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 作品数:51 被引量:318 H指数:11 供职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腹腔镜次全结肠切除术(Deloyers手术) 被引量:11 2007年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手术治疗经历了包括Swenson、Duhanmel、Rehbein、Soave等多种术式,各有其特点,效果也各异。1994年Smith首次报道腹腔镜辅助下Duhamel根治术,随后Georgeson等。开展了腹腔镜Soave手术,在此基础上,1998年De la Torte—Mondragon报道了经肛门Soave直肠内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获得成功,代表了小儿外科手术向微创化发展的趋势,对于短段型或常见型巨结肠症单纯经肛门直肠内拖出手术不仅取代了传统开腹手术,也取代了腹腔镜的辅助手术,而对于长段型或全结肠型巨结肠症则是腹腔镜辅助手术的最佳适应证。 李索林 李英超 李萌关键词:腹腔镜辅助 次全结肠切除术 先天性巨结肠症 小儿外科手术 消化道发育畸形 SOAVE手术 腹腔镜对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治评价 目的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按发病机理分为内因性和外因性两种类型。内因性疾病多见于十二指肠本身肠管发育过程中受阻所致的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外因性疾病包括由于胰腺始基未消失形成的环状胰腺或肠旋转过程中发生障碍形成索带的外来压迫。... 耿娜 李索林 李英超 于增文 马亚贞 李萌文献传递 胰岛素受体底物-1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大鼠NFkB表达 目的糖尿病影响骨代谢,诱发糖尿病性骨病。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是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受体后水平的重要信号蛋白。研究IRS-1在成骨细胞的基因表达及是否通... 马欢 吴学伦 周立新 李萌 马剑侠 王燕 李玉坤腹腔镜辅助次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次全结肠切除术在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及其类缘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6年13例腹腔镜辅助次全结肠切除并升结肠翻转手术(Deloyers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及其类缘病的临床资料。年龄4个月~7岁,长段型6例,常见型4例,类缘病3例。分别在脐缘、左右中腹穿置3个5.5 mm Trocar,变换腹腔镜和主操作孔位置离断结肠系膜、游离回肓部.肛门手术为改良Swenson方法。结果全部患儿腹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4±35)min,术后住院(6.5±1.3)d,无腹腔镜操作相关并发症,随访6个月~4年,1个月内排便由5~20次/d,6个月后逐渐减少至3~5次/d,无大便失禁及便秘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次全结肠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更能体现微创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李索林 左长增 王萍 李英超 王志超 李萌关键词:腹腔镜外科手术 结肠切除术 巨结肠 先天性 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体表面积、OSTA指数对骨密度影响。方法DEXA法测定191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和205例健康体检者(NC组)正位腰椎(L2-4)、双侧髋部骨密度,记录性别、年龄、体重指数(... 李萌 吴学伦 薛鹏 周立新 马剑侠 王燕 李玉坤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被引量:60 2012年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行单孔腹腔镜辅助经皮穿刺腹膜外结扎关闭内环135例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自制单钩疝针(单钩疝针组)63例和采用改良双钩疝针(双钩疝针组)72例。对比两种术式的操作要领、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双钩疝针组较单钩疝针组的手术时间在单侧疝[(13.21±3.86)min vs(17.92±4.37)min]和双侧疝[17.18±4.69)minvs(25.36±7.38)min]均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所有病儿均于术后1-3d恢复正常饮食和活动出院,术后住院时间(2.14±0.67)d和(2.22±0.68)d,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钩疝针组未有出现并发症或早期复发,单钩疝针组术后出现1例复发和1例皮下线结反应。结论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不用辅助操作戳孔,经腹壁穿刺导入和牵出结扎线可保持在同一路径,不遗留腹膜缝隙及牵涉皮下组织,能够确保腹膜外间隙紧密结扎疝缺损。 李萌 李索林 于增文 徐伟立 李英超 孙驰关键词:腹腔镜 结扎术 外科器械 NSE和S-100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发病机制中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2007-2009年连续CBD患儿36例,均行囊肿和胆囊切除、肝门空肠吻合术,切取囊肿远、近端囊壁和胆囊壁为实验组。选取非正常怀孕或因其母亲特殊原因需终止妊娠胎儿15例的肝外胆管和胆囊为对照组。每组标本分别固定、包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对比其NSE和S-100表达,比较其染色结果和分布特点,并对囊肿直径和胆道不同部位NSE和S-100的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SE和S-100在囊肿远端表达(1.86±1.29,1.81±1.04)均弱于囊肿近端表达(3.61±1.92,3.58±1.95)(P〈0.05);囊肿远端与胆囊(3.42±1.99,3.72±2.08)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肿近端与胆囊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胆管(4.86±2.97,5.14±2.73)和胎儿胆囊(3.71±2.14,4.00±1.63)间NSE和S-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囊肿远端与胎儿胆管、胆囊间NSE和S-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肿近端与胎儿胆管、胆囊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囊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肿直径和胆道不同部位NSE和S-100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胆道远端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的发育和分布受限与CBD发病关系密切,与其囊肿大小呈负相关;NSE与S-100表达在CBD发病中协同互补,可为CBD术中囊肿切除范围的正确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徐伟立 