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川 作品数:22 被引量:82 H指数:7 供职机构: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chemokine-like factor-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containing family member 6,CMTM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用购自芯超公司的136例乳腺癌组织芯片,其中包括42例配对的癌及癌旁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CMTM6的表达水平。用配对χ~2检验比较CMTM6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用χ~2检验分析乳腺癌组织中CMTM6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Kaplan-Meier及Log rank分析CMTM6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拟合Cox模型评价不同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程度。结果:CMTM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CMTM6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型和HER2阳性相关(P<0.05)。CMTM6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期较CMTM6低表达组显著缩短(P<0.05)。乳腺癌病理分型(HR=10.374,95%CI:3.529~30.497,P<0.01)、TNM分期(HR=4.599,95%CI:1.784~11.856,P<0.01)、三阴性乳腺癌(HR=3.370,95%CI:1.055~10.761,P<0.05)和CMTM6高表达(HR=0.195,95%CI:0.073~0.518,P<0.01)均可作为评判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MTM6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危险因素。 杨小骏 韦俐 郑晓 徐斌 王琦 刘颖婷 张大川 蒋敬庭关键词:乳腺癌 组织芯片 预后 35例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诊断。方法:对35例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临床病理学观察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肿瘤的组织形态学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liVision plus法。结果:35例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的男女之比为1.3∶1;发病年龄25~83岁,平均59岁。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9例(54%);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7例(20%);套细胞淋巴瘤7例(20%);不能分类2例(6%)。发生于胃18例(51%);发生于小肠7例(20%);发生于结肠6例(17%);发生于回盲部、阑尾、肛管、吻合口各1例。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所有病例均表达CD20和CD79a,不表达CD3,不同类型淋巴瘤不同程度表达CD10、bcl-6、MuM1、CyclinD1等。结论: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主要分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小B细胞淋巴瘤两大类;胃肠道小B细胞淋巴瘤以MALT淋巴瘤和套细胞淋巴瘤多见;对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中的诊断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赵伟 张大川 彭蕾 虞华明关键词:胃肠道 淋巴瘤 B细胞 病理诊断 高通量测序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组临床异质性恶性肿瘤。DLBCL患者的一线治疗是R-CHOP方案,但30%40%的患者治疗后出现复发难治。因此,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和有效的治疗药物是提高DLBCL患者生存率的迫切需要。高通量测序又名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其在肿瘤基因检测中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肿瘤精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核心发展及应用技术。 吴灿 王辉 张大川 史永强 李青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基因突变 信号通路 肺腺癌相关组织学特征与PD-L1表达EGFR基因突变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肺腺癌不同组织学亚型、气道播散、胸膜侵犯等预后相关因素与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factor ligand-1,PD-L1)蛋白的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的突变类型的差异分析,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确诊肺腺癌患者233例的临床病理资料,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肺癌组织内PD-L1表达,同时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对EGFR基因片段进行检测。结果:233例肺腺癌中PD-L1表达阳性38.2%(89/233),在男性、年龄≥65岁、低分化、肿瘤最大直径≥2 cm以及发生淋巴结转移、气道播散和脉管、胸膜侵犯患者中阳性率较高(P<0.05);EGFR突变阳性率70.8%(165/233),与患者性别显著相关(P<0.05);PD-L1表达和EGFR突变交叉阳性/交叉阴性与肿瘤的侵袭能力显著相关(P<0.05);PD-L1表达与贴壁结构、微乳头结构及实体型结构显著相关(均P<0.05),而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乳头结构、实体型结构相关(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D-L1比例与贴壁结构呈负相关(r=−0.252,P<0.001),与微乳头结构和实体型结构呈正相关(r=0.271,r=0.473,均P<0.001),与腺泡结构及乳头结构无相关性。PD-L1表达与EGFR中Exon19 Del突变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1),研究发现无EGFR Exon19 Del突变的患者其PDL1表达较高。结论:肺腺癌患者PD-L1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结构的比例构成、分化程度、气道播散及脉管、胸膜侵犯等预后较差因素显著相关,且PD-L1表达与EGFR Exon19 Del突变显著相关,无Exon19 Del突变患者将有可能成为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从而为临床诊疗评判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 谢雯莹 贺洋 傅晓 王辉 吴灿 张大川 李青关键词:PD-L1 EGFR 基因 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形态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结合病理形态特点和免疫组化与其他肿瘤鉴别诊断,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镜下肿瘤细胞上皮样,轻一中度异型,核分裂象易见,呈片状、巢状、条索状排,部分区域可见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分支状血管性腔隙,内衬异型瘤细胞,亦可见单个瘤细胞或多个瘤细胞形成空腔包绕红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CD31和AE1/AE3均(+),CK8/18部分(+),CD34和F8(-);网状纤维染色血管腔隙结构(+)。结论原发于骨的上皮样血管肉瘤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诊断要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免疫组化及网状纤维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可与转移癌、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恶性问皮瘤、恶性黑色素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等鉴别。 