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病理
  • 18篇临床病理
  • 14篇肿瘤
  • 12篇临床病理分析
  • 12篇病理分析
  • 9篇免疫
  • 8篇细胞
  • 7篇肉瘤
  • 5篇组织化学
  • 5篇免疫组织
  • 5篇免疫组织化学
  • 5篇骨肉瘤
  • 4篇文献复习
  • 4篇临床病理观察
  • 4篇免疫组化
  • 4篇骨肿瘤
  • 4篇复习
  • 4篇病理观察
  • 3篇母细胞
  • 2篇细胞瘤

机构

  • 22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南通大学

作者

  • 24篇李艳青
  • 21篇肖华亮
  • 18篇曾英
  • 18篇马强
  • 15篇方三高
  • 8篇林俐
  • 6篇赵连花
  • 5篇罗清雅
  • 5篇马瑜
  • 4篇杜娟
  • 3篇牟江洪
  • 2篇赵光明
  • 2篇钱振华
  • 1篇李增鹏
  • 1篇陆夏良
  • 1篇王秋实
  • 1篇周培刚
  • 1篇万琳琳
  • 1篇顾永春
  • 1篇朱琦

传媒

  • 6篇现代肿瘤医学
  • 5篇诊断病理学杂...
  • 5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papillary tumours ofthe pineal region,PTPR)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PTPR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1岁,因头晕、头痛1年余入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影像学提示第三、四脑室巨大占位性病变。光镜下肿瘤主要为乳头状结构区,乳头状结构轴心为血管,示玻璃样变,管腔表面衬覆多层呈放射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细胞大,胞质红染,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颗粒状,红染小核仁易见,核分裂象偶见;部分区域略呈实性片状,可见菊形团样结构。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GFAP、NF、Syn、CK及nestin均阳性,p53灶性阳性,EMA阴性,Ki-67增殖指数<2%。结论 PT-PR是一种罕见的松果体区肿瘤,应与其他发生在松果体区的具有乳头状结构的肿瘤相鉴别,熟悉其临床病理特征,依靠免疫组化可确诊。
赵连花李艳青肖华亮牟江洪罗清雅林俐
关键词:免疫组化临床病理
骨旁骨肉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骨旁骨肉瘤(PO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所见,分析5例POS的组织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例,男性1例;年龄21~47岁,平均32.2岁。4例病变位于腘窝,致屈膝受阻;1例肿块累及左大腿上端,伴轻度疼痛及肿胀。X线显示广基蘑菇状肿块矿化明显,与骨皮质相连,伴/不伴狭窄的透光带。大体见灰白色肿块呈分叶状或D字形,中央坚硬而周边质软。镜下肿瘤由相对成熟的骨小梁及异型性较小的增生性梭形纤维母细胞构成,这些宽大的骨小梁缺乏骨母细胞衬覆,排列成平行状。结论 POS是一种分化良好的皮质旁骨源性恶性肿瘤。熟悉其形态表现有助于正确诊断。
方三高李艳青马强杜娟曾英肖华亮
关键词:骨肿瘤骨旁骨肉瘤临床病理
脑膜瘤合并胶质母细胞瘤的碰撞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脑内脑膜瘤合并胶质母细胞瘤的碰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发生于左额部的脑膜瘤合并胶质母细胞瘤的碰撞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3岁,因头痛伴吐字不清半个月入院。头颅MRI示左额叶占位。镜检:肿块由两种截然不同的肿瘤成分构成—脑膜皮细胞型脑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两种成分多数截然分开,交界处相互浸润。免疫表型:胶质母细胞瘤成分表达Nestin、GFAP,Ki-67增殖指数约90%;脑膜瘤成分表达EMA、Claudin1,Ki-67增殖指数约1%。结论脑膜瘤合并胶质母细胞瘤的碰撞瘤临床罕见,国内外报道不足10例,好发于老年男性,均位于幕上大脑实质,预后差,准确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
李艳青曾英邹国祯付萍肖华亮赵连花
关键词:脑膜瘤胶质母细胞瘤碰撞瘤病理诊断
