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黏膜拭子检测UGT1A1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伊立替康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拭子检测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的可行性,并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结直肠癌口腔黏膜和对应的外周血为检测标本共110例,提取标本中的DNA,以焦磷酸测序法检测UGT1A1基因多态性,记录标本对应的患者伊立替康化疗的不良反应,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使用伊立替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110例结直肠癌患者口腔黏膜拭子与对应外周血检测UGT1A1基因多态性完全一致。其中UGT1A1*28基因野生型TA6/6共85例(77.3%),杂合突变TA6/7共21例(19.1%),纯合突变TA7/7共4例(3.6%)。UGT1A1*6基因包括野生型G/G 82例(74.5%)、杂合突变G/A 23例(20.9%)、纯合突变A/A 5例(4.5%)。UGT1A1*28基因突变型明显增加3~4级腹泻及粒细胞减少的风险,UGT1A1*6基因突变型增加3级以上腹泻,但与粒细胞减少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口腔黏膜拭子与外周血均可检测UGT1A1基因多态性,二者准确性相当。UGT1A1*28与UGT1A1*6可作为伊立替康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的预测指标。
- 贾晓艳付汉东
- 关键词:伊立替康基因多态性结直肠癌
- 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或序贯放化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放化疗联合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放化疗联合疗法不同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每组30例。同步放化疗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序贯放化疗组采用序贯放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远处转移、局部复发及4年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3.3%和66.7%,均高于序贯放化疗组的56.7%和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为3.3%和3.3%,均低于序贯放化疗组的13.3%和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4年生存率为83.3%,高于序贯放化疗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效果相当,同步放化疗的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低,4年生存率高,不良反应较明显。
- 李俊陈飞程丹贾晓艳戈伟
- 关键词:中晚期宫颈肿瘤放疗药物疗法
- 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IL-6、IL-10、TGF-β1水平与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 探索胸部恶性肿瘤(食管癌和肺癌)患者外周血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与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 RILI)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食管癌(n=21)及肺癌患者(n=39),根据治疗后是否出现RILI分为RILI组(n=13)和非RILI组(n=47),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IL-6、IL-10、TGF-β1水平,并进一步分析该指标与RILI的相关性。结果 放疗结束时IL-6水平在RILI组及非RILI组间存在差异,且RILI组的IL-6水平升高(P<0.05);放疗结束时及放疗结束1月时IL-10水平在RILI组及非RILI组间存在差异,且RILI组的IL-10水平升高(均P<0.05);放疗结束时及放疗结束1月时TGF-β1水平在RILI组及非RILI组间存在差异,且RILI组的TGF-β1水平升高(P=0.003,P=0.037)。不同时期外周血IL-6、IL-10水平存在差异(均P<0.05)。放疗结束时IL-6倍增值在RILI组及非RILI组间存在差异,且RILI组的倍增值升高(P<0.001);放疗结束时IL-10倍增值在RILI组及非RILI组间存在差异,且RILI组的倍增值升高(P=0.016);放疗结束TGF-β1水平在RILI组及非RILI组间存在差异,且RILI组的倍增值升高(P=0.025)。放疗结束时IL-6倍增值与IL-10倍增值无相关性(r=0.248,P=0.056),与TGF-β1倍增值存在正相关(r=0.355,P=0.005,),IL-10倍增值与TGF-β1倍增值无相关性(r=0.234,P=0.071)。结论 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结束时的IL-6、IL-10、TGF-β1倍增值与RILI存在正相关,且预测RILI发生的准确度较高,可成为潜在的预测RILI发生的预测因子。
- 杨宏山李俊贾晓艳王星刘萍敖雯余军林
- 关键词:放射性肺损伤
- 基于TCGA数据库的COL22A1基因突变与肺腺癌患者预后及浸润性免疫细胞的关系
- 目的:少数研究表明,COL22A1基因在肿瘤中异常表达且与预后相关,然而其突变状态与肺腺癌的预后及浸润性免疫细胞的关系未知,因此,本研究着重探索COL22A1突变状态在肺腺癌中的预后预测价值及与浸润性免疫细胞的关系。方法...
