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荣

作品数:30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会议论文
  • 1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血小板
  • 11篇蛋白
  • 9篇GPIB
  • 6篇血小板膜
  • 6篇糖蛋白
  • 6篇细胞
  • 5篇血栓
  • 5篇血小板膜糖蛋...
  • 5篇膜糖蛋白
  • 5篇抗体
  • 4篇血栓形成
  • 4篇巨噬细胞
  • 4篇肝巨噬细胞
  • 3篇血小板功能
  • 3篇止血
  • 3篇受体
  • 3篇受体相互作用...
  • 3篇相互作用
  • 3篇相互作用蛋白
  • 3篇小鼠

机构

  • 25篇苏州大学
  • 6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航天员科...

作者

  • 30篇闫荣
  • 29篇戴克胜
  • 15篇赵丽丽
  • 12篇陈梦醒
  • 10篇阮长耿
  • 8篇张杰
  • 5篇李明
  • 5篇崔庆亚
  • 4篇曹丽娟
  • 4篇王兆钺
  • 4篇余自强
  • 4篇夏利军
  • 3篇张卫林
  • 3篇张建生
  • 3篇元艳宏
  • 3篇黄建安
  • 3篇张健
  • 2篇程虹
  • 2篇廖翊
  • 2篇方琪

传媒

  • 4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血栓与止血学
  • 3篇第十五届中国...
  • 2篇第十四次全国...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8
  • 3篇2017
  • 1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57BL/6J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构建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建立C57BL/6 J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的接种方式、细胞接种数量和成瘤周期。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1)取6~8周龄,雄性小鼠18只,随机分三组,每组6只,分别采取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方式,每只小鼠注射100μL(3×10~6个细胞)B16F10细胞悬液,2周后,解剖小鼠并观察黑色素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2)分3组,同上,经尾静脉分别注射3×10~6个细胞、1×10~6个细胞、3×10~5个细胞,2周后,解剖小鼠并观察黑色素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3)分3组,同上,尾静脉注射1×10~6个细胞,分别于1周、2周、3周解剖小鼠,观察黑色素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结果 1)尾静脉注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小鼠发生肺转移的成功率为100%,而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未发生肺转移。2)接种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数量为1×10~6时,发生肺部转移的黑色素瘤细胞数量适中;接种细胞数量为3×10~6时,发生肺部转移的黑色素瘤细胞数量过多;接种细胞数量为3×10~5时,发生肺部转移的黑色素瘤细胞数量较少。3)尾静脉注射1×10~6个小鼠黑色素瘤细胞,饲养2周后,可以观察到黑色素瘤细胞明显的肺部转移,且不会导致小鼠死亡;饲养3周,黑色素瘤细胞肺部转移数量过多,且小鼠死亡过半;饲养1周,黑色素瘤细胞肺部转移数量较少。结论经尾静脉注射1×10~6个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生长2周时间,为构建C57BL/6 J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推荐方法。
孟星君李孝东刘俊周康熙崔庆亚胡仁萍闫荣戴克胜
关键词:C57BL/6肺转移
卡莫司汀诱导血小板凋亡
张杰陈梦醒张轶文赵丽丽闫荣戴克胜
抗GPIbα抗体导致血小板在肝巨噬细胞的清除及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于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破坏,自身抗体抑制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细胞毒T细胞直接溶解血小板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失耐受等引起血小板减少(<100&#21...
闫荣马娜陈梦醒赵丽丽曹丽娟张轶文张杰余自强王兆钺夏利军阮长耿戴克胜
抗GPⅠbα抗体导致血小板在肝巨噬细胞的清除及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于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破坏,自身抗体抑制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细胞毒T细胞直接溶解血小板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失耐受等引起血小板减少(<100×109...
闫荣马娜陈梦醒赵丽丽曹丽娟张轶文张杰余自强王兆钺夏利军阮长耿戴克胜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对血小板膜蛋白Ibα酶切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PDI)在血小板膜蛋白(glycoprotein,GP)Ibα酶切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从健康志愿者静脉血分离得到血小板。PDI抑制剂短杆菌肽(bacitracin)预处理血小板后,用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二丁卡因(dibucaine)、胶原(collagen)刺激血小板。Western blot检测血小板悬液中血小板GPIbα的酶切片段糖萼蛋白(glycocalicin,GC),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GPIbα的表达量和血小板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变化。结果:健康人洗涤血小板在PDI抑制剂bacitracin单独温育后,不会引起血小板悬液中GPIbα的酶切片段和血小板GPIbα膜表达量的改变(P>0.05),但是刺激剂诱导下的PDI抑制剂预处理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GPIbα酶切产物增加、GPIbα膜表达减少(P<0.05)、胞内ROS水平增加(P<0.05)。结论:在诱导的血小板GPIbα酶切过程中,PDI可能参与并通过改变ROS水平进而影响血小板GPIbα胞外段酶切。
