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华阳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解剖学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主干
  • 1篇心脏
  • 1篇血管分支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铸型
  • 1篇造影
  • 1篇脂质
  • 1篇皮试
  • 1篇铸型
  • 1篇左冠状动脉
  • 1篇左冠状动脉主...
  • 1篇孢子
  • 1篇孢子丝菌
  • 1篇孢子丝菌病
  • 1篇窦房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
  • 3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吉林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秦皇岛市卫生...
  • 1篇长春医学高等...

作者

  • 7篇汪华阳
  • 3篇陈小敏
  • 3篇李福秋
  • 3篇林方思宇
  • 2篇杨晓东
  • 2篇桑翠
  • 2篇牛灵芝
  • 2篇李杨
  • 2篇范丹丹
  • 1篇迟旭
  • 1篇闫冀
  • 1篇姚春丽
  • 1篇黄梅
  • 1篇许淑霞
  • 1篇张浩
  • 1篇马玉祥
  • 1篇张立忠
  • 1篇于翠萍
  • 1篇王舒
  • 1篇刘洁

传媒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2016全国...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砷角化症伴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被引量:1
2016年
患者女,51岁。手足角化性丘疹10年,右足趾间溃疡1年。手部丘疹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突向下不规则延伸;右足溃疡处癌组织浸润性生长,可见显著核多形性及有丝分裂。诊断:砷角化症;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在随访中。
李杨王舒李福秋姚春丽范丹丹汪华阳
关键词:角化症鳞状细胞癌
左冠状动脉主干临床应用解剖的CT血管造影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TA)观察正常左冠状动脉起点及主干解剖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左冠状动脉CTA结果完全正常的患者,测量左冠状动脉的起源及主干走行的变异.结果 60例左冠状动脉显示清晰,其中4例左冠状动脉走形变异,变异率为5%,其主干及分支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结论 左冠状动脉主干的恶性变异危险度高,冠脉CTA对此种变异的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纪红宇杨晓东闫冀林方思宇汪华阳陈小敏
关键词:左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恶性梅毒并发艾滋病一例被引量:1
2018年
30岁未婚男性患者,全身多发大小不等的深在性溃疡3个月。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1:128;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及确证试验均为阳性。组织病理检查:棘层水肿、不规则增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可见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嗜酸粒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红细胞外溢。诊断:恶性梅毒并发艾滋病。治疗4周后,复查RPR 1:8,溃疡全部愈合,遗留暗红色瘢痕。
汪华阳李福秋
关键词:梅毒恶性艾滋病溃疡
窦房结动脉CTA研究的临床应用
2013年
目的:利用双源CT研究窦房结动脉的结构、形态和走行,为与有关心脏手术治疗提供影像学资料。方法:对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196患者的冠脉CTA图像进行处理,并对窦房结动脉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研究。结果:研究测量了窦房结动脉发出走形情况、直径、长度,以及起点与冠脉开口的距离。结论:窦房结动脉的走形较为多变,在进行心脏相关手术时需加以保护,冠脉近端的狭窄需特别注意窦房结动脉的血供。
迟旭叶中慧王强张浩杨晓东刘洁陈小敏徐淑霞汪华阳林方思宇牛灵芝桑翠
关键词:窦房结动脉CT解剖学
孢子丝菌素皮试快速诊断孢子丝菌病的相关研究
研究背景:孢子丝菌病是一种深部真菌病,可以导致皮肤、皮下组织及附近淋巴组织的亚急性和(或)慢性感染,也可向内脏和骨骼播散,严重者可引起全身的播散性感染。本病在我国东北地区相对多发,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该病的诊断...
汪华阳
关键词:孢子丝菌病皮试
文献传递
心脏血管铸型的制作与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心脏血管铸型技术对临床冠心病的诊断与分型、心肌梗死的定位、心脏搭桥手术和心血管造影术等的指导意义。方法选用新鲜成人心脏30个,采用左右冠状动脉起始部插管、分色灌注的方法,运用过氯乙烯结合牙托材料的复合填充剂制作冠状血管的铸型标本。结果①铸出冠状血管铸型标本血管饱满、色泽艳丽、清晰直观,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冠状血管和开口于心腔内的血管走行、分支、分布及血管的立体构筑,并能保留原有的形状,较真实地反映血管的内径,为我们选用配型血管提供了客观的解剖学数据。②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起始处的外径分别为(4.16±1.31)mm和(4.07±1.46)mm,二者末端分叉处的外径分别为(4.74±1.52)mm和(4.52±1.33)mm;旋支与前室间支起始处的外径分别是(3.26±1.04)mm和(3.10±1.05)mm。左冠状动脉与前室间支,左冠状动脉与左旋支,两两形成的夹角分别为(171.0±5.0)。和(114.0±4.4)。结论①左、右冠状动脉分叉处常形成一膨大,这不利于左、右冠状动脉内安放支架的稳定。②冠心病左旋支内扩管与安放支架时,相对前室间支的扩管与安放的支架外径大。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分叉处的病变增加了手术的难度。③左冠状动脉与左旋支的夹角小于左冠状动脉与前室间支的夹角,提示对左旋支的介入治疗或是管内支架的安放要比前室间支的难度大。④心大静脉横跨前室间支、左旋支两动脉之间,与动脉的位置关系复杂,没有一定的明显规律,特别是心大静脉突向左冠状动脉分叉处,形成角静脉。因此,当此角邻接左冠状动脉分叉处时,在施行主动脉和二尖瓣替换手术时宜加注意,避免损伤。
张立忠马玉祥黄梅于翠萍汪华阳许淑霞牛灵芝陈小敏桑翠林方思宇
关键词:血管铸型冠状动脉血管分支解剖学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1例
男,50岁。7年前双小腿胫前开始出现红斑,轻微瘙痒,后颜色加深,且局部出现凹陷性萎缩,皮损面积逐渐增大。既往健康。皮肤专科检查:双下肢小腿伸侧可见大面积红褐色斑块,境界清晰,边缘隆起明显,皮损触之光滑,质地较硬,无触痛,...
李杨李福秋范丹丹汪华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