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利军

作品数:53 被引量:255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唐山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4篇灌注
  • 29篇再灌注
  • 29篇肢体
  • 26篇肢体缺血
  • 20篇灌注损伤
  • 19篇再灌注损伤
  • 19篇肢体缺血再灌...
  • 19篇缺血
  • 14篇大鼠肢体
  • 13篇牛磺
  • 13篇牛磺酸
  • 13篇磺酸
  • 12篇大鼠肢体缺血...
  • 10篇细胞
  • 9篇生理学
  • 9篇病理生理学
  • 8篇心肌
  • 8篇病理生理
  • 7篇凋亡
  • 7篇教学

机构

  • 37篇华北煤炭医学...
  • 16篇河北联合大学
  • 4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中日友好临床...
  • 1篇唐山市协和医...

作者

  • 53篇赵利军
  • 42篇门秀丽
  • 34篇张连元
  • 31篇孔小燕
  • 31篇董淑云
  • 30篇李宏杰
  • 14篇刘丽华
  • 12篇吴静
  • 9篇段国贤
  • 6篇赵琪
  • 4篇张娜
  • 4篇王银环
  • 4篇彭军
  • 4篇胡永奇
  • 4篇张一兵
  • 3篇杨全会
  • 2篇周洪霞
  • 2篇刘秀德
  • 2篇张艳敏
  • 2篇赵霞

