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鹏
-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钟离氏”族姓考被引量:6
- 2012年
- 钟离国为嬴姓,以国为氏称钟离氏,于是有赢姓钟离氏。伯州犁奔楚后,楚以钟离邑为其采邑。伯州犁之后以其采邑为氏亦称钟离氏,于是有子姓钟离氏。子姓钟离氏与嬴姓钟离氏迥异,断不可混为一谈。
- 张志鹏
- 钟离迁徙考被引量:1
- 2015年
- 通过相关考古资料、金文资料以及传世文献,发现钟离国先祖绝非子姓比氏,为赢姓;旧址在今山东枣庄峄城,先因周王室东征迁至古州来之西,后因楚国东进淮域再迁至今安徽凤阳、蚌埠市一带;此后,长期为吴的属国,吴亡后为楚所灭,以其地置钟离县。
- 张志鹏
- 关键词:迁徙
- “钟离”并存辨正
- 2011年
- 《春秋》经传所见"钟离"分指三地,分别是钟离国旧居、一迁地和再迁地。钟离国旧居在今山东枣庄峄城,后迁于州来之西,再迁至今安徽凤阳、蚌埠市一带。后楚灭钟离国,以其地置钟离县。由于钟离国的迁徙,相继留下了钟离城、钟离邑等"钟离"之名,先后形成了两个、三个"钟离"并存的局面。
- 张志鹏
- 《春秋》经传所见“钟离”为三地考被引量:4
- 2011年
- 《春秋》经传所见"钟离"分指三地,分别是钟离国旧居、一迁地和再迁地。钟离国旧居在今山东枣庄峄城,后迁至州来之西,再迁至今安徽凤阳、蚌埠市一带。后楚灭钟离国,以其地置钟离县。
- 张志鹏
- 关键词:迁徙
- 山东长清仙人台墓地五号墓国别与年代考被引量:3
- 2016年
- 长清仙人台墓地五号墓应是春秋晚期齐国邿邑大夫邿公典之女姜首的墓葬。姜首由于"被出",死后葬在母家。长清仙人台之邿并非灭于鲁之邿,在判断仙人台墓地五号墓的下葬年代时,当排除鲁襄公十三年(公元前560年)鲁灭邿国之事的干扰。
- 张志鹏
- 关键词:春秋晚期
- 舒城九里墩墓年代与国别考被引量:8
- 2012年
- 舒城九里墩墓中出土有一批战国早期青铜器物,下葬年代为公元前445年之后。墓中所出的青铜礼器具有典型的楚文化特征,墓主人应为战国早期楚国贵族,今舒城可能为其封地;墓中虽亦出蔡、钟离二国器物,但此二国距舒城甚远、时代亦不符,可能为楚灭蔡、钟离二国后所得战利品。
- 张志鹏
- 关键词:国别
- 河南新乡鲁堡墓地发掘简报被引量:1
- 2018年
- 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配套工程的建设,2013年4月至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新乡鲁堡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800平方米,清理墓葬59座。本文对此次发掘的龙山文化末期及战国墓葬进行介绍。
- 杨文胜(领队)吴伟华(发掘)张举东(发掘、照相)李坤鹏(发掘)聂凡(执笔)刘丽(绘图)孙蕾(人骨鉴定)耿超张志鹏
- 关键词:新砦期战国
- 安徽舒城九里墩墓非钟离公鱼墓考被引量:4
- 2016年
- 安徽舒城九里墩墓残存的大部分遗存呈现典型的楚文化风格和战国早期的时代特征,应是战国早期楚国贵族墓葬,而不可能是钟离公鱼的墓葬,更不可能是群舒墓、蔡墓或吴墓。这一看法与楚、群舒、蔡、杞、钟离诸国族的历史变迁也是一致的。
- 张志鹏
- 有“樊”铜器与樊国史地考论被引量:2
- 2019年
- 仲山父食采于今河南济源市“阳樊”之前,“樊”之名已经存在。周宣王分封仲山父之樊国在信阳,姬姓,后灭于楚,公室被安置于今襄阳,于是今襄阳有樊城(邑)之名,后楚文王曾以之为都称樊郢。至于齐地樊国,为嬴姓,应是土著东夷人所建,后为莒国所灭。
- 张志鹏
- 滕国新考被引量:2
- 2011年
- 滕国为周文王第十四子叔绣的封国。叔绣初采错地,武王克商之后,被封于今河南卫辉,建立滕国。成康之际,滕迁封于今山东滕州。滕初亡于越,后乘越乱复国,然终亡于宋。从始封到初亡于越,滕国历三十一世。滕复国至终亡于宋,期间仅有滕考公、滕元公父子二世见载。
- 张志鹏
- 关键词:分封灭亡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