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龙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野生
  • 5篇野生稻
  • 2篇置换系
  • 2篇水稻
  • 2篇染色体
  • 2篇染色体片段置...
  • 2篇粒型
  • 2篇QTL
  • 2篇QTL定位
  • 2篇SSR
  • 1篇单倍型
  • 1篇多样性
  • 1篇性状
  • 1篇药用
  • 1篇药用野生稻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抑制基因
  • 1篇栽培
  • 1篇栽培稻
  • 1篇穗期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作者

  • 6篇苏龙
  • 5篇乔卫华
  • 5篇杨庆文
  • 5篇郑晓明
  • 5篇张丽芳
  • 5篇齐兰
  • 4篇许睿
  • 3篇公婷婷
  • 3篇王君瑞
  • 3篇梁新霞
  • 3篇刘莎
  • 1篇兰进好
  • 1篇梁云涛
  • 1篇徐志健
  • 1篇高爱农
  • 1篇王艳艳
  • 1篇李静

传媒

  • 5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染色体置换系的野生稻抽穗期及紫色性状QTL的鉴定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一套以9311为背景的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为研究材料,进行野生稻相关QTL的定位与基因的鉴定。在多年多点的抽穗期调查数据基础上,结合200多个分子标记引物的基因型鉴定结果,定位到11个与抽穗期相关的QTL;选取携带相关QTL导入片段的两个置换系进一步研究,发现2个抽穗期主效QTL均为已克隆基因的等位基因。利用叶鞘、稃尖、柱头颜色与9311差异显著的一个单片段置换系定位到来自野生稻的紫色性状基因Or C,初步鉴定与栽培稻的等位基因功能不同。这些结果再次表明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是行之有效的QTL定位以及基因发掘的遗传群体。通过对抽穗期、紫色性状相关QTL的定位与基因的鉴定,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基因资源。
李静孙妍齐兰苏龙丁膺宾许睿张莉珍王艳艳郑晓明张丽芳程云连乔卫华杨庆文
关键词:水稻抽穗期QTL定位
云南及周边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27对SSR标记对云南普通野生稻的2个自然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其他省份的材料与东南亚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云南元江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最低。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元江材料与我国其他省份的普通野生稻之间关系较近,云南景洪普通野生稻与缅甸的普通野生稻关系最近,且云南元江和景洪的普通野生稻的遗传结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云南普通野生稻属于中国与东南亚普通野生稻的过渡类型,为水稻起源地的"印度阿萨姆——中国云南"学说提供了科学依据。
梁新霞郑晓明刘莎王君瑞乔卫华张丽芳齐兰公婷婷苏龙丁鹰宾许睿程云连高爱农杨庆文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SSR
基于CSSL群体的野生稻粒型与粒重相关QTL精细定位
籽粒性状是水稻(Oryza sativa L.)重要的农艺性状。粒型和粒重性状相关QTL的遗传定位和效应分析,对水稻品种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普通野生稻长时间在野生状态下生存,在各种病虫害以及复杂环境的选择下,其基因组...
苏龙
关键词:水稻籽粒性状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文献传递
水稻长日抑制基因PhyB的多样性及区域适应性初探被引量:2
2017年
Phy 是在长日照条件下抑制水稻开花的关键基因,但目前对水稻PhyB基因的遗传基础还不清楚,研究其分子遗传机制,对于培育光周期适应性广的品种以及扩大水稻种植区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78份亚洲栽培稻(34份籼稻和44份粳稻)及47份野生稻进行测序,对Phy B基因的核苷酸多态性、单倍型进行分析,计算籼稻、粳稻和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Phy B基因共有28个单倍型,其中有2个高频率的单倍型分别存在于2个栽培稻亚种中。从Network图可以看出栽培稻分为2组(A组和B组),A组栽培稻包括全部的籼稻和4个粳稻个体,B组栽培稻全是粳稻品种。亲缘地理学分析发现,A、B两组栽培稻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理分布格局,且A组和B组开花时间差异显著,说明Phy B基因的2个高频率单倍型在2个栽培稻亚种中具有区域适应性,Phy B基因在栽培稻中具有明显的驯化信号,随着水稻种植区域的扩大,进化出适应不同地域特有的等位基因,导致开花时间对不同地区的区域适应性及多样性。
刘莎郑晓明冯雳乔卫华王君瑞公婷婷梁新霞齐兰苏龙丁膺宾许睿张丽芳程云连杨庆文
关键词:栽培稻单倍型开花时间多样性
基于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野生稻粒宽QTL-qGW8.1的精细定位被引量:5
2018年
利用以栽培稻9311为受体、普通野生稻为供体的染色体单片段置换系CSSL182,检测到一个与粒宽相关的QTL。CSSL182与受体亲本9311粒型性状差异显著,且只在8号染色体有一个野生稻导入片段。构建CSSL182/9311的F_2次级分离群体,将粒宽QTL初定位在8号染色体的标记RM447和RM264之间,贡献率达22.49%,将该QTL命名为qGW8.1。随后进一步设计区间内多态性分子标记引物,检测F_2群体的2000株分离个体以及F_(2∶3)群体交换单株,结合后代表型验证,最终将qGW8.1精细定位到8号染色体10 kb区间内。该区间内含有3个候选基因,基因测序发现这3个基因在双亲之间均含有丰富的变异。对双亲子粒颖壳细胞电镜扫描观察发现,CSSL182的颖壳细胞宽度比9311减少16.7%。这一结果表明qGW8.1中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通过改变颖壳细胞形状影响粒型。
孙妍苏龙苏龙乔卫华郑晓明齐兰许睿许睿张丽芳兰进好杨庆文
关键词:粒型粒宽QTL定位
广西药用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SSR引物数量对遗传多样性结果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采用25对SSR分子标记,对广西境内采集的1610份药用野生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其中检测到等位变异181个,有效等位基因数Ae范围为1.0094(RM240)~2.2674(RM488),平均值为1.3568;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0093(RM240)~0.5591(RM448),平均值为0.2112;Shannon多样性指数I在0.0393~0.9296之间变动,平均值为0.3624。数据表明,广西药用野生稻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12个药用野生稻地理居群按遗传多样性指数大小排序为:梧州-3>南宁-1>梧州-2>梧州-1>南宁-2>玉林-2>贵港-2>梧州-4>玉林-3>玉林-1>贺州>贵港-1,其中指数高的居群均分布于梧州市和南宁市两地,因此确定了这两地为广西药用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中心。通过不同数量的SSR引物对药用野生稻材料间相似系数矩阵进行相关性测验,结果显示当引物按照PIC值降序排列时,10对引物即达到较好聚类效果,升序排列时,21对引物即达到较好聚类效果。研究表明,在进行药用野生稻大居群聚类分析时,SSR引物适宜数量应多于21对,最低不得少于10对。
苏龙徐志健乔卫华郑晓明梁云涛丁膺宾刘莎齐兰公婷婷梁新霞王君瑞张丽芳程云连兰进好杨庆文
关键词:药用野生稻聚类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