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杰

作品数:410 被引量:1,897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7篇期刊文章
  • 139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5篇农业科学
  • 31篇生物学
  • 14篇文化科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医药卫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94篇大豆
  • 88篇线虫
  • 75篇内生真菌
  • 48篇醉马草
  • 45篇病原
  • 34篇真菌
  • 34篇种子
  • 33篇土壤
  • 33篇昆虫
  • 33篇昆虫病原
  • 33篇昆虫病原线虫
  • 33篇病原线虫
  • 31篇禾草
  • 27篇共生体
  • 23篇微生物
  • 22篇根腐
  • 21篇根腐病
  • 21篇胞囊
  • 21篇胞囊线虫
  • 20篇野大麦

机构

  • 237篇兰州大学
  • 164篇中国科学院
  • 25篇东北农业大学
  • 2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9篇中国科学院研...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0篇东北林业大学
  • 6篇巴彦县农业技...
  • 6篇甘肃省草原生...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青海大学
  • 5篇兰州市南北两...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黑龙江八一农...
  • 3篇青海省畜牧兽...
  • 3篇四川省农业科...
  • 3篇临夏州农业科...
  • 2篇甘肃工业职业...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作者

  • 410篇李春杰
  • 107篇许艳丽
  • 58篇南志标
  • 52篇陈振江
  • 33篇李秀璋
  • 32篇魏学凯
  • 31篇王从丽
  • 28篇潘凤娟
  • 19篇李兆林
  • 16篇陈泰祥
  • 14篇张兴旭
  • 14篇司兆胜
  • 14篇王彦荣
  • 13篇王正凤
  • 12篇陈昊
  • 12篇刘静
  • 11篇姜野
  • 11篇曹莹
  • 10篇孙玉秋
  • 10篇刘照辉

传媒

  • 46篇草业科学
  • 34篇草业学报
  • 31篇大豆科学
  • 17篇农业系统科学...
  • 14篇土壤与作物
  • 12篇大豆通报
  • 12篇草地学报
  • 9篇植物保护
  • 7篇中国油料作物...
  • 6篇生态学报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大豆科技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情报科学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

