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静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对接受去髓术的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碧兰麻进行麻醉的效果评价
- 2019年
- 目的:探讨对接受去髓术的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碧兰麻进行麻醉的效果.方法:抽选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6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利多卡因组和碧兰麻组.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去髓术期间,对利多卡因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对碧兰麻组患者采用碧兰麻进行麻醉.然后对比两组患者麻醉的总有效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碧兰麻组患者麻醉的总有效率(98.31%)高于利多卡因组患者麻醉的总有效率(66.67%),P<0.05.2)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相比,P>0.05.麻醉后1 min、麻醉后2 min和麻醉后4 min,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相比,P>0.05;碧兰麻组患者的心率均慢于利多卡因组患者,P<0.05.3)在麻醉期间,碧兰麻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利多卡因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去髓术的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碧兰麻进行麻醉的效果较为理想,有助于稳定其心率、血压等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 练敏邢静
-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碧兰麻去髓术
- 早期接触临床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进一步锻炼口腔专业医学生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为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奠定基础,对口腔专业课程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方法:通过在医学教育的早期阶段让学生感性、直观地认识并接触临床日常工作,学生能够提早感受医生职业的崇高性,体验医生与患者的交流技巧,了解医院的运行情况,促进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对照组学生未实施早期接触临床计划教学活动;实验组学生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周末完成早期接触临床计划教学活动。其中,实验A组学生完成15次早期接触临床计划教学活动,实验B组学生完成45次早期接触临床计划教学活动。结果: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210份,回收率为100%。结果显示,实验A组在巩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80.46±5.69分)、明确学习目的,感知职业使命感(83.49±5.59分)和熟悉一般检查项目指标及临床意义(82.46±4.43分)3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B组在临床思维培养(85.94±6.32分)、巩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86.21±5.04分)、激发学习动力和激情(89.72±5.77分)、加强医患沟通能力(89.29±9.01分)、明确学习目的,感知职业使命感(92.29±6.95分)、加强医学伦理及法律常识(88.64±7.48分)、认知医疗工作环境,熟悉诊疗过程(87.13±5.83分)、了解病房常规工作流程(88.69±7.52分)、熟悉一般检查项目指标及临床意义(89.37±5.01分)、提高临床实践综合能力(80.17±5.93分)以及提高换位思考意识(88.76±5.97分)11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专业理论综合考试65.53±4.73分,实验A组77.17±5.96分,实验B组85.54±5.81分,实验B组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生在早期接触临床的过程中,能够更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在职业认同感、医患沟�
- 冯桂娟邢静练敏黄丹冯兴梅
- 关键词:早期接触临床口腔医学医学教学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口腔浅层组织缺损中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口腔浅层组织缺损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6例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修复口腔浅层缺损患者进行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随访,观察不同固定方式下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愈合情况,张口度变化,受区收缩情况及瘢痕反应。结果:26例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全部成活,均良好愈合。在7例缝合式病例中可见术后1周内ADM呈红白色,质地软,创面稍有水肿,表面粘液增多;术后2周ADM呈淡红色,创面平整,少量收缩,质地较前稍硬,基底血管广泛长入。1个月时所有ADM与周围组织愈合良好,仍可辨析与周围组织的界线,质地转软。3个月时ADM外观平整,弹性好,无排异反应,上皮爬行覆盖整个创面,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的界线。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具有早期覆盖创面、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的作用。
- 王陈飞王继华邢静
- 关键词: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