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一

作品数:18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十堰市太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脑积水
  • 3篇脑脊液
  • 3篇脑室
  • 3篇积水
  • 3篇腹腔
  • 3篇腹腔分流
  • 2篇血管
  • 2篇伤口
  • 2篇神经外科
  • 2篇术后
  • 2篇外科
  • 2篇外伤
  • 2篇疗效分析
  • 2篇颅脑
  • 2篇脑室腹腔
  • 2篇脑室腹腔分流
  • 2篇安全卫生
  • 1篇垫圈

机构

  • 11篇十堰市太和医...
  • 4篇太和医院
  • 2篇十堰市太和医...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18篇周一
  • 16篇王辉
  • 12篇李安荣
  • 9篇胡钧涛
  • 9篇汪超甲
  • 8篇胡胜利
  • 8篇张涛
  • 6篇刘开军
  • 6篇张宇强
  • 5篇周平
  • 4篇崔雨
  • 4篇刘开军
  • 4篇成于思
  • 3篇邓燕
  • 3篇杨晓文
  • 2篇李新建
  • 2篇杨玲
  • 1篇孙强
  • 1篇陈劲草
  • 1篇陈俊

传媒

  • 3篇临床外科杂志
  • 3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后脑脊液漏的预防
2017年
目的总结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后脑脊液漏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12月行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手术治疗的11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13例伤口均无脑脊液漏发生,其中106例伤口术后8~11 d愈合;7例伤口缝线反应重,经局部酒精湿敷,间断微波照射后好转。术后1例出现皮下积液,经局部加压包扎和间断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后治愈。结论开颅和关颅是预防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的关键环节。
胡胜利汪超甲张宇强刘开军周一王辉李新建
关键词:颅脑损伤乙状窦后入路脑脊液漏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颅脑外伤性癫痫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IGF-1和NSE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颅脑外伤性癫痫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急性中、重度颅脑外伤引起的癫痫病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抗癫痫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经重复颅磁刺激治疗。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分析疗效。比较2组癫痫持续发作时间、每月发作频次、癫痫持续状态严重程度量表(STE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检测2组血清中IGF-1和NSE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频次及STES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周和12周,观察组血清IGF-1和NS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重复颅磁刺激治疗颅脑外伤继发癫痫的疗效确切,增加血清IGF-1和NSE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周平邓燕胡钧涛刘开军李安荣周一成于思王辉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钻孔联合尿激酶灌洗治疗儿童硬膜外血肿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钻孔联合尿激酶灌洗治疗儿童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探讨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5月采用钻孔联合尿激酶灌洗治疗儿童硬膜外血肿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所有患儿手术均在伤后12~24小时完成并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0分钟。术后所有患者尿激酶灌洗均不超过4次。头部CT均显示血肿基本清除,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逐渐消失。无新发出血并中转开颅病例,无感染和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智力、记忆、语言均恢复良好,2例遗留肢体轻度活动障碍,1例继发性癫痫。随访6~24个月,无硬膜外血肿复发。住院时间8~18天,平均12天。结论钻孔联合尿激酶灌洗治疗儿童硬膜外血肿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医疗费少、效果满意、家属易接受等特点,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严把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时机、精细的术中、术后处理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胡胜利刘开军汪超甲张宇强周一王辉
关键词:钻孔尿激酶灌洗儿童硬膜外血肿疗效
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5例颅骨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相关因素对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行脑室-腹腔分流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的感染率较未行脑室-腹腔分流患者高(25.00%vs6.81%,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室-腹腔分流与颅骨修补术后发生感染(odds ratio 9.506;95%confidence interval(CI)2.485-36.340;p=0.001)及皮瓣坏死相关(odds ratio 6.347;95%CI 0.037-13.556;p=0.003)。结论颅骨修补术前行脑室腹腔分流导致术后感染及皮瓣坏死发生率增加。
周平邓燕王辉胡钧涛刘开军李安荣周一罗杰
关键词:颅骨修补并发症
一种脑脊液耳漏患者脑脊液收集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脑脊液耳漏患者脑脊液收集器,包括收集瓶、采集软管、滑动开关、引流管、真空泵、过滤器、出液口、截至阀、瓶盖、负压管;瓶盖与收集瓶螺旋连接,采集软管与引流管相连接,采集软管上安装有滑动开关,引流管穿过瓶盖...
张宇强杨玲王辉胡钧涛胡胜利崔雨张涛周平汪超甲刘开军李安荣周一王锐
文献传递
“阶梯式降压”及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积水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阶梯式降压"及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脑积水病人233例,其中腹腔镜辅助下手术63例,同期行直接开腹手术170例。术后均采用"阶梯式降压"的方法,统计分析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平均时间为(48±8.7)分钟,开腹组为(72±8.9)分钟。腹腔镜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2±3.8)天,开腹组为(10.3±5.2)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有5例出现术后感染(包括颅内感染4例,腹腔感染1例);6例远端梗阻,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甚至恶化;1例术后颅内出血和脑室梗阻;1例表现分流过度最后拔除分流管;1例因术中肠穿孔死亡。腹腔镜组有1例颅内感染;1例因肿瘤死亡;其他均具有良好的预后,并没有与腹腔镜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在"阶梯式降压"的情况下,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张涛王辉汪超甲李安荣周一成于思崔雨
关键词: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腹腔镜
一种神经外科用钻颅开孔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用钻颅开孔器,涉及神经外科医疗工具技术领域,该神经外科用钻颅开孔器,包括支板,所述支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胶垫圈,所述支撑套远离胶垫...
张涛杨晓文胡钧涛王辉周一李安荣
文献传递
一种脑脊液培养瓶
一种脑脊液培养瓶,包括液相瓶和固相瓶;液相瓶由外筒体和外端盖构成;外筒体的下端筒壁上向外延伸有注样管,注样管的管口上设有管盖,外筒体的上端为筒口端,外端盖与外筒体的筒口端螺纹连接,外端盖的端面上设有固相瓶孔;固相瓶由内筒...
张涛杨晓文王辉胡钧涛李安荣崔雨周一成于思张小曼
文献传递
机械再通治疗基底动脉急性闭塞的疗效分析
2016年
目的观察机械再通基底动脉急性闭塞的疗效,探讨机械再通基底动脉急性闭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采用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基底动脉急性闭塞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即时效果和预后。结果 7例患者均实现机械再通。其中,3例患者因血管狭窄>50%行支架成形术,1例患者因血管狭窄<50%未行支架成形术,另3例有房颤病史患者无明显血管狭窄。出血死亡2例,植物存活1例,另4例恢复良好。5例存活者3月后mRS评分分别为1分1例,2分1例,3分2例,5分1例。结论机械再通治疗基底动脉急性闭塞成功率高,总体效果满意,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胡胜利汪超甲张宇强刘开军周一王辉
关键词:基底动脉急性闭塞
改良脑室腹腔分流方法治疗脑积水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脑室腹腔分流术疗效确切,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治疗脑积水的方法.传统的脑室腹腔分流术操作简单,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我们对手术方法做了部分改进,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胡胜利刘开军周一李安荣胡钧涛王辉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脑积水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