李索林 杨以恒 时保军 李英超 仲智勇 李萌关键词:胆总管囊肿 疝钩针改进及其在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疝钩针的改进在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8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采用单钩疝针、双钩疝针、注水分离疝针完成3739例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记录及术后随访资料,统计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复发情况等参数并予以分析。结果双钩疝针及注水分离疝针较单钩疝针,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均有明显优势。双钩疝针组中,较大疝因内环腹膜褶皱需插入辅助钳操作延长手术时间。注水分离疝针组针对巨大疝借助水分离技术可单独完成操作。结论经过不断改进,注水分离疝针单独穿刺腹壁即可完成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灵活应对各种内环情况。 刘林 李索林 李萌 李英超 徐伟立 马亚贞 周辉关键词:单孔腹腔镜 普萘洛尔通过长链非编码RNA核旁丛组装转录本1靶向微小RNA-194-5p调控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 2024年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通过长链非编码RNA核旁丛组装转录本1(lncRNA NEAT1)靶向微小RNA(miR)-194-5p调控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s)增殖的作用。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手术切除的血管瘤标本20例,根据Mulliken标准分为增生期组和消退期组。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两组瘤体中NEAT1和miR-194-5p水平。制备HemECs,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试验检测敲低和过表达NEAT1对HemECs增殖影响。双荧光素酶酶报告基因实验及RT-qPCR验证miR-194-5p与NEAT1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浓度普萘洛尔给药后,CCK-8试验检测细胞活性,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法检测细胞增殖,RT-qPCR方法检测NEAT1和miR-194-5p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确定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RT-qPCR结果显示增生期血管瘤NEAT1表达高于退化期血管瘤(17.43±5.38比8.82±3.70,t=4.176,P<0.01);而增生期血管瘤miR-194-5p表达低于退化期血管瘤(0.28±0.11比0.41±0.11,t=2.692,P<0.01)。CKK-8检测结果显示,si-NEAT1组细胞活性低于si-NC组(0.86±0.05比1.11±0.03,t=7.794,P<0.01);OE-NEAT1组细胞活性高于OE-NC组(1.33±0.01比1.11±0.05,t=8.072,P<0.05)。Si-NEAT1组miR-194-5p表达水平高于si-NC组(2.88±0.33比1.14±0.47,t=5.206,P<0.01);OE-NEAT1组miR-194-5p表达水平低于OE-NC组(0.43±0.06比1.24±0.11,t=10.830,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194-5p和NEAT1-WT共转染组荧光素酶活性高于miR-NC和NEAT1-WT共转染组(0.35±0.05比0.65±0.04,t=5.273,P<0.01)。OE-NEAT1+普萘洛尔组细胞EdU染色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OE-NEAT1组和OE-NC组(35.97±1.09比69.66±2.85、51.89±1.09,F=65.100,P<0.01),OE-NEAT1+普萘洛尔组NEAT1、miR-194-5p表达量均与OE-NEAT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0.30比3.94±0.50,t=6.851,P<0.01;0.86±0.26比0 王慧明 徐伟立 胡志刚 安雯婷 李萌 马亚贞 孙驰关键词:普萘洛尔 长链非编码RNA 微小RNA 血管瘤内皮细胞 增殖 普芦卡必利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观察普芦卡必利治疗慢性便秘(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于我院肛肠科就诊的CC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乳果糖口服溶液10mL,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口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2 mg,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肠传输时间(全结肠传输时间、左半结肠传输时间、右半结肠传输时间、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并记录排便障碍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未见治愈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肠传输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IL-6、IFN-γ水平和观察组患者IL-6、TNF-α、IFN-γ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IL-6、TNF-α、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结肠传输时间均显著缩短,且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排便费力、排空不全、梗阻感、肛门坠胀感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便不尽感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的传统治疗方案比较,普芦卡必利可有效降低CC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缩短结肠传输时间,减少排便费力、排空不全等排便障碍症状的发生,且安全性与之相当。 郭伶俐 李红岩 卞红磊 张燕 于溯洋 李萌关键词:莫沙必利 乳果糖 慢性便秘 结肠传输时间 排便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