放取栓组3、6、9、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100%(38/38)、86.8%(33/38)、71.1%(27/38)、63.2%(24/38),经皮吸栓组分别为100%(30/30)、83.3%(20/30)、66.7%(25/30)、56.7%(17/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1)。结论治疗AVG急性血栓形成时,经皮吸栓与开放取栓的手术成功率和初级通畅率方面相当,在手术花费、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方面经皮吸栓更具优势。
- 金海将常文凯史勇斌李海峰董红霖
- 关键词: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