  • 21篇2023
  • 25篇2022
  • 28篇2021
  • 27篇2020
  • 24篇2019
  • 18篇2018
  • 20篇2017
  • 26篇2016
  • 20篇2015
  • 13篇2014
  • 16篇2013
  • 15篇2012
  • 18篇2011
  • 21篇2010
  • 22篇2009
  • 33篇2008
  • 12篇2007
  • 9篇2006
  • 9篇2005
  • 14篇2004
4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内生真菌进行禾草种质创新的研究
禾草内生真菌(grass endophytic fungi)是国际学术界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研究领域.一方面,内生真菌与禾草的共生显著增强了宿主植物的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胁迫的能力,另一方面,二者的共生产生对家畜有毒的生...
李春杰南志标
关键词:内生真菌品种选育抗逆性能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土壤微生物研究文献国际发展态势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和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国际土壤微生物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国家和机构状况,分析了近年来相关研究的学科分布以及热点主题内容,分析了国际土壤微生物研究的发展态势和挑战。结果表明:国际土壤微生物研究的学科分布主要集中在土壤科学、环境科学,而且土壤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微生物学、农学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的文献数量达到文献总量75.04%,表明这几个学科领域是土壤微生物研究的前沿热点;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生物量、有机质、土壤碳等方面,总结了这些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重点研究方向,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土壤微生物学领域采取的措施、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李通马雪婷李春杰阚玉贺魏玉莲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文献计量学
一种用于植物茎秆和种子表面的消毒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植物茎秆和种子表面的消毒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试管本体、上盖、下盖及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试管本体的内部,过滤网为底端封口的筒状结构,在过滤网的上端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卡接在试管本体的一端口处,...
刘静李春杰张永雯周景乐
文献传递
内生真菌侵染对野大麦根际土壤化学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以Epichloёbromicola内生真菌侵染野大麦形成的带菌(E+)和不带菌(E-)植株为研究材料,将其种植在从甘肃玛曲、榆中和临泽采集的土壤中,温室培养8个月。分析在不同土壤中种植3、6和8个月后,E+和E-植物的地上干重;及植物建立后6和8个月的土壤碳、氮、磷、pH、细菌丰度、真菌丰度、土壤氮循环中涉及的关键细菌,旨在探究内生真菌侵染野大麦对宿主生境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内生真菌的存在显著提高了野大麦的干物质量;相同带菌情况下(E+或E-),临泽土壤中干物质量最高,玛曲土壤中干物质量最低;三种土壤中E+植物的干物质量两两间差异显著,而在榆中和玛曲土壤中E-植物的干物质量差异不显著。内生真菌侵染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含量和氨氧化细菌的丰度。内生真菌对土壤总碳、微生物生物量碳、pH、细菌、真菌、反硝化细菌和氧化亚氮还原菌丰度的影响因土壤类型和植物生长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内生真菌对土壤总磷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各土壤类型之间差异显著,且随植物生长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变化。证实,Epichloёbromicola内生真菌侵染对野大麦生境土壤化学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且随着宿主植物生长时间的延长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建议内生真菌对土壤的影响需长期实地研究,这有助于深刻理解驱动土壤性质变化的机制。
金媛媛BOWATTE Saman贾倩民侯扶江李春杰
关键词:野大麦内生真菌土壤微生物
土著益生微生物固体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主要涉及微生物的发酵方法,尤其涉及利用食品行业产生的废液废渣制备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和圆褐固氮菌三菌组合的固体菌剂的方法和应用。一种土著益生微生物固体菌剂,其主要特点在于由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圆褐...
钟芳孙荣高秦伟志李春杰柴青
文献传递
一种防止灭菌锅堵塞的灭菌筐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菌筐,包括:丝网状筐体、固定设置于丝网状筐体上缘的提环、固定于丝网状筐体下缘的桶状物及可放置于丝网状筐体内的物品架,本实用新型的丝网状筐体的下部设置有桶状物,所述的桶状物与丝网状框体相结合,桶状物的底...
李春杰郭长辉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风火山流域凝结水动态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微型蒸渗仪对青藏高原风火山流域不同退化高寒草甸凝结水进行了实地观测实验,根据观测数据分析了风火山流域凝结水的形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风火山流域凝结水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空气中的水汽,包气带向上迁移的水汽。其中来源于包气带的凝结水显著大于来源于空气的凝结水。凝结水基本发生在夜间20:00至次日8:00的时段内,并且在次日6:00-8:00之间凝结量最大,其形成深度主要集中在0-5cm土壤剖面范围内。该区凝结水量随着高寒草甸的退化表现为减小趋势,凝结水对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春杰王根绪孙向阳白炜
关键词:青藏高原凝结水生态环境效应
温度对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幼苗生长和生物碱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研究了不同温度(8℃/5℃、15℃/12℃、22℃/15℃、28℃/25℃、35℃/28℃)处理对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幼苗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可溶性糖以及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含量的影响,以期明确共生体幼苗生长和产碱的最适温度。结果表明,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均在22℃/15℃处理下达到最大,其中株高显著(P<0.05)高于其它4个处理,根长显著(P<0.05)高于28℃/25℃和35℃/28℃处理,生物量显著(P<0.05)高于8℃/5℃、28℃/25℃和35℃/28℃处理,分蘖在15℃/12℃处达到最大,显著(P<0.05)高于8℃/5℃、28℃/25℃和35℃/28℃处理。叶绿素在22℃/15℃处理下达到最大,显著(P<0.05)高于8℃/5℃、15℃/12℃和35℃/28℃处理。可溶性糖在5个温度处理下差异不显著(P>0.05)。在处理时间为15 d时,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含量均在22℃/15℃处理下达到最大。综上所述,最适宜共生体幼苗生长、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积累的处理温度是22℃/15℃。
万志文曹莹陈振江李春杰
关键词:醉马草内生真菌麦角新碱
黑土区大豆田土壤线虫垂直分布被引量:1
2008年
为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线虫垂直分布的影响,对中国科学院海伦生态农业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区大豆田0~80cm深度土壤线虫进行研究,所取土样茬口为大豆连作15a、麦-米-豆轮作、麦豆麦豆迎茬和休闲地,以期明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总数和营养类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取样田土壤线虫总数从0~5到60~80cm深度呈现逐渐下降趋势,0~30cm耕层土壤是线虫主要的聚集地。各营养类群线虫在取样茬口间数量动态变化有差异,总的来说大豆田高于休闲田,而大豆不同茬口营养类群变化不同,捕食杂食类群出现最少。
韩新华许艳丽潘凤娟李春杰
关键词:大豆土壤线虫轮作系统
虫霉防治大豆蚜虫效果及其评价被引量:3
2006年
2002年和2003年应用虫霉防治大豆蚜虫,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喷施10m l/L虫霉的处理对大豆蚜虫校正防效最高,两年分别为100%和99.3%,虫霉浓度为6.7m l/L则校正防效分别为93.5%和95.6%。2003年采用虫霉浓度为10m l/L和6.7m l/L的处理其校正防效与化学农药氧化乐果的校正防效差异不显著。2004年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虫霉浓度为10m l/L对大豆蚜虫校正防治效果达100%,6.7m l/L的校正防治效果为98.6%;田间大区试验的校正防效分别为62.3%和50.4%,所以建议使用10m l/L的虫霉防治大豆蚜虫。
李春杰许艳丽刘长仲司兆胜温广月
关键词:虫霉大豆蚜虫生物防治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