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振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长臂猿
  • 4篇黑冠长臂猿
  • 3篇种群
  • 2篇动物
  • 2篇影响因素
  • 2篇鸣叫行为
  • 2篇活动时间分配
  • 1篇对文
  • 1篇多度
  • 1篇指向
  • 1篇指向性
  • 1篇深山
  • 1篇声学监测
  • 1篇声源
  • 1篇声源定位
  • 1篇生境
  • 1篇生境异质性
  • 1篇生态
  • 1篇拾音
  • 1篇拾音器

机构

  • 12篇西南林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哀牢山国家级...
  • 2篇大理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生态环境部南...

作者

  • 13篇管振华
  • 5篇崔亮伟
  • 2篇蒋学龙
  • 2篇黄蓓
  • 1篇徐远杰
  • 1篇林敦梅
  • 1篇向建英
  • 1篇石明
  • 1篇王逸之
  • 1篇倪庆永
  • 1篇闵锐
  • 1篇李伟
  • 1篇范朋飞
  • 1篇孙国政

传媒

  • 4篇兽类学报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四川动物
  • 1篇知识就是力量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林业建设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野生动物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黑冠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分布与现状被引量:8
2012年
2009-2010年,我们分别对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片区和滇西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考察工作。同期,FFI针对该物种在越南也进行了数次野外调查工作。这些调查工作覆盖了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尚不为人知的最后的几个主要分布区,结合前人的调查工作我们可以初步确定该物种的种群数量与分布。目前世界上西黑冠长臂猿的种群数量约为300群,其中:滇中哀牢山约170群,无量山有87群;滇南金平芭蕉河有2群、西隆山可能有1-2群,绿春黄连山可能有1-3群;滇西永德大雪山有4群;越南北部的穆庆寨(Mu Cang Chai)和山萝(Son La)分别不少于14群和6群;老挝北部的南哈地区(Nam Ha)不少于1群,南坎(NamKan)地区至少13群。
孙国政倪庆永黄蓓管振华李小平蒋学龙
关键词:种群数量
云南紫溪山赤腹松鼠巢址选择研究
2022年
赤腹松鼠对森林存在潜在危害,为了探究云南紫溪山赤腹松鼠巢址选择特征,并为该物种的危害防治提供参考,于2020年冬季采用样线法与样方法对云南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赤腹松鼠巢址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巢址42个,分布于高、低2个密度区;高、低密度区内赤腹松鼠建巢树种存在差异,赤腹松鼠偏好选择在距离水源较近、郁闭度高的高质量森林中营巢,且偏好选择针阔混交林中偏向南方的高大乔木的树冠上层作为营巢位点。
褚晨冰管振华
关键词:赤腹松鼠巢址选择
云南屏边兽类多样性现状及其变迁被引量:2
2021年
兽类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为掌握云南屏边兽类多样性现状、变迁及其影响因素,2019年8月16日—9月4日和2019年12月4—12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屏边县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区外3个林场周边的5个乡镇17个自然村进行了兽类多样性调查。共访谈到屏边县兽类7目19科58种,其中疑似消失动物(7年以上未见)3目6科7种,现存动物7目18科51种。尽管保护区内现有兽类多度和重点保护物种多于保护区外,但是保护区外还分布有9种国家重点保护兽类,须采取必要的管护措施。屏边县兽类经历了2个物种消失期(1960—1986年、1999—2012年),第1个时期主要与偷猎、林权改革和公路修建有关;第2个时期保护区内外分别与旅游开发和草果种植有关。此外,社区访谈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现有兽类多样性及其近期变化,访谈对象首选上山频率高、上山时间长和受过教育的人员,如护林员和过去的猎人。
李波艳张家扬李凯孙婧饶静秋周佳杨泽鹏施德山张文文管振华崔亮伟
关键词:兽类物种多样性
一夫一妻西黑冠长臂猿的群体活动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3年
高海拔栖息地中灵长类动物的行为适应一直以来都是灵长类研究中的重点内容,同物种在不同栖息地的行为差异也成为近年的热点问题。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我国长臂猿科动物中种群数量最大的物种,滇中哀牢山、无量山是该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哀牢山和无量山的西黑冠长臂猿栖息地存在显著差异,且其社会组织不同。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在哀牢山高海拔栖息地中一个一夫一妻长臂猿群体的活动时间分配和食性季节性变化。2014—2015年,采用3 min间隔瞬时扫描法记录了长臂猿的行为和食性,468 h的行为数据结果表明,移动行为比例最高38.1%,其次是休息行为36.4%,取食行为23.3%,最少为鸣叫行为1.9%和其他行为1.3%。3784次取食行为可辨识食物类型,总体上叶类食物占41.1%,其次是果实类食物33.3%,花类食物21.0%,附生植物3.9%,其他食物0.6%。长臂猿的时间分配和食性在雨季和旱季均具有显著差异,在低温旱季,长臂猿增加休息时间,减少移动时间,提高叶类和花类食物的取食比例;在高温雨季,长臂猿增加移动时间,减少休息时间和取食时间,取食更多的果实类食物。研究结果支持长臂猿在高纬度栖息地中采取能量保守的行为策略,与在无量山的研究对比,反映出栖息地食物分布模式对行为策略的影响。未来需要对更多一夫一妻长臂猿开展系统的行为生态学研究,这将有助于充分理解长臂猿的适应行为和社会组织演化。
李紫千朱永亮李林国李伟杨建光管振华蒋学龙
关键词:活动时间分配温度
中国长臂猿科动物种群监测现状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种群监测对于濒危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长臂猿科Hylobatidae所有物种均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我国唯一分布的类人猿种类。本文基于近年来开展的长臂猿种群监测和调查,建立监测工作的时间线图,回顾了目前受到关注的4种长臂猿监测工作的开展、持续时间及其保护成效,分析了科研工作对于长臂猿保护的重要辅助作用,为未来长臂猿监测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管振华阎璐黄蓓
