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璐

作品数:6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急诊
  • 2篇血性
  • 2篇智能化
  • 2篇溶栓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2篇静脉溶栓
  • 2篇护理
  • 2篇急性
  • 2篇急性缺血
  • 2篇急性缺血性
  • 2篇急性缺血性脑...
  • 2篇急性缺血性脑...
  • 2篇急诊静脉溶栓
  • 2篇病情
  • 2篇病情评估
  • 2篇病人
  • 1篇调查问卷

机构

  • 6篇广州医科大学
  • 5篇深圳市第二人...
  • 5篇广东医科大学
  • 3篇深圳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潘璐
  • 5篇谢小华
  • 5篇谭薇
  • 4篇王蕾
  • 3篇熊文举
  • 2篇陈晖
  • 1篇刘德红
  • 1篇张继文
  • 1篇罗艳华
  • 1篇邓哲
  • 1篇李丹卉
  • 1篇朱晨茜
  • 1篇彭伟彬
  • 1篇彭刚刚
  • 1篇董霞
  • 1篇谢妮
  • 1篇李嘉辉

传媒

  • 2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中华卫生应急...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干预护理新模式的临床研究——患者真实体验和社会支持现状调查研究
1.目的  (1)了解深圳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干预护理新模式临床实践现状。  (2)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后患者的真实体验。  (3)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后患者社会支持...
潘璐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干预护理肌力恢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诊静脉溶栓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被引量:29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诊静脉溶栓干预措施及效果,为脑卒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病人6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病人从就诊至收治卒中单元5个环节时间,包括就诊至CT检查时间(DIT)、就诊至CT报告时间(T1)、CT报告至静脉溶栓时间(INT)、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就诊至入卒中单元时间(T2);统计静脉溶栓前、入院第7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四肢肌力情况。[结果]6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病人DIT(18.84min±14.32min),T1(32.54min±16.20min)比NINDS国际标准建议时间短,而INT(44.32min±24.67min)、DNT(72.52min±32.47min)、T2(480.00min±480.92min)比NINDS国际标准建议时间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溶栓前NIHSS评分(9.66分±6.20分)与入院第7天NIHSS评分(5.00分±5.5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病人入院第7天神经功能治愈15例,显效25例,有效7例,病人肌力≤3级7例。[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实施急诊静脉溶栓干预措施缩短了院内抢救时间,提高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效率及治疗效果,四肢肌力得到明显改善。
潘璐谢小华谭薇李丹卉朱晨茜张继文董霞黄文龙陈晖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深圳市医院急诊科护理信息化现状调查与对策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医院急诊科护理信息化现状,为制定急诊科护理信息化建设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选择深圳市21所医院375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现场调查急诊科护理信息化现状及护士对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的认知与需求。结果 21所医院急诊科均未使用智能化分诊系统;95.2%护理文书使用手工记录,仅14.3%应用可追溯输液流程信息化管理;84.8%护士认为有必要使用PDA,但仅有2.9%护士对PDA非常热衷,60.3%护士对PDA不了解。结论深圳市医院急诊科护理信息化处于发展阶段,需进一步建设智能化急诊分诊系统、可追溯输液流程管理系统、无线移动技术动态病情监测系统、及智能化护理文书记录等策略,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
黄文龙谢小华刘琼玲谢妮熊文举潘璐王蕾谭薇邓哲刘德红
关键词:急诊护理信息系统调查问卷
联合评估式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指标对病情级别判定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应用Logistic模型探讨急诊分级分诊各监测指标对病情级别判别的影响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7月我院500例急诊分诊病例,对比传统法监测指标(模型1)、"传统+早期预警评法(MEWS)+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模型2)两种方法建模的拟合优度,分析各指标对病情分级的临床意义。结果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对Ⅰ~Ⅳ级患者均有显著相关的监测指标有年龄、呼吸、NRS,其中对Ⅱ级患者有显著差异的有年龄(OR=1.053,95%CI 1.026~1.082)、呼吸(OR=1.504,95%CI 1.211~1.868)、NRS(OR=1.372,95%CI1.156~1.628);Ⅲ级患者有年龄(OR=1.037,95%CI 1.021~1.053)、呼吸(OR=1.373,95%CI 1.142~1.651)、NRS(OR=1.395,95%CI1.266~1.538);模型拟合优度比较显示,模型2拟合优度(OR=0.465)高于模型1(OR=0.387)。结论联合评估式分诊有利于优化传统预检分诊监测模式,建立更加便捷、准确、科学的监测指标模型,从而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
谢小华王蕾罗艳华李嘉辉谭薇张剑古楚旋彭刚刚黄文龙潘璐汪云云
关键词:LOGISTIC模型病情评估
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评价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索构建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在医院局域网框架下,在现有急诊分诊标准基础上,应用智能信息技术,构建具有客观量化分级指标、同步可追踪功能的急诊分级分诊系统。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急诊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进行分级并判断其临床效果。结果: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对急诊患者分级的特异度为94.67%,预测指标为81.82%;对非急诊患者预测指标为91.03%;100名急诊就诊患者中有7%患者分级过度,8%患者分级不足,其中剧烈腹痛、胸闷心慌以及发热等三种主诉症状在过度分级或分级不足现象中均有出现。结论: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实现分级分诊客观、量化、数据可追溯,及良好的预测、识别急诊与非急诊患者等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王蕾谢小华熊文举黄文龙谭薇陈晖彭伟彬潘璐
关键词:智能化
智能化急诊病人病情评估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效果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构建智能化急诊病人病情评估系统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基于无线网络信息技术,以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评估标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量表(MEWS)、创伤患者评分量表(CRAMS)、昏迷评分量表(Glasgow)等评估工具为框架,构建智能化急诊病人病情评估系统。选择本院2017年3月2日-3月10日急诊科就诊患者360例,应用该系统进行病情评估。结果:病情分级分布以Ⅳ级为主,266例,其次为Ⅲ级55例,Ⅱ级39例;疼痛评分1-3分127例,4-6分69例,7-10分1例;MEWS评分0-2分301例,≥3分59例,MEWS评分越大,病情越重,患者收入留观、专科病房、重症监护室的概率增加。结论:智能化急诊病人病情评估系统,实现病情评估、信息记录、收集保存、分析统计等智能化功能,辅助医护人员快速评估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黄文龙谢小华刘琼玲熊文举王蕾潘璐谭薇
关键词:智能化病情评估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