传媒

  • 7篇华北煤炭医学...
  • 7篇中国应用生理...
  • 6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天津医药
  • 3篇基础医学教育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3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2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主性拓展学习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3年
医学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医学生需要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自主性学习能力和超越课本的拓展学习能力。缺氧和休克是病理生理学中两个重要的基本病理过程,但仅乏氧性缺氧和失血性休克被详细讨论,而其他类型的缺氧和休克也值得深入探讨。文章从缺氧和休克入手,探讨了自主性拓展学习在病理生理学教学工作中的实施方案,讨论了该教学法的优势,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解决方案。
吴静李宏杰赵利军孔小燕刘丽华门秀丽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法自主性学习
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2
2013年
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是以计算机虚拟现实和数码仿真技术为核心,生物仿真引擎、处理因素数据库、虚拟环境界面等多种技术为支撑的虚拟现实系统。该系统主要是使实验者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运用各种虚拟实验器械和设备,对"实验动物或标本"进行虚拟操作,完成各种预定的实验项目,起到学习训练的作用,而且由于不受试验动物、试剂的制约,学生在预习、复习或拓展训练时采用虚拟实验比实时实验有更大的优越性,尤其是在比较抽象的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门秀丽赵利军孔小燕李宏杰吴静刘丽华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
牛磺酸在大鼠止血带休克后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大鼠止血带休克 (ToS)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大鼠止血带休克模型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control)、止血带休克组 (ToS)、牛磺酸 +止血带休克组 (Tau +ToS) ,分别测定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和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 ,肺系数 (LI)和肺通透指数 (LPI)以及肺组织黄嘌呤氧化酶 (XOD)、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过氧化氢酶 (CAT)及活性氧 (ROS)、组织Ca2 + 含量、丙二醛 (MDA)和髓过氧化物酶 (MPO)的含量 .结果 :po牛磺酸可有效地改善肺呼吸功能 [PaO2 (1 1 .7± 1 .6 )kPavs (8.5± 0 .7)kPa ,P <0 .0 1 ],降低自由基生成酶的活性[XOD (6 7± 7) μkat/gvs (79± 1 3) μkat/g;(76± 1 1 ) μkat/gvs(1 0 9± 2 6 ) μkat/g ,P <0 .0 5或 P <0 .0 1 ],增加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 [SOD (4 8± 8) μkat/gvs (2 0± 3) μkat/g;CAT (38± 8)vs (1 9± 6 ) μkat/g ;GSH PX (86± 2 ) μkat/gvs (2 3± 4 ) μkat/g,P <0 .0 1 ],抑制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发生 [MDA (1 0 8± 1 7)μmol/gvs (1 4 7± 2 3) μmol/g ,P <0 .0 5 ;(1 32± 1 3) μmol/gvs(1 5 1± 1 9) μmol/g ,P <0 .0 5 ],减轻组织水肿及中性粒细胞的聚集 [MPO (0 .0 1 7± 0 .0
门秀丽张连元董淑云张一兵赵利军杨全会要瑞莉
关键词:牛磺酸止血带休克自由基
内皮素-1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脑损伤中的作用及BQ123的保护效应被引量:1
2006年
①目的探讨内皮素A(ETA)受体拮抗剂BQ123对其病理过程的保护机制。②方法实验用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缺血组(I),缺血再灌组(IR):包括IR 0.5、IR2、IR4、IR6、IR10小时5组,BQ123+IR4小时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浆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脑组织ET-1、MDA、XOD、S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③结果LIR后血浆及脑组织ET-1含量增加,在IR4小时组达到最高,以后有所下降。脂质过氧化物MDA及LDH、CK和组织MPO增加,SOD活性降低,ET-1变化趋势能较好地反映组织的损伤性变化。给予ETA受体阻断剂BQ123后,血浆及脑组织中ET-1水平均下降,脑损伤减轻。④结论LIR后ET-1的增加可能是导致脑损伤发生重要因素,应用BQ123阻断其作用,可有效地减轻LIR所致的脑损伤。
胡永奇周洪霞段国贤李宏杰彭军董淑云门秀丽赵利军张连元
关键词:脑损伤后肢内皮素BQ123
丹参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多器官水肿的预防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丹参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多器官水肿的预防作用。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丹参预处理组(SM组)。用橡皮带结扎动物双后肢根部4h,然后松解橡皮带恢复血流灌注4h制作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SM组在再灌注前30min经尾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5mL/kg。手术取血处死动物,准确留取每只动物的心、肝、肾、肺、脑、肠及骨骼肌组织各1g。恒温烘干后称其干重并计算各标本的湿干重比值(W/D)。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光镜下观察各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LIR后各组织W/D均增加(P<0.05),血浆SOD活性降低,而XOD活性和MDA水平增加(P<0.05),镜下可见各组织出现结构紊乱、组织间隙增宽和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而SM组与I/R组比较,血浆SOD活性回升,而XOD活性和MDA水平降低(P<0.05),镜下组织病理学变化有所减轻。结论:LIR可导致多器官水肿,氧化应激是其重要机制之一。丹参可通过抗氧化发挥抗组织水肿的作用。
赵利军孔小燕门秀丽李宏杰吴静刘丽华张连元
关键词:丹参四肢水肿黄嘌呤氧化酶WISTAR
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IPC)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肝脏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IPC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适应加再灌注(IPC+IR)组,每组6只。测定各组动物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和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肝组织细胞的DNA双链百分率;利用原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肝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动物肝组织Bcl-2和Bax比值及Caspase-3。结果:大鼠LIR后血浆中ALT、AST、HA、LDH含量均明显增加;LIR后肝组织细胞DNA双链百分率降低,凋亡细胞百分率增高。Bcl-2/Bax蛋白比值减小,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IPC+IR组上述各指标较IR组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可以导致肝脏的损伤,缺血预适应可以减轻损伤的发生,其保护效应可能与其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刘丽华卢小青门秀丽赵利军孔小燕王艳蕾赵林静张连元
关键词:四肢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损伤和NO的保护效应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心肌的损伤性变化及NO的保护效应。方法:制备LI/R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C(control)组、I/R组、L-Arg组和L-NAME组。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大鼠血浆CK、CK-MB及NO水平,测定心肌组织XOD、SOD、MDA含量。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监测大鼠MAP、LVSP、±dp/dtmax等。结果:LI/R后,血浆CK、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心肌组织SOD活性降低而MDA、XOD含量增加(P<0.01或P<0.05);MAP、LVSP、dp/dtmax、-dp/dtmax均降低(P<0.01或P<0.05);血浆NO水平在L-Arg组明显升高(P<0.01),在L-NAME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鼠LI/R可引起心肌损伤,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可能是其发生机制之一;提高体内NO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LI/R后心肌损伤的程度。
赵利军段国贤董淑云张连元
关键词:心肌肢体
肝移植患者肠内免疫营养的临床观察(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免疫营养可通过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促进短半衰期蛋白质合成,调节局部及全身细胞因子的产生,维护肠道黏膜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对术后的免疫抑制起正向调节作用。营养治疗能够明显加强肝移植围手术期机体免疫功能,但对肠内免疫营养在肝移植的应用效果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手术期进行免疫肠内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和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肝移植患者按营养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营养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监测移植前、移植后对肝功能、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排斥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免疫肠内营养组移植前1d的血清前白蛋白和胆碱酯酶水平均显著高于营养治疗前。移植前1d免疫肠内营养组CD3+CD4+显著高于普通肠内营养组(P〈0.05),普通肠内营养组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状态比免疫肠内营养组推迟1周,移植后1~28d免疫肠内营养组IgA均高于普通肠内营养组(P〈0.05),两组均未增加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证实,疫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肝细胞合成功能及免疫功能均显著优于普通肠内营养治疗,免疫肠内营养对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
赵德芳张珂郎韧赵利军
关键词:肠内营养免疫营养肝脏移植器官移植
牛磺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DM组)和牛磺酸治疗组(Tau组,采用20g.L-1牛磺酸生理盐水溶液治疗,200mg·kg-1),前两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溶液。8wk后,测3组大鼠血浆葡萄糖、胰岛素、丙二醛(MDA),胰腺线粒体MDA、Ca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Na+,K+-ATP酶(Na+,K+-ATPase)和Ca2+,Mg2+-ATP酶(Ca2+,Mg2+-ATPase)的活性。结果①DM组大鼠血糖、MDA和胰腺线粒体MDA、Ca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浆胰岛素水平、SOD、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P<0.05)。②Tau组大鼠血糖、MDA及胰腺线粒体Ca2+、MDA含量较DM组明显降低(P<0.05),血浆胰岛素水平、SOD、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牛磺酸可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
门秀丽赵霞赵利军孔晓燕景友玲董淑云张连元
关键词:牛磺酸线粒体氧化性应激胰腺
骨骼肌缺血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的远端保护作用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发生在下肢骨骼肌的缺血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心肌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预适应组(IPC+I/R)。测定心肌组织XO、SOD和MDA含量;检测血浆CK、CK-MB及心肌组织MPO水平;检测心肌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LIR后心肌组织SOD活性降低,MDA、XO含量增加(P<0.01或P<0.05),心肌组织MPO及血浆CK、CK-MB水平均较C组明显升高(P<0.01)。Bcl-2和Bax蛋白表达增多,但Bcl-2/Bax比值降低。镜下可见心肌细胞水肿等组织损伤的征象;在IPC+I/R组,心肌组织SOD的减少和MDA、XO及MPO含量的增加受到一定程度抑制,血浆CK、CK-MB水平有所下降(P<0.01),Bcl-2表达增强而Bax表达减少,Bcl-2/Bax比值升高(P<0.01)。光镜下心肌组织的形态学表现也有所改善。结论大鼠骨骼肌缺血预适应可能通过抗氧化、抑制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等途径发挥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的远端保护效应。
赵利军门秀丽董淑云段国贤孔小燕张连元
关键词:缺血预适应再灌注损伤心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