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玉鑫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诊疗
  • 1篇远程
  • 1篇远程医疗
  • 1篇招聘
  • 1篇全流程管理
  • 1篇人才招聘
  • 1篇下岗
  • 1篇流程管理
  • 1篇紧密型
  • 1篇科技成果转化
  • 1篇护患
  • 1篇护患关系
  • 1篇护理
  • 1篇互联
  • 1篇互联网
  • 1篇绩效
  • 1篇绩效评价
  • 1篇共情
  • 1篇分析与应对策...
  • 1篇岗位

机构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陈玉鑫
  • 4篇蒋骏
  • 2篇张雪静
  • 2篇李志光
  • 1篇刘虹
  • 1篇李冀宁
  • 1篇刘虹
  • 1篇李燕

传媒

  • 5篇江苏卫生事业...
  • 1篇医学与哲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三甲儿童专科医院人才招聘SWOT分析与应对策略
2024年
目的:审视和厘清某三甲儿童专科医院人才招聘的内外部环境和优劣势,促使医院招录到人岗相适的高素质人才,助推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方法:运用SWOT分析模型,分析该院人才招聘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该院地处省会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及其专科特色优势,国考成绩连续三年名列前茅;但儿科从业要求高,职业认同感低;儿科医学生生源面窄量少,岗位吸引力弱且易于分流;儿童医疗需求不断攀升,儿科人才资源供不应求。结论:该院应根据自身人才招聘的内外部环境,实施扭转型WO策略、增长型SO策略、多元化WT策略、防御型ST策略,实现岗位的科学设置与人员的合理配置,进而提升人才招聘的质量与效率。
蔡辉王东华刘丹陈玉鑫李冀宁张启兵江刚
关键词:人才招聘SWOT分析
“互联网+医疗”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探讨被引量:13
2021年
以“互联网+医疗”和分级诊疗的关系为着力点,力图解决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开设的“互联网+医疗”吸引了本该去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阻碍了分级诊疗发展的问题。通过分析“互联网+医疗”的相关政策及发展现状,找出“互联网+医疗”削弱分级诊疗实施的原因。提出医疗联合体视角下的由政府主导,以“互联网+医疗”为技术手段,建立紧密的分级诊疗联合体、适当的利益分配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对策建议,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蒋骏李志光张雪静刘虹陈玉鑫
公立医院绩效评价背景下岗位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公立医院绩效评价背景下完善医院岗位设置管理。方法:通过调查分析南京市某儿童医院岗位设置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对策。结果:医院岗位设置管理存在岗位总量剩余与编制空余不匹配、管理岗位空缺、专业技术岗位趋于饱和、工勤技能岗位晋升压力大、岗位职数分配缺乏科学性、聘用终身制等问题。结论:建议通过合理规划岗位;增加管理岗位职务等级;合理实施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管理;调整工勤技能岗位聘用比例;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动态管理岗位聘任等手段,完善岗位设置管理。
陈玉鑫李燕蒋骏
关键词:岗位设置绩效评价
全流程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适合医院的实际转化方式。方法:通过对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的归纳和整理,梳理分析科技成果的三种转化方式(许可、自主决定转让、授予发明人独占许可授权)的特点及利弊。结果: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医院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实务工作为例,分享全流程管理科技成果的建设成效与典型案例。结论:全流程管理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陈玉鑫蒋骏梁宁霞
“远程医疗”背景下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探讨被引量:7
2022年
分析紧密型医联体和“远程医疗”在促进分级诊疗实施中的优势,发现“远程医疗”能够促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有益于分级诊疗实施。但由于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基于“远程医疗”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过程面临缺乏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基础设施不均衡等问题。本文从政府主导的角度,提出建立紧密型医联体“远程医疗”体系、“远程医疗”公共平台、利益分配体系的“远程医疗”背景下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对策建议。
陈玉鑫蒋骏李志光虞海平吴怡张雪静
关键词:远程医疗
江苏省护患共情现状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从护患双方角度研究共情,通过江苏省内8家医院护理人员、患者共情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分别研究共情的三个方面:(1)共情感觉;(2)表达共情;(3)病人感觉到共情。并设定微笑、专注、耐心、语言、倾听、初、高级共情六个因素对其进行验证参考。发现护理人员在专注、耐心、倾听三个因素做得较好,在微笑、语言两个因素还需提高,护理人员也产生共情意识。找出江苏省现阶段共情因素的薄弱点,便于为共情培训、共情研究打好基础,并提出利用巴林特工作小组培养共情。
蒋骏陈玉鑫刘虹
关键词:护理共情护患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