小肠黏液样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研究小肠黏液样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小肠黏液样脂肪肉瘤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分析其鉴别诊断及预后.结果:女,60岁,以急性肠梗阻收住.CT扫描见回肠末端黏膜下实性低密度肿块.大体检查:肌壁间灰黄色圆形肿物大小约5.0cm,突向黏膜导致急性肠套叠,肿物边界清楚但部分肠黏膜显著糜烂.形态学显示肿瘤由大量的黏液样间质和成熟性脂肪细胞样细胞组成,其间可见丰富的分支状薄壁血管及纤细的纤维间隔支撑.黏液样间质呈粉色或云雾状,宛如"肺水肿"样,少许多泡性脂肪母细胞散布其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肿瘤细胞S-100呈阳性表达而CD34及CD117均为阴性.局部手术切除后随访10mo,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小肠黏液样脂肪肉瘤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分化程度高,如处置得当,预后良好.充分认识其组织病理学特点有助于确诊.
方三高马强马瑜李艳青曾英肖华亮
关键词:小肠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乳头状汗腺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乳头状汗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0例乳头状汗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分析。结果本组女性9例,男性1例,年龄31~65岁,平均44岁,9例位于外阴和肛周,1例位于肩颈部;临床表现为单发丘疹或界限清楚的皮下结节,直径0.5~2 cm;组织学上见肿瘤由大小不一的腺管和相互吻合的乳头状结构组成,被覆双层上皮,内层为高柱状的上皮细胞,可见顶浆分泌,外层为梭形或矮立方的肌上皮细胞。免疫组化显示:所有肿瘤的内层柱状细胞均ER、PR、CK和EMA(+),9例CK34βE12和CK7(+),3例AR和GCDFP-15(+),1例CK20(+),所有肿瘤肌上皮细胞均p63和S-100(+),7例肿瘤双层上皮CK5/6同时(+),Ki-67增值指数从1%~60%不等。结论乳头状汗腺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肛周生殖器的皮肤良性肿瘤,个别肿瘤可发生癌变,因临床表现多变,极易误诊,通过组织活检可确诊。肿瘤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
展瑞赵光明钱振华李艳青万琳琳陆夏良
关键词:乳头状汗腺瘤皮肤癌变
结肠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4年
目的:探讨肠道原发性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K-negative,ALK-AL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例结肠原发性ALK-ALCL病理标本,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35岁,因"间断解血便5年,腹痛2个月,发热1个月"入院。临床长期以肠结核、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治疗,一度有效。近一个月来,因反复发作高热,临床考虑肠穿孔,剖腹探查后行结肠次全切术。大体观察:结肠内可见直径3.5-9.0cm的溃疡3个,最大溃疡处可见穿孔。光镜下肿瘤组织弥漫浸润肠壁全层及其周围脂肪组织,可见较多"标志性"肿瘤细胞,形态符合普通型ALCL。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D30,表达T细胞抗原CD3,表达细胞毒性抗原穿孔素,ALK阴性。EBER原位杂交检测为阴性。结论:肠道原发ALK-ALCL是罕见的结外T细胞淋巴瘤,恶性度高,但因临床症状不具备特征性易导致临床误诊。诊断依据病理学形态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综合判断。
赵连花肖华亮林俐李艳青曾英马强
关键词:肠肿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
壶腹部浸润性腺癌8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壶腹部浸润性腺癌(IAAR)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借助于大体观察、镜下所见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83例IAAR的形态学特点。结果 83例IAAR中,男性35例,女性48例,年龄24-82岁,平均60.8岁。内镜及影像学显示原发病变以Vater壶腹为中心。7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治疗,6例行姑息术。巨检:肿瘤呈息肉样、溃疡状及弥漫浸润型或其混合。镜下结合CDX2、MUC1及MUC2的表达情况,将IAAR分为肠型(CDX2+,MUC1-/MUC2+)和胰胆管型(CDX2-,MUC1+/MUC2-)。肠型形态类似胃肠腺癌,主要由单纯或筛样管状腺构成,衬以拥挤的肠型柱状细胞,呈假复层排列,核拉长或呈杆状,腺腔内炎性坏死碎片随处可见;有时可见杯状细胞。而胰胆管型排列成腺样或分支状,被覆单层立方或矮柱状细胞,虽可见乳头状突起,但通常缺乏核的假复层结构。与肠型相比,胰胆管型不仅细胞多形性及核的非典型突出,而且纤维性间质反应、脉管累及和神经侵犯更明显;胞质常嗜酸、泛白甚至透明。两型均有不同程度的黏液分泌。免疫组化:与肠型中MUC2阳性率较高不同,胰胆管型肿瘤细胞中MUC1表达率较高。获随访1-36个月的79例中,36例死于复发或转移,其中29例为胰胆管型。综合分析,胰胆管型预后更差。结论通过免疫标记及形态学将IAAR划分为肠型和胰胆管型,有助于判断其起源及预后。
