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元玲

作品数:15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中医
  • 7篇中医基础
  • 7篇中医基础理论
  • 3篇抑郁
  • 3篇抑郁症
  • 3篇脾胃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流行病学调查
  • 3篇流行病学调查...
  • 3篇肺主气
  • 2篇气机
  • 2篇中土
  • 2篇《内经》
  • 1篇道观
  • 1篇调畅气机
  • 1篇调脾
  • 1篇调脾胃
  • 1篇心藏象
  • 1篇虚实

机构

  • 15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齐元玲
  • 11篇张庆祥
  • 3篇赵建芳

传媒

  • 3篇山东中医杂志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第十届中国中...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肺论治抑郁症的理论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抑郁症是以心情低落、兴趣和活动度降低、自我评价降低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精神疾患,严重者还表现有妄想、幻觉甚至自杀心理或倾向等症状。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引起学习工作压力逐渐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因此随之逐年提高,成为威胁...
齐元玲
关键词:抑郁症肝气郁结证从肺论治流行病学
文献传递
心藏象理论发生学研究
目的:对心藏象理论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其发生学背景,完善心藏象理论的内涵,以期更好地理解心藏象理论,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  方法:采用文献梳理以及理论研究的方法,结合考古学发现、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国古物候学、中国古文字学、...
齐元玲
关键词:发生学
文献传递
从肺治郁的理论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抑郁症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疾病,中医学认为抑郁症的本质为气病,气机不通与气虚均可致病,故肺在抑郁症的发病中有重要影响;通过对120例临床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整理,得出肝郁气结证在本次调查中发病率最高(35.00...
齐元玲张庆祥
关键词:抑郁症肺主气流行病学调查中医基础理论
运用《内经》整体思想辨治咳病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素问·咳论》云:'五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皆可累及肺而致咳,症状不同,治法又各不相同,治疗时,运用《内经》整体思想以脏腑辨证为主,在临床辨证以五脏为纲,运用整体调节,常获奇效...
赵晓旻齐元玲赵建芳
关键词:咳嗽
文献传递
《四圣心源》对中土五行脾胃升降枢纽的解读
中土五行学说是《黄帝内经》重要的学术思想,强调五行中"土"对其他四脏的统帅、滋养作用,并形成了中焦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的思想。清代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一书中,以中土五行思想为基础,总结前人、医学著作,并结合自身经验,系统阐...
齐元玲张庆祥
关键词:脾胃升降四圣心源中医基础理论
文献传递
张珍玉临床学术思想探析被引量:6
2017年
张珍玉教授终生钻研中医经典,探讨中医理论,坚持临床实践,对中医学的继承创新多为阐发。本文在梳理张老师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其治疗思路,即在理论上通过熟读中医经典,比较中西异同,以培养中医思维,彰显中医特色;在临床上注重四诊合参,强调病证结合,倡导辨证论治,以紧扣关键病机,形神并调,提高临床疗效。
张庆祥齐元玲
关键词:中医思维名中医经验
张庆祥应用柴平汤治疗眩晕经验被引量:5
2015年
眩晕病是中医常见病,张庆祥教授以柴平汤加减治疗眩晕,取其和解燥湿,化湿和中之意,肝气得舒,脾气得运,则湿热、瘀血等邪气自除,眩晕乃平,临床效果显著。
齐元玲张庆祥
关键词:柴平汤眩晕病脾虚肝郁
“调脾胃以安五脏”理论探析
从脾胃与其它四脏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入手,阐释调脾胃以安五脏的理论意义,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而五脏的合和则以脾胃为中心,脾胃共居中州,执中央以灌四傍,为后天气血之本,为其它脏腑的功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为五脏...
赵建芳齐元玲赵晓旻张庆祥
关键词:脾胃中医基础理论
文献传递
《内经》'病机十九条'风寒湿病机及致痹特点探析
“病机十九条”为后世医家对《黄帝内经》有关病机内容的称谓,其原文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即“病之机要”(王冰),是用简洁的文字与概括的语言对“病机十九条”的五脏、六气及上下病机进行了归纳,并对易发病证的概括和...
齐元玲
关键词:痹症中医病理《内经》
文献传递
圜道观思维下中医扶正与祛邪治则解读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20年
圜道观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特点,也是中国先人的思维模式。圜道观思维自《周易》成为独立的系统的思维方式,体现的是系统内部的高度统一与自和、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兼收并蓄与融合,同时又高度保留了自身稳定。其形成后对中国古代文化、中华民族性格以及中医产生深刻影响。在中医学,以天人合一、阴阳对立统一、五行和合观点阐述中医思维。尤其在中医治则,重视人体自身协调性,强调以扶正为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内环境稳定,方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同时又注意外邪的侵袭影响,主张外部环境的有序安宁,或顺势而为以祛邪,或与外邪兼收达到自和;中医扶正、祛邪立足人体整体,以恒动、内省的观点达到防治目的,以维持生命系统的高度稳态。
齐元玲张庆祥
关键词:扶正祛邪中医基础理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