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玉惠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固定化
  • 2篇幼体
  • 2篇幼体生长
  • 2篇总脂
  • 2篇龙骨
  • 2篇PUFA
  • 2篇EPA
  • 1篇新月菱形藻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污水
  • 1篇生化组成
  • 1篇水浴
  • 1篇体组成
  • 1篇头端
  • 1篇喷墨
  • 1篇球藻
  • 1篇微绿球藻
  • 1篇污水
  • 1篇消化酶
  • 1篇消化酶活性

机构

  • 9篇宁波大学

作者

  • 9篇蒋霞敏
  • 9篇丁玉惠
  • 8篇韩庆喜
  • 4篇王双健
  • 4篇梁晶晶
  • 2篇彭瑞冰
  • 2篇陈锵
  • 2篇黄晨
  • 1篇张泽凌
  • 1篇汪元
  • 1篇阮鹏
  • 1篇王鹏帅
  • 1篇李瑞利

传媒

  • 2篇2016年中...
  • 1篇水产学报
  • 1篇中国油脂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种固定化藻球的制备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定化藻球的制备装置,包括料罐、反应罐和设置在料罐和反应罐内的搅拌器,料罐外设有水浴槽,料罐与反应罐之间设有藻胶管,藻胶管的头端插入料罐内,藻胶管上设有抽提泵,藻胶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设有分散孔的分散器...
梁晶晶蒋霞敏江茂旺彭瑞冰丁玉惠王双健黄晨陈锵韩庆喜
文献传递
二次培养对龙骨藻总脂、EPA及PUFA含量的影响
此前研究结果显示,在低温及高光照的胁迫环境下有利于龙骨藻(Tropidoneis sp.)的油脂积累,但不利于其生长,为了解决生长及油脂积累条件间的矛盾,我们提出了二次培养这一培养方式。为探究二次培养(低温和高光照强度胁...
丁玉惠蒋霞敏梁晶晶张泽陵韩庆喜
文献传递
二次培养对大龙骨藻总脂、EPA及PUFA含量的影响
2017年
为探究二次培养(低温和高光照强度胁迫)对大龙骨藻(Tropidoneis maxima)总脂、EPA及PUFA含量的影响,将大龙骨藻置于适宜条件(温度25℃,光照强度36μmol/(m2·s),盐度25)下培养10 d后,采用单因子试验,在低温(10℃)或高光照强度(80μmol/(m^2·s))条件下进行二次培养,并进一步进行低温、高光照强度二因子三水平二次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二次培养最佳时间为3 d;低温10℃有利于EPA和PUFA积累,分别可达(28.48±0.47)%和(43.28±1.06)%;光照强度80μmol/(m^2·s)有利于总脂、EPA和PUFA积累,分别可达(43.19±1.29)%、(27.11±0.25)%和(41.78±0.22)%;在低温10℃、高光照强度80μmol/(m^2·s)交互作用下更有利于总脂、EPA、PUFA积累,分别可达(42.99±2.51)%、(32.83±0.58)%和(46.43±0.22)%。综上所述,二次培养方式有利于藻生长和油脂积累达到较高水平,为提高微藻产油量提供了一种新的培养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丁玉惠蒋霞敏张泽凌韩庆喜梁晶晶
关键词:总脂EPAPUFA
固定化新月菱形藻的制备及其对N、P吸收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为优化固定化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在污水中去氮、磷的效果,以褐藻酸钠为固定化载体,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包埋藻细胞密度(0、0.27×10~7、0.81×10~7、1.35×10~7、1.89×10~7、2.43×10~7 cells·m L^(-1)),不同藻球直径(2.5、3.0、3.5、4.0 mm),3%CaCl_2溶液不同加固时间(0、1、2、4、6、8 h)、不同藻球用量(0、7.5、15.0、22.5、30.0、37.5 g·L^(-1))和不同加固时间下反复使用次数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包埋藻细胞密度为1.35×10~7 cells·ml^(-1)时单位藻细胞去除NH_4^+-N和PO_4^(3-)-P的效果较好.藻球规格对NH_4^+-N和PO_4^(3-)-P去除效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CaCl_2加固时间2~8 h对藻球中藻细胞生长、NH_4^+-N和PO_4^(3-)-P去除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均显著高于加固1 h,未经加固的藻球极易破损.藻球投放质量越大,NH_4^+-N和PO_4^(3-)-P的去除速度越快,投放量为30 g·L^(-1),培养9 d后,NH_4^+-N和PO_4^(3-)-P去除率可达80%以上.固定化藻球反复使用3次以上,其NH_4^+-N和PO_4^(3-)-P的去除效率下降.由此得出:固定化新月菱形藻球包埋藻细胞密度以1.35×10~7 cells·m L^(-1),藻球直径3.5 mm为佳;藻球制作时在3%CaCl_2溶液中加固最佳时间为2 h;藻球用量为30 g·L^(-1);对藻球定期(9 d)进行加固,有利于增加藻球使用寿命,并保持其较好的氮、磷去除率.
丁玉惠黄晨陈锵尤泽文蒋霞敏韩庆喜
关键词:新月菱形藻固定化NH4^+-N
不同饵料对初孵拟目乌贼幼体生长、体组成的影响
拟目乌贼(Sepia lycidas)是我国南海重要的经济头足类,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乌贼目(Sepioidea)乌贼科(Sepiidae)乌贼属(Sepia)。其个体大,生长快,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等...
彭瑞冰蒋霞敏乐可鑫汪元阮鹏王鹏帅江茂旺韩庆喜王双健丁玉惠
固定化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净化养殖污水中氮、磷效果的研究