方三高马强曾英李艳青林俐肖华亮
关键词:壶腹部肿瘤临床病理
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gastric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GIM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GIMT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患者为女性,72岁,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胃镜见靠近胃体前壁息肉状肿块突向胃腔,行胃次全切除术及毕罗I式重建。例2,男性,43岁,主诉左上腹痛,CT扫描显示胃–食管交界区黏膜下广基或透壁性新生物。两例患者临床分别诊断为胃肠间质瘤及胃癌,而术后病理却证实为GIMT。大体所见:灰白色结节状肿物边界不清,质地不均,表面被覆完整黏膜。镜下显示肿瘤由密集的梭形细胞和大量的慢性炎细胞组成。这些梭形细胞呈束状或席纹状排列,胞质空泛或淡嗜酸性,核呈卵圆形,具有模糊的核仁,核分裂象难以见到;而浸润于黏液样基质中的炎性细胞主要由淋巴细胞、浆细胞组成,部分区域形成淋巴滤泡,类似于炎性或反应性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vimentin和h-caldesmon,部分表达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 kinease,ALK),不表达CD34,CD117及desmin。两例经随访4~6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 GIMT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独特病理改变的纤维性病变,易与胃肠间质瘤、平滑肌瘤等混淆。
方三高马强马瑜曾英李艳青肖华亮
关键词:胃肿瘤临床病理
宫颈肉瘤样癌:罕见的病理学实体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宫颈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宫颈肉瘤样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8岁。因阴道排液2个月入院。妇科检查:宫颈处见一个直径3 cm的结节型肿块。镜下见肿瘤细胞由单一的肉瘤样成分构成。免疫组化:肿瘤细胞上皮性标记物(AE1/AE3、CK7)和间叶性标记物(vimentin、CD10、SMA、caldesmon)及p16均(+);desmin、CK5/6、p63、CEA、PR、ER、CD21、S-100、ALK和p53均(-)。结论宫颈肉瘤样癌是一种罕见的病理学实体,迄今仅有<20例报道,熟悉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免疫表型,有助于其正确诊断。
赵连花李艳青林俐杜娟肖华亮
关键词:肉瘤样癌宫颈免疫组化
原发性颅内平滑肌肉瘤临床病理观察(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颅内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检查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HE染色形态学观察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血管丰富,局部可见坏死及钙化灶;肿瘤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一种是交错分布的梭形细胞,细胞狭长,胞质丰富,嗜伊红,核呈雪茄状,两端钝圆,另一种为上皮样细胞,呈类圆形或多角形,胞质较空,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平滑肌肌动蛋白、钙结合蛋白、波形蛋白及CD99呈弥漫强阳性;钙调理蛋白呈灶性阳性;Ki-67约30%;EB病毒编码小RNA原位杂交检测阴性。结论颅内原发性平滑肌肉瘤非常罕见,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预后比较差。
李艳青方三高肖华亮
关键词:颅内肿瘤平滑肌肉瘤临床病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