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丽 作品数:12 被引量:62 H指数:6 供职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论经乳同源 被引量:9 2017年 通过分析整理古今关于经与乳的文献资料,探讨经乳同源的中医学理论依据,发现乳房与胞宫通过冲任上下沟通,经乳受肾气-天癸-冲任性轴的调控;经血、乳汁的形成、输布、排泄,经病、乳病的病因病机均与肝、脾、肾(天癸)、冲任密切相关。经病传乳,乳病传经,经乳疾病多相兼出现,二者在生理、病理上呈现出周期性的消长变化。故笔者希望通过对经乳同源理论的探讨,阐明经乳相关的生理、病理特性,总结中医经乳理论,为临床经病治乳、乳病治经、经乳同治提供理论指导。 廖丽 刘琴 彭珣 郭芮 李定祥关键词:月经 乳汁 同源 同病 同治 中国古代伦理文化对中医乳腺病学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2020年 立足中国古代伦理文化,通过分析整理乳腺病学的文献资料,探讨中国古代礼仪道德和妇女伦理模式对中医乳腺病学科发展的影响,发现乳腺的解剖位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描述相较其他脏腑有所局限;部分乳腺疾病的病名概念模糊,辨证分型结论不统一,除与哺乳相关的疾病外,诸多乳腺疾病治法方药相对单一。在"女从男"贯穿渗透于家庭与社会生活的背景下,受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的影响,中医乳腺病学的发展也具有浓厚的"从属"色彩,呈现出"重哺乳、轻余疾""重问诊,轻望触""重临证疗效、轻理论构建""起源早、后劲不足"等发展失衡的特点。故通过回顾中国古代伦理文化对乳腺病学科发展的影响,以史为镜,批判继承,寻求现代中医乳腺病学发展的新方向。 廖丽 黄洁 曹玮龙 曹丽芳 杨洪漪 陈鹏关键词:中医 乳腺病 金黄散外敷联合柴胡清肝汤口服治疗浆细胞乳腺炎20例 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观察金黄散外敷联合柴胡清肝汤治疗浆细胞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金黄散外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柴胡清肝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生理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6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理功能、情感功能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散外敷联合柴胡清肝汤治疗浆细胞乳腺炎,可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章烨欣 杨银 陈鹏 王童 廖丽关键词:浆细胞乳腺炎 柴胡清肝汤 金黄散 外敷疗法 基于“乳为肝窍”理论探讨柴胡疏肝散对高泌乳素血症大鼠乳腺组织及性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基于“乳为肝窍”理论,探讨柴胡疏肝散对高泌乳素血症大鼠乳腺组织及性激素的作用,探寻肝乳相关的现代科学依据。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40只,造模组大鼠采用皮下注射灭吐灵方法制成高泌乳素血症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溴隐亭组、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每组8只。溴隐亭组灌胃溴隐亭水溶液2 mg/(kg·d),柴胡疏肝散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柴胡疏肝散药液3.15 g/(kg·d)、6.3 g/(kg·d)、12.6 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容量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连续30 d。末次灌胃后,腹腔注射麻醉大鼠,测量各组大鼠第3对乳头直径、高度,取血检测血清雌二醇(E2)、卵泡生成激素(FSH)、泌乳素(PRL)水平,取第3对乳腺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乳头直径、乳头高度及血清PRL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血清E2和FSH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溴隐亭组及柴胡疏肝散中、高剂量组大鼠乳头直径、乳头高度及血清PRL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血清E2和FSH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大鼠乳腺组织呈弥漫性增生,乳腺导管明显扩张,部分导管上皮细胞呈分泌前期改变;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大鼠乳腺组织增生情况较模型组明显缓解。