关键词:种群
云南哀牢山常绿阔叶林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1
2017年
理解物种丰富度在空间上的变化,阐明植物群落组成对生境异质性的响应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与生境异质性有关的生态位分化对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格局和物种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分布在云南哀牢山的4种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2个森林样地的调查取样,探讨了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分布和树种丰富度在地形和土壤环境梯度上的变异。结果表明:4种常绿阔叶林的树种组成有显著的差异。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树种丰富度极显著地高于其他3种类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极显著地高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其他类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海拔、坡度、土壤含水率及有机质等9个环境梯度是控制森林群落结构和树种分布的主要因素。土壤有效硼、海拔、全钾和凹凸度为树种丰富度的最佳预测变量,累积解释了树种丰富度63.2%的变异。地形和土壤因子一起能够解释哀牢山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组成和树种丰富度的大部分变异。
徐远杰林敦梅石明谢妍洁王逸之管振华向建英
关键词:生境异质性群落组成常绿阔叶林
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鸣叫行为监测被引量:2
2021年
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现仅存不超过3个群体)仅分布于我国云南澜沧江以西,其中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该亚种最重要的种群分布地。2018年,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首次开展了对这一种群2个群体的系统鸣声监测工作(持续1年),结果显示该种群的鸣叫频率平均为0.439次/d(A群0.421次/d;B群0.456次/d),且具有显著月变化。本文研究拟建立该亚种鸣叫行为的研究基线,分析模拟不同鸣叫概率下的监测结果,并提出合理的月监测天数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偏差不超过0.2次/d。此外,分析研究目前使用的传统鸣声监测方法,讨论该方法的限制,并提出引入被动式声音监测系统的建议。
李兴康钟恩主崔春艳周佳李小平管振华
关键词:鸣叫行为种群
深山有猿——起点
2019年
一个健康的大森林,可以容纳丰富多样的物种生活其中;只要稍加留心,就可以发现鸟类、松鼠、昆虫等很多动物……走进这样的森林,要说哪种动物最让我期待,那一定是几乎终其一生都在树上生活的长臂猿了。长臂猿的长臂就像大象的鼻子一样引人注目,也正是这长臂使长臂猿非常好地适应了森林的生活。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只有亲眼见证才有体会,这种极其显著的特点不停地撩动人们的好奇心.
管振华闵锐熊世明(摄影)刘业坤(摄影)
关键词:长臂猿昆虫动物
云南拉沙山黑白仰鼻猴群体规模对冬春季日移动距离和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生态限制模型(Ecological constraints model)认为随种群规模增加,灵长类种群会增加日移动距离、移动时间和取食时间,减少休息时间。果食性灵长类为取食斑块分布的高质量食物资源(如果实)而存在群内分摊竞争(Within-group scramble competition),很好地验证了生态限制模型。为了检验温带叶食性灵长类是否适用于生态限制模型,于2018年12月—2019年5月,在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拉沙山采用20 min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猴群日活动时间分配,每隔30 min在地形图(1∶50 000)上记录猴群活动位点收集其日移动距离数据,比较了同域分布的黑白仰鼻猴较大群(170只)和较小群(100只)冬春季的日移动距离和活动时间分配差异。结果表明,春季和冬季黑白仰鼻猴较大群比较小群的日移动距离更远;虽然春季较大群减少了社交时间、增加了移动时间,但是冬季两群活动时间分配无差异。此外,春季,较大群相比较小群的成年和青少年个体减少了社交时间,成年雌性增加了移动时间;冬季,较大群仅成年雌性增加了休息时间,其他不同年龄—性别组的活动时间分配无差异。本研究证实了黑白仰鼻猴群内存在分摊竞争,且春季分摊竞争的强度更高,符合生态限制模型。此外,群体规模对成年雌性的活动时间分配影响较大,这与其妊娠期相对高的营养和能量需求有关。
王浩然李延鹏管振华任国鹏杨歆黄志旁崔亮伟肖文
关键词:黑白仰鼻猴
低温对云南盈江北部高黎贡白眉长臂猿鸣叫行为的影响
2023年
2017年12月—2018年11月,首次对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北部7个高黎贡白眉长臂猿Hoolock tianxing家庭和2只独猿开展了连续1年的鸣声监测。共记录352次鸣叫,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平均鸣叫起始时间在日出后117.97 min±67.1 min(n=352),鸣叫持续时间平均为21.52 min±12.8 min(n=352),独猿和家庭的日鸣叫频次分别为1.1次/天和0.424次/天。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日最低温度对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鸣叫行为有显著影响,长臂猿在低温月份会推迟鸣叫起始时间,但日最低温度对鸣叫持续时间和日鸣叫频次的影响不显著;监测结果表明占据领域的独猿的鸣叫频次高于其他家庭。本研究反映了在生境破碎化栖息地中,低温对高黎贡白眉长臂猿鸣叫行为有显著影响,建议未来开展持续性种群监测和栖息地恢复工作。
朱永亮周佳李金发杨国韬张利祥李彭崔亮伟管振华
关键词:鸣叫行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