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芯 作品数:20 被引量:97 H指数:7 供职机构: 江阴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麝香保心丸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于我院的96例ACS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治疗组给予麝香保心丸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两组均连续给予治疗2周。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清纤维蛋白酶原(FI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 (cTn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PT、TT、APTT及血清FIB、CK-MB、cTnT、vWF、ET-1、NO、sICAM-1、MMP-9、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T、TT、APTT及血清N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血清FIB、vWF、ET、sICAM-1、MMP-9及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PT、TT、APTT及血清NO、FIB、vWF、ET、sICAM-1、MMP-9、hs-CRP水平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CK-MB、cTnT水平相比治疗前均明显偏高,治疗组的血清CK-MB、cTn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明显改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凝血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和血管内皮损伤,降低炎症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徐亚宁 代天 刘波 杨增芯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老年 麝香保心丸 盐酸替罗非班 达格列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对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2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4例)和对照组(122例)。观察组在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及其他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其他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两组出院时、治疗后1个月及12个月血生化指标差异、心血管事件和运动耐量等。结果出院时,两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01),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NT-proBNP低于对照组(P=0.017);观察组总有效115例,对照组103例,观察组多于对照组(P=0.046);观察组呼吸困难5例,对照组13例,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42)。出院后12个月,观察组NT-proBNP低于对照组(P=0.017);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46);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10)。结论运用达格列净降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可改善病人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降低再住院率。 陈新军 郑若龙 杨增芯 徐卓文 李伟章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 心功能 水化联合远程缺血预处理对于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老年患者给予水化联合远程缺血预处理对于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化原则纳入2018年06月至2020年12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拟行PCI的老年患者180例,分为对照组(60例)、水化组(60例)、联合治疗组(60例),水化组术前6 h至术后12 h按标准进行水化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水化治疗基础上,术前2 h前给予上肢RIPC治疗,分别检测术前基线、术后24 h、48 h、72 h空腹血清肌酐(Scr),并根据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按照对比剂肾病(CIN)的定义比较各组CIN的发生率。结果与基线(86.53±18.41)μmol/L相比,对照组Scr在术后48 h和72 h明显升高[(97.28±19.15)μmol/L、(105.31±21.32)μmol/L,P<0.05],水化组Scr术后72 h与基线相比明显升高[(96.51±16.37)μmol/L比(88.74±17.25)μmol/L,P<0.05]。与基线(63.35±18.33)ml/min相比,对照组Ccr在术后48 h和72 h明显降低[(55.13±17.73)ml/min、(52.11±17.85)ml/min,P<0.05],水化组Ccr在术后72 h与基线相比,明显降低[(57.46±16.71)ml/min比(62.28±16.45)ml/min,P<0.05]。各组间同期比较时,联合治疗组术后48 h、72 h Sc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91.34±12.48)μmol/L比(93.63±18.25)μmol/L;(92.27±17.32)μmol/L比(96.51±16.37)μmol/L,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48 h、72 h Ccr明显高于对照组[(60.65±16.28)ml/min比(55.13±17.73)ml/min;(60.16±18.35)ml/min比(52.11±17.85)ml/min,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联合治疗组CI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比13.3%,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CIN发生率低于水化组(1.7%比8.3%,P<0.05)。结论水化联合远程缺血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 徐卓文 陈新军 杨增芯 陆涛 蒋雯禧 郑若龙关键词:水化 远程缺血预处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对比剂肾病 替格瑞洛对急诊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急诊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5例,均诊断为氯吡格雷抵抗且均急诊行PCI术,根据术后用药分为氯吡格雷组(n=47,术后给予氯吡格雷150mg每日一次口服)和替格瑞洛组(n=48,术后给予替格瑞洛90mg每日两次口服)。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抽血测定所有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表达情况和血栓素A2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和血栓素A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氯吡格雷组、替格瑞洛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血小板聚集率和P选择素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并且,替格瑞洛组患者术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和P选择素均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点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血栓素A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行PCI的氯吡格雷抵抗患者使用替格瑞洛代替高维持剂量的氯吡格雷,能有效改善氯吡格雷抵抗,抑制血小板聚集。 杨增芯 郑若龙 徐卓文 陈新军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抵抗 血小板聚集功能 药物球囊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药物球囊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后病变血管内膜腔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曾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因心绞痛再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定为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药物球囊治疗组(47例)及支架植入组(49例),比较术后即刻最小内膜腔面积、支架最小截面积、支架膨胀率等,术后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最小内膜腔面积、支架最小截面积、内膜增生面积等。