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涛

作品数:6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皮瓣
  • 4篇软组织
  • 4篇软组织缺损
  • 4篇缺损
  • 4篇组织缺损
  • 2篇游离皮瓣
  • 2篇游离皮瓣移植
  • 2篇皮瓣移植
  • 2篇足跟
  • 2篇外科
  • 2篇下肢
  • 2篇小儿
  • 2篇小儿下肢
  • 2篇大面积软组织...
  • 1篇动脉
  • 1篇支皮瓣
  • 1篇软组织损伤
  • 1篇皮瓣修复
  • 1篇前外
  • 1篇桥式

机构

  • 3篇阜阳市人民医...
  • 3篇安徽省阜阳市...

作者

  • 6篇周洪翔
  • 6篇周涛
  • 3篇周洁浩
  • 3篇李俊杰
  • 3篇陈亮
  • 3篇马明明
  • 3篇孙士温
  • 2篇宁涛
  • 2篇祝斌
  • 2篇付永彬
  • 2篇何威
  • 1篇万云鹏
  • 1篇干阜生
  • 1篇陈坚
  • 1篇李勇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改良螺旋桨穿支皮瓣在修复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螺旋桨穿支皮瓣治疗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6年6月本科收治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患者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6~71岁,平均45.8岁。软组织缺损原因:外伤12例,慢性溃疡1例。软组织缺损部位:足跟偏外踝区3例,跟后区10例;应用改良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5例,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8例。[结果]13例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发生血管危像。12例患者分别进行3个月~3年的随访,1例因患者外出务工失访。随访结果:皮瓣血供丰富,质地柔软,外形良好,不臃肿,行走功能良好。足跟区皮瓣术后10个月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改良螺旋桨皮瓣围绕穿支旋转180°大桨覆盖足跟周围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改良设计后的小桨可完全覆盖皮瓣供区缝合后遗留的创面而无需植皮。皮瓣的血供为皮瓣的穿支血管动静脉按比例的生理性循环,动脉供血充足,静脉回流充分,不易发生静脉循环危象,皮瓣成活率高,成活质量好。
周洪翔陈亮李俊杰周洁浩宁涛付永彬周涛
关键词:穿支皮瓣软组织缺损
游离皮瓣移植在小儿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小儿下肢复杂创伤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小儿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1例,年龄3-12岁,平均7.63岁;男8例、女3例;小腿1例、踝后...
周洪翔祝斌孙士温闫会海周涛
关键词:儿童患者下肢软组织缺损股前外侧皮瓣移植
游离皮瓣移植在小儿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小儿复杂创伤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小儿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1例,年龄3-12岁,平均7.63岁;男8例、女3例;小腿1例、踝后伴跟腱缺...
周洪翔祝斌孙士温闫会海周涛
关键词:游离皮瓣小儿显微外科
桥式皮瓣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小腿GustiloⅢ -B、C型损伤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桥式皮瓣移植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Gustilo Ⅲ -B、C型毁损性小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2015年对肢体严重外伤后伤肢仅残留一根主干血管或虽残留2根或以上主干血管,但因伤肢创面周围发生严重的炎性组织反应,找不到血管蒂可与皮瓣血管蒂吻合的临床病例22例。年龄10~56岁,平均32.6岁;男14例、女8例;左侧10例,右侧12例;交通伤12例,机器伤10例。全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覆盖创面,皮瓣血运重建采用将皮瓣血管蒂旋股外侧动脉的近端"Y"形血管分叉"嵌入"。在健侧胫后动脉两断端之间吻合。肢体软组织缺损面积10 cm×20 cm^18 cm×32 cm。骨缺损患者22例,胫骨缺损最长18 cm、最短10 cm,22例骨缺损患者全部应用Ilizarov技术牵拉成骨修复长段骨缺损。在骨段滑移完成后断端少量植骨4例。[结果]22例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3~4周断蒂,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部分皮瓣15个月后恢复保护性感觉。22例患者经过12~36个月骨搬移和部分植骨治疗全部达到骨愈合标准。全部患者得到随访。[结论]应用桥式交叉血管吻合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严重毁损性肢体巨大缺损创面,可达到最大程度的保肢,提高了保肢的成功率。牵拉成骨技术和桥式"Y"型血管交叉吻合技术的应用,可避免大量取骨,重建健侧胫后动脉的连续性,将供区损害降到最低。带架后早期下床行走,可促进保肢成功后的肢体功能尽早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周洪翔李钟苗李俊杰周洁浩干阜生陈坚周涛陈亮李勇何威马明明万云鹏
关键词:皮瓣ILIZAROV技术
桡动脉腕掌支骨膜瓣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桡动脉腕掌支骨膜瓣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桡动脉腕掌支解剖学基础,于桡骨远端掌侧切取桡动脉腕掌血管穿支骨膜瓣,同时采用自体松质骨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0例陈旧性舟状骨骨折患者。术后定期行腕关节X线、三维CT检查,观察舟状骨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3个月。术后4~7个月舟状骨骨折全部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Krimmer标准评价疗效:优5例,良3例,可2例。结论桡动脉腕掌支骨膜瓣血供丰富,血管蒂长,旋转弧度大,是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不愈合较好的方法。
周洪翔周涛孙士温闫会海马明明陈亮何威
关键词:舟骨骨折陈旧性骨折
不同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3月-2016年7月应用不同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患者26例,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4~64岁,平均38.1岁。跟后缺损9例,跟负重区缺损3例,跟后偏内侧缺损6例,跟后偏外侧缺损8例。足跟缺损创面面积6.0cm×4.0cm~12.0cm×9.5cm。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0例,改良小腿螺旋桨穿支皮瓣13例,足底内侧穿支皮瓣3例。皮瓣面积7.0cm×5.0cm-13.5cm×10.5cm。皮瓣供区处理:直接缝合23例,植皮3例。观察术后皮瓣成活、外观、质地、感觉恢复、并发症及供区情况。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一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足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6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受、供区伤口均I期愈合。24例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及外形均优良,皮瓣及供区无溃疡,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觉6~13mm。螺旋桨穿支皮瓣供区伤口线性愈合,踝周无臃肿畸形和明显瘢痕增生。足底内侧植皮区愈合良好,无瘢痕增生、溃破,无足弓畸形。股前外侧皮瓣供区伤口线形愈合,无明显瘢痕,前外侧皮肤感觉稍减退,股四头肌肌力4级。术后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优5例,良1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1%。结论对于不同大小足跟软组织缺损,选择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改良小腿螺旋桨穿支皮瓣或足底内侧穿支皮瓣均可重建外观,功能恢复良好,同时可最大限度降低皮瓣供区损伤。
周洪翔周涛马明明李俊杰周洁浩宁涛付永彬闫会海
关键词:外科皮瓣软组织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