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劼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儿童
  • 2篇多器官功能
  • 2篇血液净化
  • 2篇蛰伤
  • 2篇中毒
  • 2篇器官
  • 2篇综合征
  • 2篇蜂蛰伤
  • 2篇蜂蛰伤中毒
  • 1篇多器官功能损...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置换
  • 1篇血液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疫苗
  • 1篇预后

机构

  • 7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莫武桂
  • 7篇郑劼
  • 5篇李卓
  • 4篇唐育鹏
  • 4篇韦蓉
  • 1篇傅君
  • 1篇黄维真
  • 1篇宁铂涛

传媒

  • 3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实用休克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院前危重症患儿专科急救转运系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院前危重症患儿专科急救转运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重症医学科接诊的2 835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其中转运系统应用前(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401例,转运系统应用后(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2 434例。对比分析转运系统应用前后患儿疾病类别构成、转运方法构成、死亡率及诊治后的去向构成,分析转运系统临床应用的效果。结果转运系统应用前后疾病构成比例较高的前三位均为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疾病类别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方法 1转运的比例为35.00%,明显提高于应用前的1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前,患儿死亡率为5.99%,明显高于转运后的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前,回家和门诊治疗最多,占39.90%,其次是转院27.93%,入院17.46%,留院观察最少,仅14.71%;转运后,留院观察最多,占40.47%,其次是入院37.96%,回家和门诊治疗19.60%,而转院最少,仅1.9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危重症患儿专科急救转运系统有利于危重症患儿的救治,降低其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韦蓉莫武桂谢友军卢功志郑劼傅君
关键词:危重症患儿急救转运系统
非艾滋病儿童播散性马尔尼菲蓝状菌病六例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总结非艾滋病儿童播散性马尔尼菲蓝状菌病(TSM)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及基因分析,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改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例非艾滋病TSM患儿的临床资料及1例基因检测结果。结果患儿男女各3例,年龄4月龄~12.5岁,广西人。分别以发热、肛瘘、烦躁、面部焦痂样皮损、气促为首发症状,4例有肝脏及脾脏肿大。全部病例血IgM降低(0.01~1.20 g/L)及C-反应蛋白增高(30.33~>200 mg/L),5例有不同程度真菌葡聚糖及血沉增高、自然杀伤淋巴细胞降低。例6基因测序:2号染色体STAT1基因1个与家族性念珠菌病7型相关基因变异,同时还检测到不排除致病可能的多个基因变异。6例患儿肺部影像学均存在无特征性异常表现。血培养出马尔尼菲蓝状菌,2例同时骨髓培养及病原体二代测序阳性,仅例3住院期间血培养报告阳性,余5例均签字出院后报告阳性。住院至确诊时间5~14 d,病程24~39 d血培养报告阳性。早期误诊:2例肺结核,余4例分别误诊为自身免疫性脑炎、化脓性脑膜脑炎、恙虫病、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效果:2例有免疫功能缺陷患儿予抗真菌治疗病情稳定,自动出院后失访;另4例均治疗效果差签字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TSM可发生在非艾滋病儿童,临床表现多样,肺部均受累,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及骨髓,病情可迅速加重,危重状态治疗效果差,存在免疫缺陷的TSM患儿病情进展较轻缓且治疗效果较好;病原学培养时间长、阳性率低,需尽早和反复送检,病原体二代测序可提高检测速度及阳性率。
唐育鹏郑劼李卓莫武桂
关键词:播散性儿童基因
儿童细菌性脓毒症的临床特征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儿童脓毒症中细菌性及病毒性感染的临床特征,达到早识别、快速有效的抗菌生素治疗和改善预后的目的。方法收集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42例1月龄~14岁病原学明确、临床资料完整且诊断脓毒症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本次发病前存在其他基础性疾病及24h内出院或者死亡的病例,其中细菌感染84例(甲组),病毒感染58例(乙组),对比分析细菌性脓毒症的临床特征、急性炎性反应蛋白水平、器官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存活者脑损伤后遗症发生率、未愈病死率差异。结果甲组较乙组相同发热温度时心率更快、发绀表现多、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长,血红蛋白(HB)低,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B型钠尿肽前体(BNP)、血糖更高,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低,病情更重,液体容量不足出现少,机械通气时间短,存活者脑损伤后遗症少。乙组中有心肺复苏、严重脑损伤及多器官功能损害的8例患儿PCT大幅度增高(30ng/mL~100ng/mL)。两组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紫绀、心率增快及CRT延长明显,CRP、PCT、SAA及血糖明显增高,提示细菌性脓毒症可能性大,有效抗感染治疗可降低脑损伤后遗症发生,改善生存质量。有心肺复苏史、严重脑损伤及多器官功能损害者PCT增高可能是器官损害,而并非细菌感染指标。
郑劼唐育鹏李卓莫武桂
