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冬旭

作品数:15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血栓
  • 3篇切除
  • 3篇细胞
  • 3篇干细胞
  • 2篇动脉
  • 2篇血清白蛋白
  • 2篇血栓切除术
  • 2篇血肿
  • 2篇入路
  • 2篇神经干
  • 2篇神经干细胞
  • 2篇神经干细胞移...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皮质
  • 2篇切除术
  • 2篇卒中
  • 2篇细胞移植
  • 2篇下肢静脉

机构

  • 14篇济宁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14篇杨冬旭
  • 12篇郭强
  • 9篇韩光魁
  • 8篇靳峰
  • 8篇胡亚伟
  • 8篇张浩
  • 6篇孔令胜
  • 4篇马辉福
  • 4篇颜世清
  • 2篇李根华
  • 2篇郝永楠
  • 2篇王斐
  • 2篇冯嵩
  • 1篇陈如东
  • 1篇胡威
  • 1篇陈德勤
  • 1篇于喜贞
  • 1篇李振强
  • 1篇于加省
  • 1篇何跃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2篇中华神经创伤...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外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防治体会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症的防治策略。方法为了减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防止肺栓塞发生,本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7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所有患者分期风险评估,并进行早期机械和药物综合防治,观察总结患者临床资料、防治措施和疗效,并将防治策略调整前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住院的652例患者的相应资料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35例(5.20%),肺栓塞2例(0.31%),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59例(9.05%),无肺栓塞病例发生,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外科疾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早期机械预防和药物防治,可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风险,而且对血肿扩大和死亡率没有影响。
马辉福胡亚伟韩光魁张浩杨冬旭郭强孔令胜靳峰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成功再通术后低白蛋白血症:危险因素和对转归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 LVO)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EMT)后发生低白蛋白血症(hypoalbuminemia, HA)的危险因素及对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1日至2023年4月31日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卒中科首次确诊为前循环LVO-AIS并急诊行EMT的患者。根据术后(6~8 d)首次复查血清白蛋白, 将患者分为HA组(<35 g/L)和非HA组(≥35 g/L)。根据EMT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0~2分)和转归不良组(3~6分)。应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分析确定EMT后HA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对转归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44例患者, 男性107例(74.30%), 年龄中位数64岁(四分位数间距56~71岁);HA组50例(34.72%), 非HA组94例(65.28%);转归良好组60例(41.67%), 转归不良组84例(58.3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OR)1.061,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4~1.111;P=0.011]和肺部感染(OR 5.136, 95%CI 1.917~13.760;P=0.001)是HA的独立危险因素;HA(OR 4.345, 95%CI 1.367~13.814;P=0.013)、肺炎(OR 5.113, 95%CI 1.217~12.528;P=0.026)和发病至再灌注时间(OR 5.473, 95%CI 1.090~16.005;P=0.038)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和肺部感染是LVO-AIS患者EMT后发生HA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且HA是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卢浩郭强郝永楠杨冬旭陈亚男朱治李雪源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血栓切除术血清白蛋白低白蛋白血症
外伤引发脑血管病变破裂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外伤引发脑血管疾病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1例颅脑损伤引出脑血管疾病(动脉瘤、硬脑膜动静脉瘘、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脑血管疾病破裂出血与外伤的关系,并与自发性脑血管疾病出血比较,总结脑血管疾病因外伤引发出血的特点,指导临床诊治。结果 21例患者均有颅脑损伤病史,损伤轻但临床症状重,影像资料显示颅内出血广泛,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具多,并伴有脑血管疾病。明确诊断后分别行血管内栓或开颅手术治疗,无再出血发生,全部治愈。结论以外伤、特别是以颅脑损伤入院的患者,应结合病史和受伤机理,分析影像资料特点,考虑到并及时经过脑血管检查,明确病因,减少漏诊,达到最佳疗效。
马辉福胡亚伟郭强杨冬旭韩光魁张浩孔令胜颜世清靳峰
关键词:外伤脑血管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
血清白蛋白与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的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和低白蛋白血症(hypoalbuminemia,HA)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EMT)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卒中科接受EMT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信息、基线临床资料、血管内治疗参数和临床转归。HA定义为入院24 h内血清白蛋白<35 g/L,转归不良定义为发病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应用多变量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77例患者,男性126例(71.19%),中位年龄66岁。39例(22.03%)存在HA,119例(67.23%)转归不良。HA组肺部感染构成比显著高于非HA组(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较低(优势比4.102,95%置信区间1.316~16.451;P=0.028)、术后神经功能恶化(优势比6.326,95%置信区间1.263~48.318;P=0.042)和肺部感染(优势比5.873,95%置信区间1.028~24.452;P=0.018)与转归不良显著独立相关。结论HA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血清白蛋白较低、术后神经功能恶化和肺部感染是EMT后血管成功再通的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卢浩王斐郝永楠杨冬旭陈亚男郭强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血栓切除术血清白蛋白低蛋白血症
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防治神经重症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目的分析早期应用应用低分子肝素防治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6年全年在我科就诊的222例神经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前半年(即1月-6月)1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
