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亚琼

作品数:31 被引量:9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12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政治
  • 4篇宣传思想工作
  • 4篇思想政治
  • 4篇青年
  • 4篇教育
  • 3篇新闻
  • 3篇意识形态
  • 3篇舆论
  • 3篇政治宣传
  • 3篇历史经验
  • 3篇高校
  • 2篇新闻舆论
  • 2篇意识形态工作
  • 2篇政党
  • 2篇政治教育
  • 2篇政治理论
  • 2篇政治理论课
  • 2篇治教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中国故事

机构

  • 30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30篇刘亚琼
  • 1篇杜剑楠

传媒

  • 3篇中国广播电视...
  • 3篇青年学报
  • 2篇党的文献
  • 2篇思想教育研究
  • 2篇思想政治教育...
  • 2篇北京教育(德...
  • 2篇高校辅导员
  • 2篇中国青年社会...
  • 2篇高校马克思主...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新闻知识
  • 1篇当代青年研究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中共成都市委...
  • 1篇红旗文稿
  • 1篇大学生
  • 1篇传承
  • 1篇科教导刊
  • 1篇青少年研究与...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列宁的宗教观探析被引量:1
2018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的宗教观从初探、深入走向成熟完善。关于宗教的根源,列宁提出"恐惧创造神",并指出解除经济奴役和政治压迫,消除让人捉摸不定的恐惧才能消除宗教的源头。列宁从批判的角度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认为其在俄国有精神麻醉和维护压迫统治的作用。关于无产阶级对宗教的态度:列宁认为宗教对于国家来说是私人的事情,但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不是私人的事情。要与宗教进行思想斗争,而不是行政强制;反对将反宗教斗争放在首位,忽视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任务;着手于触动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而非向宗教盲目宣战。列宁的宗教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避免了宗教政策"右"的软弱和"左"的生硬,对当代中国有启示作用。
刘亚琼
关键词:列宁宗教观无产阶级政党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成就、问题和提升路径被引量:2
2019年
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高校进行了丰富的思政课教学方法理论探索,各类教学方法在思政课堂上的运用日渐成熟,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可度上升。然而一些课堂依然存在理论性不足、难以真正说服人,思想性不足、重形式轻内容,针对性不足、不够了解学生,亲和力不足、教学手段未能与时俱进等问题。应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路径,汇集和攻关重大理论问题,实现区域互鉴高校互通;以科研促教学,把握教学重难点问题;推动课堂形式和教学方式的发展创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刘亚琼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高校
青年“上香”动机的社会形塑
2025年
近年来,青年中出现“香火热”现象。这些青年的“上香”动机可分为三类:以“神圣感”为轴心的传统型动机、以“实用性”为轴心的现代型动机和以“娱乐性”为轴心的后现代型动机,且存在三类动机多元共存的情况。动机差异源于不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环境的形塑:家乡香火文化土壤和家庭信仰延续着神圣性动机;风险社会与原子化生存构成的现代性生存困境引发实用性动机;社交媒体和商业资本联合营造的禅意网红文化推动娱乐性动机。当代中国处于“时空压缩”环境中,上香折射出青年成长中面临的现实困难和精神困惑,对这一现象不应过分指责,要客观分析,加强对青年精神生活进行引领。
刘亚琼张蕊
大学生认识互联网的三个高度
2018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八次提到互联网。他强调,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那么,大学生们应当怎么看待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第一,从我党能否长期执政的政治高度来认识互联网。虽然说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思想领域没有硝烟的战争从未停止,而网络已经成为舆论斗争主战场。
刘亚琼
美国儿童和青少年肥胖问题现状、对策及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4
2017年
近30年来,美国青少年和儿童的肥胖率呈上升趋势,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下一代的体重控制,需要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入手,普及科学知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言传身教,培养对健康生活的积极态度;政府规范保障,让健康行为成为习惯。对中国的启示有:儿童和青少年肥胖问题关系民族未来,需要防微杜渐;解决下一代肥胖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进行资源整合,建立长效机制。
刘亚琼
关键词:肥胖儿童青少年
美国选举虚假新闻影响和成因分析
2018年
美国选举中的虚假新闻由来已久。其不良影响有:人格攻击造成中伤,减少重要问题的讨论空间;弱化政治宣传的公民教育功能;妨碍政治偏好建立,可能导致政治冷漠。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有:新闻生态系统门槛降低,良莠不齐;流量至上产生利益驱动,忽视深入调查;媒体呈现三级格局,转发缺少核实;虚假消息疯传具有"引爆点"现象,降低人们相信的基准点。从美国虚假新闻泛滥可以看到美国自由主义新闻管理的理念困境、防治虚假新闻的法律困境和选举人团的制度困境。
刘亚琼
关键词:虚假新闻政治宣传美国选举
爱国卫生运动中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及启示被引量:1
2020年
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以来,宣传思想工作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积累了爱国卫生运动中宣传思想工作的优秀历史经验:提升政治性、普及科学性、发动群众性、加强组织力。做好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中的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守正创新,要坚持明确政治方向、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动员群众、依法科学宣传的总体方针;避免孤立作战,要配合中心工作,并将日常性宣传与集中性宣传相结合;创新动员群众的方式方法,改进爱国卫生运动宣传的形式和内容。
杜凯丽刘亚琼
关键词:爱国卫生运动宣传思想工作历史经验
大学生“寺庙热”现象的群体特征、成因与对策
2025年
大学生“寺庙热”属于新兴旋风式亚文化现象,参与主体不同于传统宗教信徒,他们呈现出“类信仰式”、解压式、感悟文化式和娱乐式等特征。“寺庙热”现象是当代大学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加速社会的自愈式表现,一定程度隐喻了大学生调适个体与社会失衡的行为实践和追求自我实现的生活态度。“寺庙热”是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奋斗的行为回音,社会须警惕“寺庙热”带来的潜在思想风险和奋斗动力消磨风险,但也不应让大学生泯没于社会的冷漠指责,应通过他们的具身在场透视其心态变迁,让他们找到奋斗的幸福感和意义感,在奋斗道路上走得更有底气。
贾欣昊刘亚琼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社会心态青年亚文化
美国Z世代反特朗普“爽约抗议”的原因分析
2020年
2020年6月,美国青年在TikTok上发起了反特朗普的“爽约抗议”运动,导致特朗普重启选战的首场集会上座率颇低。美国最年轻的Z世代走上前台,成为该运动的主力军,其原因可以运用代际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时期效应理论等进行分析。此外,Z世代参与“爽约抗议”还存在社会深层原因,即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存在缺陷,两党意识形态冲突走向极化,网络智能推送技术加剧群体极化现象,社交媒体为抗议活动的组织提供了便利。
刘亚琼
关键词:青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的成绩、困难和改进路径被引量:5
2020年
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材建设日益完备,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课程体系,统一编写了一批水平较高的系列教材。然而,一些困难依然存在:课程系统设计和同向同行存在不足,教材的时代性、现实针对性和国际视野有待增强,理论的深刻性和表述的生动性难以兼顾。解决这些困难,应实现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加强思政课程内部协同;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构建课程体系外部协同;加强主教材内容的整合和创新;加强教材与教辅、纸质教材与电子资源的立体化建设。
刘亚琼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教材体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