吴晁 谢军 李兆丽 张大川 鲁常青 孙军关键词:上皮样血管肉瘤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微环境的细胞分类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1年 目前肺癌免疫治疗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成为新兴的癌症治疗药物。然而,免疫治疗疗效的个体差异、治疗后不良反应等一系列问题,提示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可能比预期更加复杂。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肿瘤微环境中的各因素均会影响免疫治疗疗效,该文就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微环境的主要成分及免疫微环境对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影响作一综述。 谢雯莹 张大川 王辉 贾晨昊 李青关键词: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内PD-L1表达及其与肺腺癌新分类的关系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PD-L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及肺腺癌新分类间的关系。方法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9年1月至8月非小细胞肺癌178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肺癌组织内PD-L1(Dako公司22C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肺癌的关系。结果PD-L1判读标准使用肿瘤细胞阳性细胞比率(TPS),PD-L1高表达组(TPS≥50%)24例、低表达组(TPS<50%)154例。χ^2检验结果显示PD-L1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P=0.008)、患者性别(P=0.002)、淋巴结转移(P=0.042)、TNM分期(P=0.008)、腺泡样结构(P=0.004)和实体样结构(P<0.01)具有显著相关。参与构成PD-L1表达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参数为实体样结构(B=24.03,95%CI:14.82~33.24,P<0.01)和TNM分期(B=17.67,95%CI:7.52~27.82,P=0.001)。结论PD-L1表达与肺癌患者组织学类型、性别、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肺腺癌腺泡样结构和实体样结构显著相关。肺腺癌实体样结构和TNM分期与PD-L1高表达显著相关,并且实体样结构更为重要。 张大川 史勇强 闫战涛 高协 彭蕾 彭妍 何雯婷 李青关键词:组织学类型 非小细胞肺癌 肺腺癌 TNM分期 肺癌组织 腺泡 胃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利用光镜对956例胃癌组织中的TILs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χ2检验分析TILs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TILs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在435例(45.5%)胃癌组织中观察到高表达的TILs,并具有特殊的组织病理形态特征。TILs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P=0.000)、分化程度(P=0.000)、浸润深度(P=0.000)、大小(P=0.002)、淋巴结转移(P=0.000)、神经侵犯(P=0.005)和血管侵犯(P=0.003)有关。高表达TILs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好,中位生存期为(69.96±2.12)个月,低表达TILs患者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为(54.78±1.99)个月(P=0.000)。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TILs[风险比(HR)=0.815,P=0.030]、患者年龄(HR=1.496,P=0.000)、TNM分期(HR=1.756,P=0.000)、血管内癌栓(HR=1.389,P=0.001)和淋巴结转移(HR=1.864,P=0.000)为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胃癌组织中TILs可对机体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张大川 鲁常青 李青 吴晁 田波 徐斌 卢斌峰 蒋敬庭关键词:胃癌 淋巴细胞 预后 临床病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转移抑制基因23表达对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转移抑制基因23(nm23)蛋白表达与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寻找可靠的预后预测因子组合。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43例直肠癌组织中EGFR和nm23蛋白的表达,记录患者病理及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运用Kaplan-Meier、Cox回归及分层分析评估直肠癌组织中EGFR和nm23蛋白的表达与直肠癌术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GFR和nm23在直肠癌组织中均有表达。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EGFR高表达的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较差,中位PFS为21.0个月,低表达患者的预后较好,中位生存期为37.8个月(χ2=8.687,P=0.003);而nm23高表达的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较好,中位PFS为35.4个月,低表达患者预后较差,中位PFS为13.4个月(χ2=15.593,P=0.001)。EGFR低表达且nm23高表达的患者PFS更长,中位PFS为62.9个月(χ2=18.227,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EGFR低表达且nm23高表达的直肠癌术后患者,EGFR高表达且nm23低表达患者肿瘤进展的风险更高[风险比(HR)=2.290,95%可信区间(CI):1.548~3.387,P=0.000]。多因素分析(Cox)发现,EGFR和nm23可作为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联合预测因子(HR=1.966,95%CI:1.319~2.929,P=0.001)。此外,分层分析结果也表明,Dixon手术后EGFR低表达且nm23高表达的患者较其他患者预后更好,中位PFS为62.9个月(χ2=9.170,P=0.003),且在此类患者中,接受FOLFOX4方案化疗的患者较其他患者PFS更长,中位PFS为61.1个月(χ2=8.218,P=0.004)。结论EGFR和nm23可用于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判断,并且是一对较理想的预后预测因子组合。 杜鹏 张大川 邵英杰 徐斌 郑晓 邓旭 熊玉琪 吴昌平 蒋敬庭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直肠癌 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结合位点-1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7年 目的探讨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结合位点-1(Bmi-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53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Bmi-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中位H-score得分为87.5(0~270)分,在癌旁组织中为5(0~90)分,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75,P=0.000)。Bmi-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1蛋白高表达者平均生存时间为51.0[95%可信区间(CI):46.7~54.4]个月,低表达者平均生存时间为55.6(52.1~59.1)个月,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0,P=0.114)。结论Bmi-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提示Bmi-1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李晓东 郑晓 邵英杰 徐斌 张大川 胡文蔚 谢荃沁 蒋敬庭 吴昌平关键词:结直肠癌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