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爱红
- 作品数:7 被引量:135H指数:4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0
- 2017年
-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D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MARAA、MARAD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MARAA、MARAD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 郭爱红王丙聚韩晓芳
- 关键词:脑梗死脑出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 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54
- 2017年
-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MRI)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LAC)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82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和CT检查,根据影像结果进行诊断,比较MRI和CT在LAC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8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MRI检查确诊742个病灶,显著高于CT检查确诊的145个病灶,额叶和丘脑的检出率MRI检查显著高于CT检查,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9,x^2=5.64,x^2=6.42;P<0.05);两种检测方法在顶叶、基底节及脑干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x^2=1.25,x^2=0.81;P>0.05);内囊检出率MRI检查与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3,P<0.05);MRI检查病灶直径<5 mm的病灶数为256个,CT检查病灶直径<5 mm的病灶数为3个,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9,P<0.05)。结论:CT和MRI检查可应用于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MRI检查对早期、微小病变及额叶、丘脑、内囊的病变显示较CT检查准确,可作为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首选检查方法。
- 韩晓芳郭爱红王丙聚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CT检查腔隙性脑梗死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7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五项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试验组患者上述五项指标值、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07%,显著高于对照组(76.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提高临床疗效。
- 王丙聚韩晓芳郭爱红
- 关键词:脑梗塞阿托伐他汀钙血塞通注射液
- 多发性硬化与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与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4-05~2016-06医院诊治的患者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86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86例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性别、年龄、维生素D水平等进行统计,评价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维生素D正常、不足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维生素缺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中26例复发,60例未复发。单因素显示多发性硬化复发生率与家族史、入院时EDSS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硬化复发生率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6个月后EDSS评分关系密切(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多发性硬化与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维生素D与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关系密切(P<0.05)。结论多发性硬化患者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存在相关性,且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越低,年龄越大,病程越长,临床死亡率越高。
- 李扬李田郭爱红杜培培加艳贺婵婵王丙聚
- 关键词:维生素D水平多发性硬化死亡率
- 认知刺激治疗不同反应者的神经心理和功能比较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比较不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经认知刺激(CS)治疗后的神经心理和功能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12个月的CS疗法,比较治疗前后的认知能力和机能指标。采用MMSE量表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的社会人口变量、医疗条件、焦虑或抑郁症状、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s)治疗、理解水平、精神状态或认知功能方面无差异。治疗12个月后,31例患者治疗有效(R,51.7%),29例患者治疗无效(NR,48.3%)。R组患者在精神状态,方向感,意识唤起方面,显著优于NR组(P<0.05)。结论:CS治疗后,R组病情优于NR组,患者治疗前的认知能力和机能指标可预测治疗效果,这有助于制定和优化AD患者在CS治疗前的神经心理干预措施。
- 郭爱红王丙聚韩晓芳
- 关键词:痴呆认知疗法老年人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Apelin-13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50例为病例组,选择来院体检的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于入院第1、7、14天,对照组于体检当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pelin-13。分别于入院第1、7、14天对病例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血清Apelin-13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对病例组随访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近期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残疾与非残疾)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结果病例组入院第1、7、14天血清Apelin-13水平分别为(0.34±0.05)、(0.57±0.03)、(0.76±0.04)ng/m L,对照组为(1.43±0.07)ng/m L。病例组入院第1、7、14天时血清Apelin-1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入院第1、7、14天血清Apelin-13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713、-0.596、-0.607,P均<0.05)。随访3个月,病例组非残疾者97例、残疾者53例。病例组中,非残疾者入院第1、7、14天血清Apelin-13水平分别为(0.43±0.09)、(0.59±0.15)、(0.79±0.08)ng/m L,残疾者分别为(0.34±0.07)、(0.56±0.05)、(0.74±0.11)ng/m L;非残疾者入院第1、7、14天血清Apelin-13水平均高于入院同时间的残疾者(P均<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降低,且预后差者血清Apelin-13水平更低;Apelin-13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血清Apelin-13检测可能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
- 徐巧绒徐家萍郭爱红王洪唐文艳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PELIN-13
-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例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重度狭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n=50)和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n=50)。总结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3个月和12个月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介入治疗组18例患者术中出现颈动脉窦反射,1例术后出现介入穿刺点血肿。观察组3个月内脑血管事件发生1例(2.0%),12个月内为5例(10.0%);而对照组分别为8例(16.0%)和17例(34.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个月内死亡1例(2.0%),对照组死亡3例(6.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重度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韩晓芳王丙聚郭爱红韩霞
- 关键词:颈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