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艳

作品数:13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燕山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奥氏体
  • 3篇回火
  • 3篇高速钢
  • 3篇半高速钢
  • 3篇不锈
  • 3篇不锈钢
  • 2篇热变形
  • 2篇热变形行为
  • 2篇铸铁
  • 2篇化物
  • 2篇奥氏体不锈钢
  • 2篇残余奥氏体
  • 1篇氮化
  • 1篇氮化物
  • 1篇氮强化
  • 1篇低温钢
  • 1篇电沉积
  • 1篇锻造
  • 1篇形变
  • 1篇形变诱发马氏...

机构

  • 13篇燕山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作者

  • 13篇王艳
  • 9篇王明家
  • 3篇陈雷
  • 2篇荆天辅
  • 2篇蔡大勇
  • 2篇王青峰
  • 2篇乔桂英
  • 2篇熊良银
  • 2篇高聿为
  • 2篇孙菲菲
  • 1篇付瑞东
  • 1篇肖福仁
  • 1篇李景丽
  • 1篇郑炀曾
  • 1篇高明
  • 1篇韩东升
  • 1篇穆松梅
  • 1篇马千
  • 1篇马筱聪
  • 1篇邢玉春

传媒

  • 3篇物理测试
  • 3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特殊钢
  • 1篇电镀与环保
  • 1篇焊接技术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有色金属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行为及其热加工图被引量:36
2005年
从工业生产的不锈钢大型锻件上取样,在应变速率0.01~10s-1、变形温度850~1250℃条件下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了压缩热变形试验,研究了一种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热变形力学行为和再结晶规律,测得热变形激活能为455kJmol,并列出了这种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方程ε=4.173·1016[sinh(α·σp)]4.06exp-455000RT。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建立了其在常见形变量之下的热加工图(ProcessingMap)。试验结果说明,该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动态再结晶温度,在1150℃变形能量消耗效率达到最大值0.4。
王艳王明家蔡大勇熊良银王青峰
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热变形方程热加工图
改进型无限冷硬铸铁轧辊回火组织转变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通过对改进型无限冷硬铸铁轧辊不同回火温度和时间的系列回火试验,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Х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手段,研究回火对铸态组织中亚稳残余奥氏体转变的影响,分析铸态下贝氏体在组织回火中的分解及碳化物析出行为。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型无限冷硬铸铁35 0℃以下温度回火后奥氏体仍然稳定存在;4 2 5~4 5 0℃温度间回火在下贝氏体针内部析出合金渗碳体,大部分奥氏体转变为上贝氏体组织;5 0 0℃回火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
王明家王艳
关键词:残余奥氏体贝氏体轧辊
氮对半高速钢奥氏体冷却转变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研究加氮和不加氮的两种半高速钢(低合金高速钢)的奥氏体冷却转变动力学行为,建立并对比分析两种钢的连续冷却转变图(CCT图)。采用图象分析仪和扫描电镜以及能谱仪(EDS)分析了淬火加热的碳化物数量及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氮的半高速钢中氮化物相对含有较多的V、W、Mo和较少的Cr元素,淬火加热时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氮的添加使Ac1和Ms/M f温度下降,显著提高了淬透性。
王明家穆松梅邢玉春王艳孙菲菲陈雷
关键词:淬透性高速钢
喷射电沉积块体纳米晶Co-Ni合金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7
2003年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能谱仪 (EDS)及X射线衍射 (XRD)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电解液喷射电沉积法制备块体纳米晶Co Ni合金沉积层成分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条件下 ,随电解液喷射速度的增加 ,沉积层中钴含量增加 ,而晶粒尺寸减小 ;随电解液温度的升高 ,沉积层中钴含量减小到一定值后增大 ,晶粒尺寸呈相反的趋势。
乔桂英荆天辅王艳高聿为肖福仁
关键词:喷射电沉积形貌
能谱和能量损失谱在半高速钢碳氮化物分析中的应用
2005年
合金总量为12%的两种Cr-W-Mo-V系半高速钢试验材料,其中一种添加0.05%~0.1%氮元素进行合金化,试样经950~1 050 ℃淬火后分别再经100~600 ℃两次回火.采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能谱仪(EDS)和能损失谱(EELS)对碳化物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分析淬火加热时及回火过程中的碳化物数量和成分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加氮半高速钢的氮化物中含有较多的钒、钨、钼和较少的铬元素,淬火加热时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氮促进碳氮化物在425~475 ℃回火时析出,在550 ℃回火时碳化物依附在氮化物表面沉淀形成复合碳氮化物.
王艳王明家
关键词:EDSEELS高速钢
一种含Ti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行为被引量:7
2005年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研究一种含Ti奥氏体不锈钢在温度850~1250℃、应变速率0.01~10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确定其热变形方程为ε=6.516×1015[sinh(α·σ)]4.33exp(-453000/RT),由计算得到的能量消耗效率η建立了热加工图,该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激活能为453kJ/mol,不同真应变下的热加工图相似,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及应变速率的降低,能量消耗效率η逐渐升高。
王明家王艳熊良银蔡大勇王青峰
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热变形行为TI热变形激活能热模拟机真应变
稀土对22Cr型双相不锈钢高温塑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热拉伸模拟方法研究了稀土对22Cr型双相不锈钢高温塑性的影响,并结合微观结构分析讨论了稀土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含量为0.042%的稀土可改善试验钢的高温塑性,扩大热加工安全区间近90 ℃。一方面,稀土使700~800 ℃范围的塑性低凹区基本消除,断口韧窝大且深并少见解理平台,这与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有害相σ相在δ/γ相界处形核有关;另一方面,稀土可改善两相的分布和形态,减少硬相奥氏体的尖角,从而抑制高温区塑性的迅速降低。
陈雷马筱聪王明家王艳
关键词:高温塑性双相不锈钢稀土
热处理对Cu-Cr-Zr合金抗拉强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研究了固溶和时效热处理对Cu-Cr-Zr合金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对Cu-Cr-Zr合金抗拉强度有较大的影响,当CuCrZr合金经1040℃固溶处理后再经480℃保温4h时效处理可获得较高的抗拉强度。
王艳王明家
关键词:CUCRZR合金固溶时效抗拉强度
热老化对核级316LN锻造控氮奥氏体不锈钢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研究了热老化对核级316LN锻造奥氏体不锈钢的位错组态、电阻率及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热老化的进行,奥氏体基体中位错密度总体下降,而始于晶界向晶内延伸的扩展位错数量增多且宽度变窄,其中,固溶态的扩展位错宽度约为1.0 m,热老化5 000 h后约为0.2 m。分析认为,碳原子在晶界及其附近微区的偏聚是引起位错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电阻率随热老化时间的延长、检测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热老化5000h后电阻率随温度的增长速率高于固溶态;晶内和晶界处的显微硬度值随热老化的进行均有所升高,二者之间显微硬度的差值逐渐增加。
王明家马千李景丽张勇王艳陈雷
关键词:热老化位错组态显微硬度
氮强化高锰奥氏体低温钢钨极氩弧焊接被引量:1
2002年
测定了32Mn-7Cr-0.6Mo-0.3N奥氏体钢钨极氩弧焊接头的低温拉伸性能。用金相、SEM、XRD等手段对接头的组织、断口形貌及变形区的相组成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光滑试样焊接接头的77K抗拉强度为1150MPa。断口为韧窝为主的准解理断裂特征。断口变形区未发现形变诱发马氏体。
张静洪付瑞东王艳郑炀曾
关键词:钨极氩弧焊形变诱发马氏体氮强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