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药物球囊治组疗术后即刻靶病变最小内膜腔面积和支架最小截面积均小于支架植入组[(10.8±2.8)mm^2 vs (11.8±3.2)mm^2;(11.2±2.9)mm^2 vs (12.0±3.2)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2、1.987,P=0.025、0.042);支架相对膨胀率药物球囊治疗组低于支架组(86.7%vs 9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12,P=0.045)。术后随访12个月,药物球囊治疗组发生心血管事件7例,支架植入组心血管事件9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9);药物球囊治疗组与支架植入组支架植入处最小内膜腔面积[(10.6±2.6)mm^2 vs (10.8±2.7)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6);2组患者支架植入处内膜均有增生,但药物球囊治疗组与支架植入组内膜增生面积[(0.30±0.12)mm^2 vs (0.39±0.15)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5);药物球囊治疗组与支架植入组支架最小截面积[(10.9±2.7)mm^2 vs (11.2±3.0)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3)。结论药物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后12个月其靶病变血管最小内膜腔面积、支架最小截面积、内膜增生面积与支架植入组相当,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陈新军 郑若龙 徐卓文 杨增芯 李伟章 钱惠东 蒋文龙 张华关键词:支架内再狭窄 冠状动脉 血管内超声 无载体含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国产血管内无载体含药物洗脱支架(Nano支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比较术后12个月心血管事件、靶血管最小内膜腔面积、最小支架截面积及内膜增生面积。结果随访12个月,组1心血管事件7例,组2心血管事件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7);术后12个月,组1共有4例患者因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再次行支架植入术,组2共有3例再次行支架植入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2);术后12个月,两组靶血管内膜均有增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靶血管最小内膜腔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1);两组患者最小支架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4)。结论 Nano支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和Endeavor Resolute支架相当,心血管事件较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陈新军 郑若龙 黄凤娇 杨增芯 徐卓文 李伟章 张华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通过测定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浆中的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变化,探讨CSF的发病机制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无管腔狭窄及无慢血流者85例(对照组),CAG示CSF者85例(慢血流组),以及CAG示冠状动脉有意义狭窄者85例(狭窄组)。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分别测定3组患者血浆中NO、ET-1的水平。结果慢血流组和狭窄组血浆ET-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流组血浆ET-1低于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1)。慢血流组和狭窄组血浆NO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血流组血浆NO高于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血流组和狭窄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水平和吸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慢血流组和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ET-1升高、NO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尿酸升高以及吸烟为CS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尿酸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以及吸烟可能参与CSF的病理生理发生过程,内皮功能损伤与CSF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 王涛 李远 肖文良 姜志安 张晓光 殷洪山 赵淑健 张松 杨增芯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 内皮功能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2例,随机分成2组,度洛组采用度洛西汀治疗,艾司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经过6周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各节点HAMD-17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均出现较少较轻不良反应,安全性均较高,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疗效相当,起效快,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高。 季凯 陶金松 李健 杨增芯关键词:抑郁症 度洛西汀 艾司西酞普兰 临床疗效 安全性 术前远程缺血预处理对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效果 2020年 目的:探讨对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对其实施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预防其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进行PCI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在围手术期,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水化治疗,在此基础上于术前对观察组患者进行RIPC,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肌酐(Sc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及CIN的发生率。结果:术后72 h,观察组患者血清Scr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24 h及72 h,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CIN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PCI前对其实施RIPC能改善其术后血清Scr和hs-CRP的水平,降低其CIN的发生率。 徐卓文 郑若龙 陈新军 李伟章 蒋文龙 杨增芯 陆涛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远程缺血预处理 对比剂肾病 肌酐 超敏C反应蛋白 瑞舒伐他汀对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Cys-C、Hcy及心肌酶、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Cys-C、Hcy及心肌酶(LDH、CK、CK-MB)、炎症因子(IL-1β、IL-6、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疗的基础上加用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症治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24h和术后8周血清cTNI、Cys-C、Hcy、LDH、CK、CK-MB、IL-1β、IL-6、IL-17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hcTNI、Cys-C、Hcy及心肌酶、炎症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8周血清cTNI、Cys-C、Hcy、心肌酶(LDH、CK、CK-MB)、炎症因子(IL-1β、IL-6、IL-17)较术后24h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8周血清cTNI、Cys-C、Hcy、LDH、CK、CK-MB、IL-1β、IL-6、IL-17较对照组术后8周cTNI、Cys-C、Hcy及心肌酶、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炎症因子水平,在保护心脏功能、逆转心肌受损、抑制心脏重塑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沈娜 杨增芯关键词:瑞舒伐他汀 心肌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