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春 作品数:6 被引量:42 H指数:4 供职机构: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LUFOS评分对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TLIF手术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LUFOS评分对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术后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12行TLIF手术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根据Mattei等的研究进行手术节段LUFOS评分。LUFOS评分为0或1分者纳入无需手术组,2分者纳入需要手术组,比较2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结果 20例纳入无需手术组,52例纳入需要手术组。无需手术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需手术组术后3个月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与术前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手术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需手术组与需要手术组术前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手术组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低于无需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LUFOS评分是预测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TLIF术后临床疗效的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叶青青 刘先春 吴峰 董克成 谢辉 董锐 冯定祥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不同终板形态对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椎体终板形态对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后融合器沉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8月接受TLIF治疗的75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前矢状面MRI椎体终板形态分为规则组54例(A组)和不规则组21例(B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的影像学参数(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腰椎前凸角及腰椎局部前凸角),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椎功能,采用腰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0~3.9(2.7±0.7)年。末次随访时,B组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局部前凸角矫正丢失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椎间孔高度和腰椎前凸角矫正率无明显丢失。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ODI及腰痛、下肢痛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B组腰痛VAS评分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16例(21.3%)患者发生融合器沉降,A组7例(13.0%),B组9例(42.9%);其中重度沉降3例,A组1例,B组2例。结论终板形态不规则患者TLIF术后融合器沉降发生率显著高于终板形态规则患者,且术后易发生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局部前凸角的矫正度丢失。 叶青青 刘先春 董锐 吴峰 董克成 冯定祥关键词:腰椎 椎间盘移位 脊椎滑脱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单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观察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单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4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单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的2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结果 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8~30)个月。术后植骨均融合良好,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感染、内固定物松动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2~16分,平均14.8分;融合节段Cobb角9°~16°,平均13.6°。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JOA评分标准评定:优16例,良12例,可1例,优良率96.6%。结论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单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减少对颈椎结构的损伤和破坏,减轻手术创伤,患者颈椎生理曲度能够更加迅速、有效地恢复,避免长节段颈椎次全切除手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的创伤及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吴峰 冯定祥 刘先春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植骨融合 颈前路钢板 内固定 经皮椎体成形术湿沙期与拉丝期骨水泥注入比较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比较低黏度湿沙期与拉丝期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6月,146例明确诊断为OVCF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医患沟通结果,80例采用低黏度湿沙期骨水泥PKP(湿沙期组),66例采用低黏度拉丝期骨水泥PKP(拉丝期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湿沙期组的骨水泥分布优良率显著高于拉丝期组(P<0.05),湿沙期组患者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拉丝期组(P<0.05).患者随访(23.23±7.94)个月,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7、30 d和末次随访时,湿沙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拉丝期组(P<0.05).[结论]低黏度湿沙期骨水泥PKP治疗OVCF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吴峰 冯定祥 董锐 刘先春 叶青青 王伟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动态监测骨保护素和脂联素对预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术后远期功能的价值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联合动态检测血清骨保护素和脂联素对桡骨远端C型骨折(TCDRF)患者术后远期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TCDRF患者48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30例。ELISA法动态检测TCDRF组及对照组血清骨保护素和脂联素水平。根据Garland and Werley评分标准将TCDRF患者分为桡骨远期功能良好及功能不良。评价联合动态检测血清骨保护素和脂联素对TCDRF患者术后远期功能的价值。结果 48例患者中,远期疗效良好37例,不良11例。TCDRF组术前血清骨保护素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脂联素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动态监测结果显示,TCDRF远期疗效良好者术后1、2周,血清骨保护素浓度逐渐升高,脂联素浓度逐渐降低(P<0.05);TCDRF远期疗效不良者术后血清骨保护素、脂联素浓度无明显变化。与远期疗效不良者比较,远期疗效良好者骨保护素升高(P<0.05),脂联素浓度降低(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骨保护素和脂联素可预测TCDRF患者术后远期功能。 董克成 黄金叶 董锐 刘先春 谢辉 叶青青 史磊关键词:桡骨远端C型骨折 骨保护素 脂联素 经皮椎体后凸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术后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球囊扩张成形术(PKP)联合术后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OVCF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接受PKP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血清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等,并记录治疗1年内骨水泥渗漏和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均显著改善,治疗后1年,B组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A组,Cobb角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年,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B组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GP、AL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骨水泥渗漏等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再骨折发生情况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联合应用唑来膦酸治疗胸腰椎OVCFs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降低再骨折的发生率。 刘先春 冯定祥 吴峰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 唑来膦酸 骨钙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