为了探究固定化微藻去除养殖污水中氮、磷的效果,选取培养至对数期的微绿球藻,采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技术进行实验。以改良的宁波大学3#母液配方作为基础培养液配方,加入量1:1000;在GXZ–260C型智能型光照培养箱控制培...
梁晶晶江茂旺丁玉惠蒋霞敏韩庆喜
文献传递
虎斑乌贼喷墨卵与正常卵的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探明虎斑乌贼喷墨卵对孵化及胚胎发育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实验研究了喷墨卵与正常卵的孵化率、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初孵幼体体质量,并比较了剥膜喷墨卵、剥膜正常卵、喷墨卵、正常卵4种类型卵的幼体生长和存活率。结果显示,虎斑乌贼喷墨卵和正常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喷墨卵的孵化率为90.1%±1.5%,正常卵的孵化率为87.9%±0.7%;两种卵的初孵幼体体质量也无显著差异,喷墨卵的初孵幼体体质量为(0.18±0.01)g,正常卵的初孵幼体体质量为(0.17±0.01)g;两种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均无显著差异,喷墨卵的培育周期为(34.67±0.89)d,孵化周期为(14.33±0.44)d,而正常卵的培育周期为(35.33±0.44)d,孵化周期为(14.67±0.67)d。而剥膜喷墨卵、剥膜正常卵、喷墨卵、正常卵4种类型卵的幼体存活率差异显著,剥膜喷墨卵和剥膜正常卵的存活率明显小于喷墨卵和正常卵,而剥膜喷墨卵和剥膜正常卵之间、喷墨卵和正常卵之间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4种类型的幼体日均增长量和增重量差异显著,剥膜喷墨卵和剥膜正常卵的幼体日均增长量和增重量明显小于喷墨卵和正常卵,而剥膜喷墨卵和剥膜正常卵之间、喷墨卵和正常卵之间的幼体日均增长量和增重量无显著差异。
王双健丁玉惠周爽男蒋霞敏李瑞利韩庆喜
关键词:孵化幼体生长
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生长、生化组成、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探明不同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生长、生化组成、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为(28.33±1.27)g的管角螺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只),设置饥饿时间分别为0(对照组)、5、10、20、30、40 d,在水温29~31℃条件下进行饥饿试验。结果显示: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的存活率、壳高和壳宽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的存活率均为100%;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管角螺的体重逐渐下降,特别是饥饿20~40 d时,体重减少12.73%~21.14%。除饥饿40 d外,饥饿时间对足肌中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中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粗灰分含量逐渐上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糖原含量显著下降(P<0.05),肝糖原含量呈下降趋势,除饥饿10与20 d组间以及饥饿20和30 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组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逐渐下降,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上升;偶数碳原子个数的脂肪酸含量逐渐下降,而奇数碳原子个数的脂肪酸含量却相对上升。肝胰腺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饥饿5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饥饿40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淀粉酶活性在饥饿10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饥饿5 d组(P<0.05),在饥饿40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饥饿5~30 d内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饥饿40 d时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在饥饿30 d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饥饿30 d后则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管角螺耐饥饿,但在高温(29~31℃)下饥饿30 d后其体内生化指标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明其体内已经发生了饥饿胁迫。
王双健丁玉惠江茂旺蒋霞敏韩庆喜
关键词:管角螺饥饿胁迫酶活性
低温和高光照胁迫对龙骨藻产油过程中几种关键酶酶活的影响
龙骨藻(Tropidoneissp.)是本实验室新分离的一种硅藻,富含总脂(43%)、PUFA(46%)和EPA(33%),为了探究低温和高光照二次胁迫培养利于龙骨藻总脂、EPA及PUFA积累的机理,本试验采用单因子和交...
丁玉惠蒋霞敏
关键词:ACCASEPEPCACLFA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