结论柴胡疏肝散可改善乳腺组织增生性、泌乳性病变,纠正高泌乳素血症大鼠血清性激素紊乱。血清性激素受肝脏代谢功能的影响,作用于乳腺所产生的生理、病理变化,可能是肝乳相关学说的现代调控依据之一。 廖丽 黄洁 奉家豪 彭珣 曹玮龙 姚心怡 韩潇 姚天振 李定祥关键词:高泌乳素血症 乳腺 柴胡疏肝散 喻昌“三纲鼎立”学说理论浅探 被引量:2 2018年 "三纲鼎立"学说由明代医家喻昌所创立,其起初受王履《伤寒论》错简学说的影响,王履认为仲景只为即病伤寒而设方,后世之人用伤寒之法治温病暑病等属于借用,并非张仲景的原意。《医经溯洄集·张仲景伤寒立法考》中载:"寒之初客于表也,闭腠理郁阳气而为热……此麻黄汤之所立也;至于风邪伤表,表之正气受伤而不能通……则邪去腠理自密矣,此桂枝汤所由立也。 刘琴 廖丽 彭询 李定祥关键词:《伤寒论》 基于“左瘀右痰”理论探讨偏侧乳癖患者中医体质分型差异 廖丽试从中医体质角度论哮病“宿根” 被引量:11 2020年 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痰鸣气喘疾患,中医认为哮病的反复发作与其“宿根”未除有关,传统的主流观点认为“伏痰”为哮病“宿根”。该文通过论述哮病“宿根”历史源流和现代医家对哮病“宿根”的认识,总结出各医家对哮病“宿根”认识不一,有“痰”“瘀”“痰瘀”“肝风”“肾虚”“脾虚”“过敏体质”等不同观点,创新性的提出哮病“宿根”可能具有个体差异。通过深入分析哮病“宿根理论”与“中医体质理论”的含义,认为其在形成、内涵、特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相关性,哮喘患者的中医体质判定结果,可以为其“宿根”辨识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该文丰富发展了哮病“宿根”的认识,为临床对哮喘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以及指导哮喘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曹丽芳 廖丽 金朝晖关键词:哮病 宿根 中医体质 论乳为肝窍 被引量:13 2017年 通过分析整理古今关于乳与肝的文献资料,探讨乳为肝窍的中医学理论依据,发现乳房的发育、乳汁的形成、分泌以及乳痈、乳癖、乳岩、乳痰、乳衄、乳汁异常分泌等常见乳腺疾病的发生均与肝相关。肝失疏泄、肝不藏血是乳病发生的基本病机,前人治疗乳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多注重从肝调理。故通过对乳为肝窍理论的探讨,阐明乳的生理病理特性,完善中医藏窍理论,为临床治疗乳腺疾病提供理论指导。 廖丽 李定祥陈鹏应用中药敷贴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经验 2020年 乳腺增生症(hyperplastic disease of breast,HDBA)又称乳腺结构不良症,临床表现以乳房肿块及疼痛为多见。现将陈鹏主任医师用中药敷贴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肝郁痰凝证经验介绍如下。1病困病机乳腺增生症属中医"乳癖"、"乳痞"、"乳痛"、"乳中结核"等范畴[1]。《诸病源候论》有言:"癖者,所谓癖侧在于两胁之间。"指出病位在两胁乳房之处。清代高秉钧《疡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乳岩》记载:"有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为消长,此名乳癖。"概括了乳癖的临床特点,亦可知乳癖之病与情志调顺相关,情志顺则消,情志郁则长。 王童 廖丽 陈鹏关键词:乳腺增生症 情志失调 肝郁痰凝 肝主疏泄 乳房外 基于“左瘀右痰”理论探讨偏侧乳癖患者中医体质分型差异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偏侧乳癖患者中医体质的差异。方法:对150例乳癖患者进行双侧乳房疼痛和肿块评分,根据差值判定发病偏向性,分别纳入偏左组、偏右组和双侧组并对各组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结果:气郁质是各组检出率最高的体质,体质构成上,偏左组气郁质、瘀血质占比最高,偏右组痰湿质、气郁质占比最高;双侧组气郁质、瘀血质占比最高;偏右组痰湿质评分高于偏左组和双侧组,而偏左组和双侧组瘀血质评分高于偏右组。结论:气郁质是乳癖发病的首要危险因素,不同偏侧的乳癖患者其中医体质存在差异,气郁瘀血体质患者乳癖发病偏于左侧,气郁痰湿质的患者乳癖发病偏于右侧,与中医“左瘀右痰”理论相符,针对乳癖发病的左右偏侧不同,可采取偏重化瘀或化痰等调治方法。 廖丽 徐健众 奉家豪 莫元春 韩佳 杨银 陶晓兰 章烨欣 王童 陈鹏关键词:左肝右肺 乳癖 中医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