吴夏闫荣赵丽丽戴克胜
关键词:血小板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调控血小板功能、止血和血栓形成及其机制
目的 RIP3属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家族,具有特异性丝/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通过磷酸化RIP1及MLKL参与细胞程序性坏死的调控,此外亦有其参与胚胎发育、感染、炎症等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的报道.本研究通过对RIP3...
张轶文张健闫荣陈梦醒张杰赵丽丽胡仁萍田璟鸾阮长耿何苏丹戴克胜
小鼠尾静脉与内眦静脉丛回输血小板方法的比较
2018年
目的比较小鼠尾静脉与内眦静脉丛回输血小板的操作难度及回输效果。方法体外分离血小板(10×108/m L),分别采用尾静脉和内眦静脉丛注射法将等量的calcein标记的血小板回输到8周C57 BL/6小鼠体内,比较两种方法的操作时间和成功率;对注射血小板的小鼠立即从眼眶采血,通过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回输到小鼠体内的血小板数;对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成功回输等量血小板的小鼠24 h采血一次,通过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回输到小鼠体内的血小板的生存周期。结果经尾静脉和内眦静脉丛回输等量血小板:(1)平均用时分别为94 s和45.3s,成功率分别为40%和100%(P<0.05);(2)在0 h,被标记的血小板数占总血小板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2.38%和12.3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48 h、96 h,回输进体内的血小板分别下降44%、64%和88%、8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注射法回输到小鼠体内的血小板数没有差异,且不影响血小板的生存周期。小鼠眼内眦静脉丛回输血小板,操作更简单,成功率更高。
李孝东周康熙刘艳彩孟星君赵丽丽崔庆亚胡仁萍闫荣戴克胜
关键词:尾静脉注射
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胞内区551到565氨基酸序列对GPIbα结合VWF功能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胞内区551到565氨基酸序列对GPIbα结合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以同时表达野生型GPIbα、GPIbβ和GPIX三种蛋白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株(1b9)、同时表达野生型GPIbβ、GPⅨ和在565或551以后氨基酸序列缺失的GPIbd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株(A565或A551)为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株的GPIbα在瑞斯托霉素诱导下结合VwF的能力,流动腔技术检测细胞株在流体剪切力条件下(200s-1)在VWF表面的黏附状况,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细胞株在botrocetin诱导下在VwF表面的铺展状况。结果与对照lb9和A551相比,A565细胞株在ristocetin诱导下其GPIbα结合VwF的能力最强(P〈0.01),在VwF表面黏附的A565细胞数量最多(P〈0.05),在botrocetin诱导下A565细胞株在VwF表面的铺展面积最大(P〈0.05)。结论GPIbα胞内区551到565氨基酸序列对GPIbα结合vwF的功能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张卫林廖翊元艳宏闫荣阮长耿戴克胜
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H149.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凋亡的研究
马同玲李明卢国元邓坤闫荣戴克胜
文献传递
抗血小板GPⅠbα抗体诱导建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抗体AN51、R300建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动物模型。方法将20只6-8周豚鼠和裸鼠分别分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每组5只。豚鼠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静脉注射0.2 μg/g IgG和0.05、0.1、0.2 μg/g AN51,裸鼠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0.2 μg/g IgG和0.05、0.1、0.2 μg/g R300。在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对豚鼠和裸鼠行眼眶后静脉丛采血,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水平。结果①静脉注射AN51后5 min,0.05、0.1、0.2 μg/g AN51组豚鼠血小板计数分别减低0-5%、50%-60%、70%-80%,0.2 μg/g组下降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腹腔注射R300后6 h,0.05、0.1、0.2 μg/g R300组裸鼠血小板计数分别下降20%-30%、60%-70%、80%-90%,0.2 μg/g组下降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每天1次持续注射0.2 μg/g R300 1-2周的裸鼠出现典型ITP出血症状(全身大量瘀点、瘀斑,多见于四肢、头部和腹部)。结论0.2 μg/g AN51静脉注射、0.2 μg/g R300腹腔注射可以分别建立豚鼠、裸鼠ITP模型。
周康熙闫荣陈梦醒刘俊崔庆亚胡仁萍刘艳彩张阳阮长耿戴克胜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