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辉
- 作品数:13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文学更多>>
- 海丝视野中的闽南艺术公共化实践与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泉州具有'东亚文化之都''海丝国际艺术节永久举办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历史文化名城'等不凡的文化名片。这对于泉州乃至国内外来说,海丝视野中的多元闽南文化所带来的财富是宝贵的,其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成为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创作的灵感与源泉。而站在文化传播的角度,以当代公共化的艺术形式融合传统文化进行更广泛的表达与传播,则是时代对于当下艺术创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
- 蔡永辉
- 关键词:公共化
- 海丝视野下蟳埔女题材绘画创作的精神构建被引量:1
- 2021年
- 蟳埔女的所在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泉州,海丝文化和闽南文化深深滋养着勤劳的蟳埔女,她们以特有的"簪花围"头饰符号著称,使得她们独具精神价值与绘画性。通过对蟳埔女绘画形象来透析海丝文化赋予蟳埔女的精神内涵,其精神符号转化成绘画形式,探求海丝视野下的蟳埔女形象艺术语境,以此来构建油画创作所要传达的新时代海丝艺术精神。
- 陈秋月蔡永辉
- 关键词:油画创作
- 闽南视觉文化艺术研究与实践——以《海丝芳香画说二十四节气》为个例被引量:2
- 2017年
- 创意改变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在国际地位的迅速崛起,弘扬与回归中华优秀文化已然在大众生活中逐渐形成。而中国也正在逐步从传统的制造业变为现代制造业的国家,文化创意思维在这里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泉州具有"东亚文化之都""海丝国际艺术节永久举办城市""古代海丝起点"等响当当的文化名片。从而加快了城市对外经济与文化输出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如何把闽南传统文化魅力,转换为可流通与传播的资源呢?这,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 蔡永辉
- 关键词:艺术实践节气
- 表现性油画创作中泉州木偶头造型元素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泉州木偶头是泉州古老且具有民俗文化特征的民间艺术品。作为戏具的木偶头造型语言与表现性油画的表现语言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分别对泉州木偶头造型与表现性油画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纳,将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以传播发展为目的进行表现性油画创作,探索民间美术与表现性油画相结合的创作路径。
- 蔡永辉潘虹
- 关键词:表现性油画
- 非遗视野下泉州木偶头雕刻工艺的艺术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泉州木偶头雕刻是木偶戏角色道具制作中一门特殊的工艺技术。木偶头雕刻形式的装饰美、雕刻技术的传神美和雕刻造型艺术的意象美,展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着眼于非遗创新的发展进程,源于生活化的木偶头雕刻工艺走向传统与时代的契合,形成独具闽南特色的艺术魅力,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和艺术价值。
- 蔡永辉谢丽妍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工艺审美艺术价值
- 工艺美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 2024年
- 工艺美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而且是技术创新的基石。它能启迪人心,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无论是东方的陶瓷、丝绸,还是西方的玻璃、金属工艺,都体现了人类对精湛技艺的追求和对美的向往。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工艺美术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持其独特性和生命力,深入挖掘其内在价值,激发传承与创新思维,推动产业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 蔡永辉
- 关键词:文化传承金属工艺工艺美术技术创新人类文明
- 略谈泉州古建筑石构件的雕刻艺术被引量:3
- 2009年
- 特定的历史环境与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泉州古建筑的审美取向,同时也促进了其石构件的艺术发展,从而形成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泉州建筑中的石文化。通过展现泉州古建筑精致美观的石雕装饰、巧妙构思的石构件细部处理等艺术魅力,增强人们的古城文化保护意识,为现代建筑中石雕艺术提供有益的借鉴。
- 蔡永辉
- 关键词:古建筑雕刻艺术
- 西方美术史中的人性演绎——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
- 2002年
- 从绘画作品蕴藏的内涵 ,剖析西方文艺复兴至 19世纪历代画家的人性表达的变化 。
- 蔡永辉
- 关键词:西方绘画西方美术史绘画作品艺术价值
- 色彩美感语言探寻
- 2005年
- 在当代开放的信息化文化语境中,色彩教学作为美术学的基础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的自觉;承担着引导学生在注重表现客观的同时能释放主观的情感色彩;承担着色彩理论与写生实践内在关系的互动。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希望能够在旧的模式空间中寻得更富创造性的途径。
- 蔡永辉
- 关键词:色调写生
- 惠女绘画形象创作的反思与拓展被引量:2
- 2010年
- 当下,惠女形象的绘画图式,依然以她一贯的坚韧与美丽的图像符号,在国内各种画展频繁出现。在这种近乎模式形象创作的延续下,惠女形象除了本身符号般的象征以及民俗表象意义外,很难进一步揭示惠女更为鲜活的人性元素。本文通过对惠女绘画创作体验以理论的思考,尝试对其文化传承与超越进行补充诠释,从而体现与时代相吻合的文化意识,并期待这个地方典型民俗审美形态的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扬。
- 蔡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