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锡江

作品数:9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点火
  • 3篇汽车
  • 3篇燃机
  • 3篇内燃
  • 3篇内燃机
  • 3篇发动机
  • 2篇单缸
  • 2篇单缸内燃机
  • 2篇增压
  • 2篇增压器
  • 2篇振荡
  • 2篇偏心件
  • 2篇汽车发动
  • 2篇汽车发动机
  • 2篇燃烧
  • 2篇燃烧稳定
  • 2篇燃烧稳定性
  • 2篇热回收
  • 2篇热回收系统
  • 2篇稀薄燃烧

机构

  • 9篇上海汽车集团...

作者

  • 9篇吴锡江
  • 3篇尹琪
  • 2篇李相超
  • 2篇郝晓伟
  • 2篇戴基卉
  • 2篇黄旭
  • 2篇邵强

传媒

  • 2篇车用发动机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单缸内燃机及其平衡机构
一种单缸内燃机及其平衡机构,平衡机构包括:设有第一通孔的旋转块,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第一、二旋转分块,所述第一、二旋转分块围成所述第一通孔;偏心件,包括:设有第二通孔的本体,所述本体可转动地套设在旋转块外,所述第一、二通...
戴基卉尹琪郝晓伟邵强吴锡江李相超黄旭
文献传递
高能点火对电弧发展和稀燃影响的可视化研究
2021年
基于光学单缸机和高速摄影,结合点火系统的放电特性,研究了放电电弧的形成和发展受进气流场和点火能量的影响以及高能点火对稀薄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点火系统放电持续时间约2.6 ms,初始功率约30 W,且功率随时间迅速衰减,点火能量仅40 mJ。相比常规点火,高能点火系统通过大电流和长时间的设计,16 V供电下放电持续4.3 ms,初始功率达120 W,点火能量达254 mJ。在144 mJ点火能量下,随着进气压力从35 kPa逐渐增至101 kPa,电弧被吹断的概率从14%增至73%。在66 kPa进气压力下,随着点火能量从144 mJ增加到254 mJ,电弧被吹断的概率从39%降至5%。提高点火能量可以提高燃烧稳定性,缩短燃烧持续期,稀燃极限过量空气系数从1.7增加到1.82。
耿小雨吴锡江王志宇
关键词:高能点火稀薄燃烧燃烧稳定性
涡轮增压器及涡轮增压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涡轮增压器及涡轮增压系统,涡轮增压器包括涡轮机、压气机、热电发电模块、热电制冷模块和控制电路,热电发电模块的高温端固定于涡轮机壳体外,热电发电模块与蓄电池之间设置有充电开关,通过充电开关的开合能够使得...
吴锡江
文献传递
朗肯循环系统、热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朗肯循环系统及热回收系统,通过对系统中各部件的布局,及与现有车载空气调节新系统的合并设置,解决了现有发动机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实现了适于在汽车小空间内布置,并且高效回收利用汽车发动机的能量的效果。
吴锡江
涡旋式机械增压器、发动机和汽车
一种涡旋式机械增压器、发动机和汽车,其中涡旋式机械增压器包括:偏心主轴,包括同轴的第一、二轴和分别连接第一、二轴的第三轴;分别套设在第一、二轴上的两定盘;套设在第三轴上的转盘;转盘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一涡旋体;第一涡旋体所在...
吴锡江
文献传递
预燃室及预燃室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燃室及预燃室系统,预燃室包括壳体组件和点火组件,壳体组件内形成有空腔,点火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空腔内。壳体组件的一端还设置有位于空腔内的控制部件和复位部件,控制部件和复位部件能够控制点火组件相对于壳体组件...
吴锡江
单缸内燃机及其平衡机构
一种单缸内燃机及其平衡机构,平衡机构包括:设有第一通孔的旋转块,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第一、二旋转分块,所述第一、二旋转分块围成所述第一通孔;偏心件,包括:设有第二通孔的本体,所述本体可转动地套设在旋转块外,所述第一、二通...
戴基卉尹琪郝晓伟邵强吴锡江李相超黄旭
文献传递
高能点火在稀薄燃烧汽油机中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在1台搭载了均质稀薄燃烧系统的光学单缸发动机上,对比了常规点火系统和其他两种点火能量可调的持续放电式高能点火系统,通过燃烧分析和高速摄影等技术手段,研究了稀燃条件下影响高能点火效用的一些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对于持续放电式高能点火系统,提升放电功率是提高点火能量利用率并提升燃烧稳定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因跟高能点火有效放电时间密切相关的燃烧持续期相对较长,低速、小负荷时高能点火系统的能量利用率最高,燃烧更快、稳定性更好,同时稀燃极限的提升效果也较为明显;此外,火花塞电极形式和电极方向也对稀燃-高能点火系统有着一定的影响,双针火花塞、适当加大的电极间隙和背对进气门方向的电极间隙布置,均有利于电弧和初始火核的形成,在稀燃条件下燃烧更快更稳定。
吴锡江王志宇尹琪
关键词:汽油机稀薄燃烧高能点火燃烧稳定性稀燃极限
朗肯循环系统、热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朗肯循环系统及热回收系统,通过对系统中各部件的布局,及与现有车载空气调节新系统的合并设置,解决了现有发动机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实现了适于在汽车小空间内布置,并且高效回收利用汽车发动机的能量的效果。
吴锡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