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平 作品数:19 被引量:80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移动学习在体格检查(心肺部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移动学习在体格检查(心肺部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研究开发设计体格检查APP(心肺部分),并作为移动学习的载体,功能包括展示体格检查(心肺部分)原理、演示体格检查、人机互动模拟;选取2020年6—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内科教研室参加体格检查实训的学员,包括见习生30人,实习生30人,均为全日制本科生;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将体格检查APP引入移动学习,辅助教师讲解演示,辅助学生学习演练;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APP的使用体验,明确移动学习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知识掌握、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评价。结果目前,该APP可以展示心肺体格检查的原理、动态演示体格检查过程、互动式体格检查,基本满足教学和学习需要;问卷调查显示,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技能掌握能力。结论体格检查APP能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能被学生接纳并促进学习,值得在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张翠平 徐碧林 夏娟 朱近悦 沙雯君 雷涛关键词:APP 体格检查 医学教育 糖耐量受损者24h血糖漂移变化的特征 2015年 目的探讨糖耐量受损(IGT)与正常糖耐量(NGT)者24h血糖漂移变化的特征。方法对5l例IGT及41例NGT进受试者行动态血糖监测,评估24h血糖漂移变化的差异。结果动态血糖谱显示,IGT组血糖均值[(6.48±0.11)mmol/L对(5.31±0.08)mmol/L]、血糖峰值[(9.26±0.44)mmol/L对(6.13±0.31)mmol/L]、极差[(7.10±0.37)mmol/L对(3.94±0.23)mmol/L]及MAGE[(3.52±0.26)mmoI/L对(2.04±0.12)mm01/L]均显著高于NGT组(P〈0.01)。IGT组日内血糖〉7.8mmol/L及8.9mmol/L的时间百分比值较NGT组分别增高7-27倍及16-37倍。结论动态血糖监测可详细地呈现IGT患者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的细节及趋势,为早期合理的个体化干预IGT措施提供临床依据。 夏娟 喻明 张翠平 徐碧林 朱近悦 陈琳 申甜关键词:糖耐量受损 糖代谢紊乱 血糖 动态血糖监测 黄秋葵多糖调节PEPCK和AMPK表达抑制高脂饮食小鼠肝糖异生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黄秋葵多糖对持续高脂饮食小鼠葡萄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及糖异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015年4—9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CD47/BL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H组)、西格列汀组(S组)、黄秋葵多糖低剂量组(OPL组)、黄秋葵多糖高剂量组(OPH组)。小鼠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S组予西格列汀10 mg·kg^(-1)·d^(-1),OPL组予黄秋葵多糖150 mg·kg^(-1)·d^(-1),OPH组予黄秋葵多糖300 mg·kg^(-1)·d^(-1)。干预10周后行葡萄糖耐量、胰岛素耐量、丙酮酸耐量实验,检测肝脏糖异生关键酶PEPCK、转录因子PGC-1α、KLF15等mRNA水平,以及肝脏AMPK表达。PAS染色观察肝糖原沉积。结果葡萄糖耐量实验:OPL组60 min血糖显著低于H组[(17.71±4.05)mmol/L vs.(21.79±2.59)mmol/L,q=3.561,P=0.029];OPH组30min、60 min血糖低于H组[(23.90±5.43)mmol/L vs.(29.07±3.38)mmol/L,(16.43±4.42)mmol/L vs.(21.79±2.59)mmol/L,q=3.204、3.792,P=0.036、0.015]。丙酮酸耐量实验:OPL组15 min、30 min血糖明显低于H组[(12.01±1.14)mmol/L vs.(14.69±1.68)mmol/L,(14.18±1.46)mmol/L vs.(16.82±2.74)mmol/L,q=5.668、3.623,P=0.002、0.02];OPH组15 min、30 min、60 min血糖均显著低于H组[(11.62±1.98)mmol/L vs.(14.69±1.68)mmol/L、(12.63±1.51)mmol/L vs.(16.82±2.74)mmol/L,(11.59±1.97)mmol/L vs.(15.42±2.01)mmol/L,q=5.281、5.978、5.930,P=0.002、0.001、0.004]。胰岛素耐量实验:OPH组90 min、120 min血糖显著低于H组[(4.35±1.28)mmol/L vs.(6.29±2.52)mmol/L,(5.83±1.03)mmol/L vs.(8.48±1.92)mmol/L,q=3.065、5.387,P=0.044、0.001]。肝糖异生相关因子及AMPK检测结果:OPH组肝脏PEPCK、PGC-1α、KLF15mRNA表达较H组明显下调[(0.705±0.172)vs.(1.013±0.249),(0.785±0.123)vs.(0.968毒0.280),(0.676±0.080)vs.(0.904±0.192),q=4.304、3.295、4.617,P=0.008、0.033、0.013];OPH组肝脏AMPK mRNA表达较H组显著增加[(1.078±0.185)vs.(0.535±0.155),q=3.175,P=0.039]。Western blot显示OPH组、OPL组肝脏PGC- 陈琳 陆明 曹玉莉 张翠平 雷涛关键词:PEPCK AMPK 糖异生 小鼠 骨小梁评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评价骨质量的应用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骨小梁评分(trabecular bone score,TBS)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量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4例非糖尿病患者的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图像,通过骨小梁评分软件(TBS i Nsight software)计算得出骨小梁评分,分析两组患者的骨密度、骨小梁评分差异,并分析骨小梁评分和骨密度、年龄、体重的关系。