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艳
-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脊液miRNA-22水平对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脑脊液miRNA-22用于早期诊断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及其治疗效果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自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2例脑膜炎患儿和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同期收治的44例脑膜炎患儿,根据确诊病因类型分为细菌性脑膜炎组(n=64)、病毒性脑膜炎组(n=44)、结核性脑膜炎组(n=18)。比较3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脑脊液miRNA-22拷贝数差异。常规标准治疗下将细菌性脑膜炎患儿治疗效果情况分为满意(28例)、一般(19例)、欠佳(17例),比较不同治疗效果下在入院时、治疗后第1、3、5天时脑脊液miRNA-22水平差异以评价其水平、变化趋势以及与疾病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相较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组,细菌性脑膜炎组治疗前miRNA-22的拷贝数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脑膜炎组经过治疗后,脑脊液miRNA-22的水平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入院时脑脊液miRNA-2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疗效越差患儿入院时miRNA的水平更高;治疗效果满意的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miRNA-22拷贝数明显较疗效一般和欠佳的患儿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miRNA-22拷贝数的水平对早期区分脑膜炎病原菌的类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的miRNA-22拷贝数明显升高,且miRNA-22拷贝数与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预期治疗效果有关。
- 林碧惠简咏芬蔡艳范徐威杨燕华王翠敏
- 关键词:细菌性脑膜炎儿童
- 匹多莫德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预防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 2017年
- 目的:研讨匹多莫德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预防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共计110例,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5例,对照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患儿匹多莫德联合丙酸氟替卡松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IgA、IgG、IgM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患儿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IgA、IgG、IgM免疫功能指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IgA、IgG、IgM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之前(P<0.05);且观察组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IgA、IgG、IgM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匹多莫德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预防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黄治华林碧惠蔡艳唐灿权
- 关键词:匹多莫德丙酸氟替卡松儿童哮喘急性发作
- PCT、NSE、CK-BB、LDH检测在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型肌酸激酶(CK-BB)、乳酸脱氢酶(LDH)和降钙素原(PCT)在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中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儿内科2017年3月~2018月6月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0例和病毒性脑膜炎患儿80例作为观察对象,选取同期排除颅内感染的偏头痛患儿40例为对照组,检测全部研究对象脑脊液及血液中PCT、NSE、CK-BB、LDH及IL-6 (白介素-6)、NLR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TNF-a(肿瘤坏死因子-α),评价诊断价值。结果脑脊液中相关指标对比,化脓组脑脊液PCT、NSE、CK-BB、LDH显著高于病毒组及对照组,而且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相关指标对比,化脓组PCT、NSE、CK-BB、LDH显著高于病毒组及对照组,而且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中,化脓组脑脊液IL-6、NLR及TNF-a显著高于病毒组及对照组,而且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中,化脓组IL-6、NLR及TNF-a显著高于病毒组及对照组,而且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脑脊液及血液PCT、NSE、CK-BB、LDH及IL-6、NLR及TNF-a检测有助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诊断中,而且评估病情发展阶段,可广泛用于临床。
- 林碧惠蔡艳范徐威黄治华周惠嫦
- 关键词:PCTNSECK-BB化脓性脑膜炎
-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对川崎病患儿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采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模式对川崎病患儿进行护理对其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对其均进行优质护理。在患儿出院后,采用常规的出院健康宣教+电话随访模式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护理,采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护理问题解决成效量表的评分及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的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对治疗的总依从率和问题解决成效量表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中各项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采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模式对川崎病患儿进行护理能显著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且有利于解决各类护理问题。
- 吴海清蔡艳潘巧红
- 关键词:奥马哈系统延续护理川崎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护理问题
- 两种病毒感染的肺炎患儿临床特征与并发症比较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腺病毒与合胞病毒感染的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400例肺炎患儿以感染的病毒类型分为两组,查阅病历报告与医疗文书,比较两组患儿患病年龄、季节分布、临床表现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儿肺炎患病年龄与季节分布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V组患儿表现出体温>39.7℃与湿啰音、喘鸣音的概率显著性高于ADV组;ADV组患儿中毒性肝炎与中毒性心肌炎发生率显著性高于RSV组,鼻、咽、喉部炎症与细支气管炎发生率显著性低于RSV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腺病毒与合胞病毒感染的肺炎不存在年龄与季节的差异,但合胞病毒感染的肺炎患儿的体温>39.7℃与湿啰音、喘鸣音等临床特点更为特出,并且易发生鼻、咽、喉部炎症与细支气管炎,而腺病毒感染的肺炎患儿易发生中毒性肝炎与中毒性心肌炎。
- 蔡艳
- 关键词:腺病毒合胞病毒肺炎
- 婴幼儿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免疫应答状态分析
- 2021年
- 目的观察分析婴幼儿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免疫应答状态。方法选取120例婴幼儿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按照年龄分为A组(0~3个月)、B组(4~6个月)、C组(7个月~1岁)、D组(1~3岁),每组30例;另选取同期普通肺炎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比较五组患儿血常规指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体液免疫指标、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A组、B组、C组、D组、对照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呈下降趋势,免疫球蛋白(Ig)G、IgM、IgA、B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呈上升趋势,五组患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比例、IgG、IgM、IgA、B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计数、NK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肺炎患儿相比,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低下。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年龄越小,免疫应答越差,其严重程度与肺炎预后相关;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提升,预后转归更佳。
- 唐灿权杨燕华林碧惠蔡艳
- 关键词:免疫应答预后转归
- 脑脊液和血清中PCT、CK-BB、LDH在小儿颅内感染期间的含量变化及临床价值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通过检测颅内感染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和血清中血清降钙素原(PCT)、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临床上鉴别颅内感染类型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收集在我院医院儿科2013年5月-2016年5月住院治疗的颅内感染患儿55例:化脓性脑膜炎组20例、病毒性脑炎组35例和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20例。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的静脉血和脑脊液,检测其中血清降钙素原(PCT)、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急性期脑脊液和血清中PCT、CK-BB、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恢复期和急性期脑脊液和血清中三种指标相比,化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脑组中除PCT外,其他两个(均P<0.01)。两组患儿急性期血清与脑脊液中PCT、CK-B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LDH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脑脊液和血清中三种指标(PCT、CK-BB、LDH)有利于在颅内感染早期对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并且其含量变化对有助于监测患儿的病情及改善预后。
- 蔡艳林碧惠杨燕华范徐威
- 关键词:颅内感染血清降钙素原
- 阿奇霉素不同疗程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不同疗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阿奇霉素不同疗程将2015年8月~2017年1月期间于某院就诊的14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的治疗疗程≤5d,观察组使用阿奇霉素的治疗疗程为7d,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肺部啰音、X线片阴影及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4%(64/7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7%(53/70)(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中,使用阿奇霉素7d疗程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可以保证,且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推广。
- 黄治华林碧惠蔡艳唐灿权
-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不同疗程临床疗效
- 手足口病合并脓毒症患儿甲状腺激素和炎症指标水平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重症与轻症手足口病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炎症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患儿病情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脓毒症患儿120例作为研究组,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55例)和轻症组(65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重症组患儿血清T3、T4、TSH、FT3、FT4均显著低于轻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PCT、CRP、IL-6、TNF-α均较对照组和轻症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后,108例存活患儿T3、T4、TSH、FT3、FT4均明显高于12例死亡患儿,PCT、CRP、IL-6、TNF-α均明显低于死亡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足口病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炎症指标水平升高,并与患儿病情程度及预后有关,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蔡艳
- 关键词:手足口病脓毒症甲状腺激素炎症指标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