- 余军林贾晓艳李向荣
- 关键词:肺腺癌预后
- 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效果及价值评价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并治疗的周围型肺癌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70例,常规组采用G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临床效果及价值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14%,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GP化疗方案,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更加显著,可推广应用。
- 贾晓艳
-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
- 洛铂与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分别采用洛铂与顺铂同步放化疗的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孝感市中心医院确诊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128例,根据同步化疗方案分为洛铂组与顺铂组,分别行同步放化疗,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评估疗效。结果洛铂组与顺铂组有效率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洛铂组的胃肠道反应(52.7%)低于顺铂组(78.0%)(P=0.010),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洛铂组(36.4%)高于顺铂组(17.8%)(P=0.049)。结论洛铂、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疗效相当,洛铂的耐受性更佳。
- 贾晓艳杨宏山刘萍李俊
- 关键词:鼻咽癌洛铂同步放化疗
- 乳腺癌术后发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在乳腺癌术后发热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80例乳腺癌发热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且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病原学的检查情况将其分为病原学阳性组与发热原因不明组以及临床诊断感染组,检测3组血清中降钙素原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病原学阳性组降钙素原含量为(7.8±2.1)ng/m L,临床诊断感染组降钙素原含量为(2.6±0.6)ng/m L,发热原因不明组降钙素原含量为(0.5±0.1)ng/m L,3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是否绝经、是否淋巴结转移和发热程度以及不同化疗方案各组中≤0.5 ng/m L、0.5~2.0 ng/m L、2.1~10.0 ng/m L、〉10.0 ng/m L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学阳性组降钙素原含量阳性表达率高于临床诊断感染组、发热原因不明组,3组降钙素原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检测血清中降钙素原对乳腺癌术后发热性质能进行较好地鉴别与诊断,且该指标检测并不受患者的年龄和绝经状况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与发热程度以及不同化疗方案等因素影响,临床应用价值高。
- 陈飞李俊程丹余婷婷贾晓艳刘萍
-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发热降钙素原
- 神经节苷脂防治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奥沙利铂化疗后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科收治的接受以奥沙利铂为主化疗方案的恶性胃肠道肿瘤患者78例,将其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实验组在每周期奥沙利铂化疗同时应用神经节苷脂,对照组在每周期化疗的同时应用呋喃硫胺。两组均化疗21 d为1个周期。观察化疗4个周期后神经毒性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未发生Ⅳ级周围神经毒性;实验组Ⅱ级和Ⅲ级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总有效率、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疾病控制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有较好的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作用,且既不影响化疗的疗效也未增加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
- 杨宏山李俊贾晓艳
- 关键词:周围神经毒性神经节苷脂奥沙利铂
- 基于SEER数据库的弥漫型胃癌患者预后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筛选弥漫型胃癌患者预后因素并构建预后列线图,并验证其预测准确性。方法 :从SEER数据库收集2006—2018年病理诊断为弥漫型胃癌的287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随机将患者分为训练队列(1439例)和验证队列(1438例)。利用单因素Log-rank及多因素COX分析筛选出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预后列线图,预测1、3、5年的总生存期(OS),使用一致性指数和校准曲线确定列线图预测的准确性和判别能力。结果:年龄、T、N、M、TNM、手术状态、化疗状态7个指标均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基于独立预后因素构建了1、3、5年OS的列线图。训练队列中列线图的c-指数为0.750(95%CI:0.734~0.766),高于TNM分期系统0.658(95%CI:0.639~0.677);验证队列列线图的c-指数为0.753(95%CI:0.737~0.769),高于TNM分期系统0.679(95%CI:0.503~0.697)。校准曲线表明了列线图预测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预后列线图能够准确预测弥漫性胃癌患者预后,有助于临床医师对弥漫型胃癌患者进行个体化的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 贾晓艳余军林李俊杨宏山
- 关键词:SEER预后列线图
- 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R2)的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R/R)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肿瘤科就诊的19例R/R B-NHL患者,均接受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R2方案)治疗。R2方案:来那度胺20 mg/d,d1~21,28 d为1周期;利妥昔单抗375 mg/m2,d1、21,每3个周期重新分析评估治疗。患者治疗若得到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则继续维持8个周期R2方案。临床观察主要终点为总有效率(ORR,CR+PR),次要终点为1年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总生存率(OS)及药物安全性。结果19例患者中5例获CR,9例获PR,4例获SD,ORR为73.7%;1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1年OS率为89.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等,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结论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R/R B-NHL患者具有较高反应性,安全性好,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杨宏山李俊贾晓艳刘萍
- 关键词: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复发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