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若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液
  • 4篇血液透析
  • 2篇静脉
  • 2篇护理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相关
  • 1篇导管相关性
  • 1篇导管相关性感...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内
  • 1篇动静脉内瘘
  • 1篇动静脉内瘘狭...
  • 1篇动静脉瘘
  • 1篇性感
  • 1篇血液透析患者
  • 1篇血液透析滤过
  • 1篇医护
  • 1篇有氧运动
  • 1篇直接穿刺
  • 1篇深静脉

机构

  • 5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黄若
  • 4篇梅晓蓉
  • 1篇章建娜
  • 1篇王绿萍
  • 1篇郑茜茜
  • 1篇林小敏
  • 1篇林晓霞

传媒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体外血液循环处理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处理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FUS)的效果。方法将本中心2014年4月-2016年4月,对发生FUS经吸氧、减慢血流量等处理后,症状仍不缓解的23例次患者,采取停止血液回输,将透析器和管道里的血液在体外循环30min,之后逐渐增加血流量,重新开始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21例患者经体外循环后自觉症状逐渐缓解,并继续透析治疗;1例患者体外循环后症状仍持续,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处理后,症状缓解重新开始治疗;1例患者经体外循环症状缓解后重新开始治疗,再次出现FUS临床症状。结论运用体外血液循环的处理方法能减轻FUS,减少患者损伤及经济损失。
黄若梅晓蓉
关键词:首次使用综合征体外循环血液透析透析器
卓越理念下中医护理技术在产后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卓越理念下中医护理技术在产后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2月于医院进行产后健康管理的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研究期间随机选择护理人员10名,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应用卓越理念下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健康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前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观察组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对管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卓越理念下的中医护理技术在产后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改善产妇负面心理状态,有利于产妇尽快产后恢复,降低了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升了科室整体管理质量水平,且产妇易于满意该种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陈晓艳黄若徐尔雅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产后健康管理
低-中度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低-中度有氧运动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透析室进行维持性透析的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干预组49例,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规范、简单、个体化的低-中度有氧运动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疲劳和睡眠质量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疲劳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干预后,干预组疲劳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分别为(42.98±6.12)分、(7.98±1.85)分,对照组疲劳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分别为(37.04±9.89)分、(10.22±4.24)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409、7.467,均 P <0.05)。结论规范、简单、个体化的低-中度有氧运动锻炼能够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劳、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黄若林小敏林晓霞梅晓蓉
关键词:睡眠障碍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隧道式深静脉导管出口自我护理效果探讨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隧道式深静脉导管出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6年2月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9例,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预防导管感染教育和导管出口处自我护理操作培训、考核。考核合格者,在其导管出口处采取两种护理方法:(1)自我护理且不覆盖敷料。(2)在透析日由护士进行护理后覆盖无菌干纱布。每种方法观察患者6个月后进行组间交叉观察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导管出口的评分、导管出口感染、导管出口皮肤、敷料潮湿和脱落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护理方法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发生次数及出口评分倍增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导管出口周围皮肤红肿外,导管出口处瘙痒、疼痛、结痂、分泌物的发生次数比较,自我护理均优于护士护理(P<0.05)。结论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并持续进行评估和指导,患者和/或照顾者对血液透析隧道式深静脉导管出口进行自我护理,导管出口不覆盖敷料,不会增加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且有利于减少导管出口皮肤红肿、瘙痒感、疼痛及结痂,提高了患者和家属预防感染的意识,同时可避免因敷料引起的皮肤过敏、敷料脱落和潮湿引起的相关问题。
郑茜茜梅晓蓉黄若白小洁章莉
关键词: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护理
局域直接穿刺改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穿刺方法扩张动静脉内瘘狭窄部位是否可防治动静脉内瘘狭窄,改善内瘘功能不良或失功。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诊的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39例。血透时采用16G内瘘穿刺针在狭窄部位进行穿刺,穿刺前对内瘘进行评估及触摸,以内瘘最狭窄处为进针点,分离局部组织,伴有血栓者给予溶栓。每次透析时视患者内瘘情况,重复上述操作,观察内瘘狭窄改善情况。结果:39例患者中,27例治疗有效,12例无效,内瘘狭窄≤2处及狭窄内瘘长度≤1 cm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45、8.269,P<0.01)。治疗有效者穿刺治疗后较治疗前透析血流量增加,静脉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51、8.628,P<0.01)。治疗有效者平均穿刺次数为(8.6±3.8)次。27例有效病例中,有9例伴1处狭窄穿刺后血管扩张、狭窄消失;13例伴有2处狭窄,穿刺法处理后血流量升高、内瘘静脉压下降;5例3处狭窄者经治疗后静脉压下降,其中有1例伴血栓形成,经过溶栓及反复狭窄处穿刺,狭窄基本消失。27例中动脉瘤明显缩小的有9例,5例局部胀痛消失,3例胀痛减轻。12例无效患者改行内瘘再建术或经皮球囊扩张术。结论:短期狭窄处局域穿刺能扩张狭窄内瘘局部血管,预防和治疗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方便易行。
黄若王绿萍章建娜梅晓蓉
关键词:血液透析滤过动静脉瘘缩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