关键词:儿童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急性重症感染患儿炎症因子动态变化与预后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PICU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对急性感染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动态变化影响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入住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PICU的急性重症感染患儿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80例G6PD缺陷患儿(观察组)及80例无G6PD缺陷患儿(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入科时、治疗12 h及24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进行监测,同时对其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及预后情况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入科时血清细胞因子和CRP水平明显增高[TNF-α:(65.57±19.09)pg/ml比(46.53±20.34)pg/ml;IL-6:(98.90±29.02)pg/ml比(89.89±25.54)pg/ml;IL-10:(87.66±21.84)pg/ml比(76.34±19.01)pg/ml;CRP:(60.18±22.24)mg/L比(41.43±19.5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 h及24 h观察组细胞因子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脓毒症(82.50%比67.50%)、MODS(73.75%比58.75%)发生率增高,治愈好转率(81.25%比92.50%)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G6PD缺陷儿童急性感染时更需要警惕炎症反应、脓毒症、MODS发生,治疗难度增加,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莫武桂唐育鹏韦蓉谢友军黄维真付君卢功志莫致荣郑劼
关键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急性感染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
儿童误服禽流感疫苗致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一例被引量:1
2019年
患儿,女,1岁2个月,因误服"(禽用)禽流感疫苗"后精神差、口吐白沫、气促3 h 于2016 年9月14日入院.患儿误服"重组禽流感病毒H5型二价灭活疫苗注射液"约40 ml后出现口唇苍白,口吐白沫、气促,低热,精神差渐转为嗜睡状态,无抽搐,无呕吐、腹泻,2 h后送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急诊科.查体:T 37. 6℃,P 192次/min, R 58 次/min, BP 94/58 mmHg ( 1 mmHg =0. 133 kPa),体重 9. 3 kg,CRT 5 s, SpO2 88%,嗜睡,皮肤发花,口唇黏膜苍白.鼻导管吸氧下呼吸急促,三凹征明显,两肺未闻及啰音,心率 192次/min,律齐,腹平软,四肢肌张力降低,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立即面罩吸氧、催吐、洗胃、活性炭吸附、利尿、导泻处理,肾上腺素及地塞米松抗过敏治疗.患儿呼吸困难仍加重,气管插管见较多带泡沫鲜红血液由气管插管内涌出,吸痰见带泡沫鲜血涌出,入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治疗.患儿近期无发热、咳嗽病史及类似患者接触史,家庭养鸡场及附近养鸡场近期无鸡瘟疫,鸡死亡情况.家属提供患儿误服的250 ml装白色乳状"重组禽流感病毒H5型二价灭活疫苗注射液"剩余的半瓶无特殊气味.
莫武桂郑劼唐育鹏李卓
关键词:禽流感疫苗呼吸窘迫综合征误服禽流感病毒抗过敏治疗儿童
血浆置换与持续血液净化序贯治疗儿童蜂蛰伤中毒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与持续血液净化序贯治疗儿童蜂蛰伤中毒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37例9个月龄至11周岁符合蜂蛰伤合并MODS患儿,在地塞米松0.5 mg/kg或甲基强的松龙3~5 mg/kg抗过敏抗炎及脏器支持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其中26例同时接受血浆置换及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治疗组),另11例仅行常规治疗未同意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就两组患儿的儿童危重症评分、肝肾功能、肌溶解、肺出血/肺水肿、凝血障碍、休克、溶血、胃肠功能衰竭等器官损害情况、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器官功能障碍恢复时间及临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组中18例在发生MODS后前12 h(早期治疗组)、8例12 h后(延迟治疗组)启动血液净化治疗效果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儿童危重症评分、发病时间及器官功能损害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患儿治愈率高[25/26(96.15%)vs 8/11(72.73%),P=0.036],对照组与治疗组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7.74)d vs(12.01±6.95)d,P>0.05]。治疗组25例存活者中1例遗留轻度肾功能损害,1例全身遗留多处大片皮肤、皮下及肌肉组织坏死;对照组8例存活者中4例遗留脏器功能损害,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2/25(8.00%)vs 4/8(50.00%),P=0.031]。治疗组较对照组存活患儿的肝肾功能、肌溶解及溶血恢复快(均P<0.05);MODS发生12 h内启动血液净化治疗较12 h后启动治疗需要血浆置换次数更少,CRRT时间、住ICU及机械通气时间更短(均P<0.05)。结论儿童蜂蛰伤合并MODS时,常规治疗同时于12 h内开始血浆置换与持续血液净化序贯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好的临床结局。
莫武桂韦蓉李卓谢友军卢功志郑劼宁铂涛
关键词:血浆置换持续血液净化蜂蛰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血液净化治疗儿童蜂蛰伤中毒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疗效分析
莫武桂韦蓉李卓谢友军卢功志郑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