结果和非糖尿病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组腰椎BMD升高(0.9103±0.1742 vs 0.8382±0.1422,P=0.005),TBS降低(1.2787±0.122 vs 1.3166±0.1016,P=0.033),在排除年龄、体重、骨密度的干扰后差异依然有统计学意义(P=0.008);相关性分析方面发现TBS和年龄呈负相关(r=-0.395,P<0.001),和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r=-0.270,P<0.001);TBS和腰椎BMD呈正相关,非糖尿病患者比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性更强(r=0.563,P<0.001 vs r=0.766,P<0.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小梁评分降低,这和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增高的事实相符合,骨小梁评分可能成为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量的指标。 张翠平 陈琳 徐碧林 朱英倩 申甜 朱近悦 夏娟 陆明 汪红平 陈诚 沙雯君 雷涛关键词:2型糖尿病 骨质量 骨密度 达格列净对正常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探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抑制剂达格列净对正常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系列蛋白和早期肾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入选尿白蛋白/肌酐正常但尿β2微球蛋白(β2-MG)或尿N乙酰基-β-D葡萄糖苷酶(NAG)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继续予以常规口服降糖药治疗,R组)和达格列净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10 mg,1次/d,DA组)40例。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变化,尿β2-M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NAG水平,同时检测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变化。结果DA组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NA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DA组治疗后尿NGAL、KIM-1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时血清AGEs显著下降(P<0.05);R组治疗后尿NGAL、KIM-1及血清AGEs均无明显改变(P>0.05)。血清AGEs与尿NAG、NGAL、KIM-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达格列净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伤,可能与抑制AGEs产生有关。 王琪 谢秀英 张翠平 汪红平 陈琳关键词:2型糖尿病 尿蛋白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白藜芦醇对胰岛β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的短期影响 龙红梅 陈焕珍 李果 王晓 李凤英 刘赟 周丽斌 张宏利 李文毅 吴铃 张翠平曲格列酮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10年 研究曲格列酮对胰岛β细胞(MIN6细胞株)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10μmol/L曲格列酮短期抑制大鼠胰岛和MIN6细胞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P〈0.01),增加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磷酸化水平(均P〈0.01),而AMPK抑制剂复合物C可使其AMPK、ACC的磷酸化水平以及胰岛素分泌完全恢复. 吴铃 王晓 周丽斌 李凤英 陈焕珍 张宏利 刘赟 张翠平 龙红梅 李文毅 李果关键词:曲格列酮 白藜芦醇对原代大鼠胰岛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2010年 分离SD大鼠胰岛接种于24孔板中,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白藜芦醇分别培养1 h或24 h,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孵育大鼠胰岛1 h可呈剂苗依赖地抑制大鼠高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1、10和100 μmol/L白藜芦醇可以分别使胰岛素的分泌降低10%、35%(P〈0.05)和80%(P〈0.01).显微离子成像技术爪10μmol/L的白藜芦醇可以使高糖引起的β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减少60%(P〈0.05).白藜芦醇可使软脂酸孵育24 h大鼠胰岛的胰岛素分泌恢复到对照组的75%(P〈0.01),提示白藜芦醇短期可通过调控细胞内的Ca^2+浓度,而抑制原代胰岛高精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长期可改善软脂酸引起的β细胞损伤. 龙红梅 王晓 李凤英 聂爱芳 刘赟 吴铃 周丽斌 陈焕珍 张翠平 李果关键词:白藜芦醇 胰岛素分泌 钙离子 脂毒性 Menin对Sox4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 目的 1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这种疾病相关的基因为Men1基因,其编码的蛋白为menin,Men1基因被认为是一种抑癌基因.现阶段研究认为,menin可以作为转录因子,通过或不通过修饰组蛋白... 张翠平 张宏利 朱雅欣 李凤英 刘赟 吴铃 龙红梅 李果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探讨2型糖尿病各时辰血糖与脏腑间关系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结合子午流注理论中气血在经络脏腑间的分布规律,分析2型糖尿病各时辰血糖情况,探讨各脏腑与糖尿病血糖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386例,将测得的所有血糖数据按12时辰分别统计计算平均血糖(MBG)、评估血糖波动[血糖标准差(SDBG)]、低血糖指数(LBGI)、高血糖指数(HBGI),并分析各个时辰血糖情况与总体血糖状况的相关性。结果:各时辰MBG以巳时(脾)最高,酉时(肾)次之;各时辰MBG与全天总体血糖之间的相关性:亥时(三焦)相关性最强,寅时(肺)次之。各时辰血糖波动SDBG以酉时(肾)最高,申时(膀胱)次之;血糖波动SDBG相关性分析中亥时(三焦)、未时(小肠)最强,寅时(肺)次之。LBGI风险最高点在子时(胆),与总体情况相关性最强的在未时(小肠);HBGI最高点在巳时(脾),与总体情况相关性最强在亥时(三焦)。结论:MBG及HBGI最高点均在巳时(脾),酉时(肾)血糖波动最大,寅时(肺)在MBG、血糖波动、HBGI中均有重要作用,与全天总体情况相关性分析,MBG、血糖波动、HBGI相关性最强的时辰均为亥时(三焦),LBGI最高点亦在亥时(三焦)。 张翠平 沙雯君 陈琳 徐碧林 朱近悦 雷涛关键词:糖尿病 消渴病 动态血糖 子午流注 低血糖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