马辉福胡亚伟韩光魁张浩杨冬旭郭强靳峰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下肢静脉血栓
文献传递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2012年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组)、脊髓损伤组(SCI组)、神经干细胞组(NSC组)、神经干细胞标记组(BrdU+NSCs组)。采用电控脊髓损伤打击装置制作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SCI后即刻进行NSCs移植。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标记NSCs的存活、迁移,CSEP监测大鼠神经电生理的变化。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并用四甲基联苯胺(TMB)呈色反应显示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BrdU+NSCs组在SCI区域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阳性NSCs,HRP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数目较SCI组明显增多(P<0.05),CSEP-P波潜伏期比SCI组明显缩短(P<0.05)。HRP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数目与CSEP-P波潜伏期变化呈负相关(r=-0.914,P<0.001)。BrdU+NSCs组与NS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NSCs可在SCI区域存活、迁移,并可减轻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逆行性损伤、缩短SCI后CSEP-P波潜伏期,从而促进大鼠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孔令胜靳峰郭强张浩韩光魁胡亚伟杨冬旭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皮质脊髓束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单鼻孔直达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15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及单鼻孔直达蝶窦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010年12月我科采用单鼻孔直达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155例,总结垂体腺瘤的流行病学及病理特点;手术要点;并...
陈德勤孔令胜靳峰郭强张浩胡亚伟韩光魁杨冬旭
关键词:垂体腺瘤经单鼻孔入路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
文献传递
脉络膜前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的特点,分析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并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就诊的12例脉络膜前动脉瘤患者,给予介入栓塞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12例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患者,均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无颅内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及死亡病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瘤体常较小,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广泛,易引起血管痉挛,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郭强于加省何跃陈如东杨冬旭李振强胡威
关键词:脉络膜前动脉脑动脉瘤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
替莫唑胺对胶质瘤U251干细胞livin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MZ)对胶质瘤U251细胞及其干细胞livi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免疫磁珠方法分离、培养胶质瘤U251干细胞,使用不同药物浓度(0、25、50、100、200、400μmol/L)的TMZ在不同时间点(24 h、48 h、72 h)干预U251细胞及其干细胞,RT-PCR技术测定TMZ干预前后livin和TNF-α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CCK-8检测TMZ干预后细胞增殖变化趋势。结果 U251干细胞增殖速度明显低于U251细胞。U251干细胞livin及TNF-α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U251细胞(livin mRNA:t=11.206,P=0.000;TNF-αmRNA:t=16.462,P<0.05),相同时间不同浓度TMZ能抑制U251细胞及其干细胞livin基因的表达,并随着TMZ浓度增加,抑制效应增强(U251细胞:t=-8.899、-19.049、-28.280、-29.651、-32.459,P均<0.05;U251干细胞:t=-15.899、-24.180、-25.652、-43.395、-43,128,P均<0.05);相同干预时间内低浓度的TMZ诱导TNF-α表达增多(U251细胞:t=10.134、14.428、7.873,P均<0.05;U251干细胞:t=4.292,P<0.05),但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诱导作用降低,TNF-α表达量降低(U251细胞:t=-8.958,-22.488,P均<0.05;U251干细胞:t=-11.006、-11.145、-11.596,P=0.000)。400μmol/L TM2干预下,随着干预时间延长,TMZ对U251及其干细胞的中livin基因表达抑制加强(U251细胞:t=-21.406、-25.825、-25.964,P=0.000;U251干细胞:t=-18.238、-21.441、-22.886,P=0.000),而TNF-αmRNA表达抑制作用减弱(U251细胞t=-26.924、-20.677、-14.253,P=0.000,U251干细胞:t=-47.291、-20.204、-18.394,P=0.000),表达量呈现增加趋势。结论 TMZ能降低livin和TNF-αmRNA的表达,启动抗凋亡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及其干细胞增殖;但TMZ降低胶质瘤U251细胞livin和TNF-αmRNA的表达量比胶质瘤干细胞低,表现为对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程度远强于U251干细胞,这可能是肿瘤耐药的机制。
李根华郭强韩光魁杨冬旭冯嵩于喜贞颜世清靳峰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干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替莫唑胺LIVIN
胎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胎鼠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组),脊髓损伤组(SCI组),神经干细胞组(NSC组),神经干细胞标记组(BrdU+NSCs组)。采用电控脊髓损伤打击装置制作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SCI后即刻进行NSCs移植。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标记NSCs的存活、迁移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显色),改良Rivlin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BrdU+NSCs组在损伤脊髓区域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阳性NSCs。BrdU+NSC组与NSC组各时间点凋亡阳性细胞数均比SCI组减少(P<0.01),Bcl-2免疫阳性细胞光密度值比SCI组明显增加(P<0.01),且Bcl-2表达高峰延长至伤后7d;移植后7d、14d、28d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较SCI组明显升高(P<0.01)。Br-dU+NSC组与NSC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NSCs可在脊髓损伤区域存活、迁移,并能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来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促进大鼠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孔令胜靳峰郭强张浩韩光魁胡亚伟杨冬旭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细胞凋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