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矫治
  • 2篇畸形
  • 2篇矫治器
  • 2篇功能矫治
  • 2篇功能矫治器
  • 2篇安氏
  • 1篇生物医学
  • 1篇颌畸形
  • 1篇下颌
  • 1篇下颌后缩
  • 1篇疗效
  • 1篇疗效对比
  • 1篇临床疗效
  • 1篇临床疗效对比
  • 1篇矫治方法
  • 1篇骨性
  • 1篇骨性下颌后缩
  • 1篇错颌畸形

机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韩俊
  • 3篇陈莉莉
  • 3篇田雪
  • 3篇袁小莉
  • 2篇胡丽
  • 1篇黄政
  • 1篇程波
  • 1篇谢春
  • 1篇赵佳佳
  • 1篇丁玉梅
  • 1篇贾玉林
  • 1篇丁丽芳
  • 1篇刘加荣
  • 1篇唐清明

传媒

  • 1篇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年份

  • 3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CICE-下颌前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最佳时机的探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探讨应用CICE-下颌前移器治疗下颌骨发育不足的安氏Ⅱ类错畸形的最佳时机。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月在武汉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正畸科就诊的上颌发育正常、下颌发育不足,表现为安氏Ⅱ类错畸形的患者。参照陈莉莉、林久祥等创建的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CVM),根据患者开始矫治时的骨龄阶段将患者分为3组:QCVMⅠ期(加速期)组、QCVMⅡ期(高峰期)组、QCVMⅢ期(减速期)组,每组20例共60例患者入选,男24例,女36例,平均年龄12.5岁。所有患者均为非拔牙矫治,固定矫治之前先采用由武汉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正畸科自行研制的CICE-下颌前移器进行功能矫治6个月,恢复上下颌骨正常的矢状关系后,再进行固定矫治。对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X线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颌骨矫形治疗6个月后,3组患者面型均有明显的改善,面部突度变小,侧貌变成直面型,颏唇肌紧张症状减轻,前牙建立基本正常的覆覆盖关系,磨牙达到或接近安氏Ⅰ类关系。治疗前后参数的变化值和牙、骨性变化比例共同提示我们下颌骨增长的速度与颈椎骨龄分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QCVMⅡ期组>QCVMⅠ期组>QCVMⅢ期组。结论CICE-下颌前移器矫治下颌发育不足的安氏Ⅱ类错畸形,具有舒适、隐形、简洁、高效的效果,但是矫治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
田雪韩俊丁丽芳郑文皓袁小莉陈莉莉
关键词:功能矫治器
CICE-下颌前移器与斜导矫治安氏Ⅱ类错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uantitative 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QCVM),比较应用CICE-下颌前移器(CICE:comfortable,invisible,concise,efficient)和活动式斜面导板,对下颌骨发育不足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矫形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武汉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正畸科安氏Ⅱ类Ⅰ分类,QCVM Ⅱ期患者48例,年龄10.5~14.1岁(平均年龄12.7岁,男21例,女27例)。所有患者在固定矫治前行Ⅰ期导下颌向前颌骨矫治,分别应用CICE-下颌前移器(CICE组)和活动式斜面导板(斜导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均导下颌向前6个月,并保持3个月。对比分析矫形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X线片。结果:两组患者矫形治疗后侧貌均明显改善,前牙覆覆盖正常,磨牙中性关系。在前牙和磨牙关系的改善中,CICE组的骨性变化比例(70.09%、85.67%)均大于斜导组(61.90%、69.48%),同时CICE组切牙的牙根吸收情况明显好于斜导组(P<0.05)。结论:CICE-下颌前移器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中与活动式斜面导板相比,具有疗效稳定、舒适美观的优势,同时也可规避下前牙唇倾、切牙牙根吸收等并发症。
袁小莉韩俊田雪胡丽简志杉陈莉莉
骨性下颌后缩的修复机制和矫治新策略
陈莉莉林久祥胡丽韩俊谢春程波刘加荣贾玉林丁玉梅黄政赵佳佳唐清明田雪袁小莉程锋
该项目属医疗卫生、医药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预防医学与诊断检验范畴,为基础及应用研究。 一、主要内容及特点: 骨性下颌后缩是临床上常见的错颌畸形之一,影响颜面美观、口颌功能和身心健康,严重者会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关键词:
关键词:错颌畸形矫治方法生物医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