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宇
- 作品数:26 被引量:68H指数:7
- 供职机构:吉林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石榴子石U-Pb精确测年对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床成岩时限的制约——以西藏桑日铜矿为例被引量:10
- 2020年
- 矽卡岩型矿床是全球最具经济价值且研究最为深入的矿床类型之一。其矿物分带、金属矿化机制、流体演化特征均已获得共识性的结论,但其矽卡岩的成岩作用时限一致是困扰成矿作用机理研究的难题。桑日铜矿是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新发现的重要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和少量辉钼矿,呈细脉状、块状、浸染状产于斑岩和矽卡岩中。文章以西藏班戈县桑日铜矿为实例,利用飞秒激光剥蚀系统高分辨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矿区内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进行U-Pb精确定年,获得其结晶时代为83.2±2.3Ma(MSWD=1.2,n=26),有效限定矽卡岩成岩作用时代为晚白垩世。同时,将其与含矿斑岩锆石U-Pb年龄和辉钼矿Re-Os年龄对比,发现三者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说明三者属于同一成岩成矿作用事件的产物。因此,石榴子石U-Pb精确测年能够有效厘定矽卡岩矿床或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中矽卡岩成岩作用时限,也为诸多矽卡岩矿床成矿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测试手段和数据支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林彬陈蕾刘振宇刘振宇唐菊兴贺文
- 关键词:石榴子石U-PB测年矽卡岩矿床
- 西藏班戈县保吉乡嘎热扎地中——晚三叠世珊瑚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 2019年
- 在西藏班戈县保吉乡嘎热扎地发现了一套碎屑岩和灰岩互层的地层,产珊瑚和苔藓虫化石。珊瑚化石共计7属3种及4未定种,分别为Procyclolites zizaensis Deng&Zhang,Chondrocoenia?sp.,Parastraeomorpha?sp.,Pamiroseris?sp.,Astraeomorpha multisepta Melnikova,Volzeia sublaevis(Laube&Volz),Radiophyllia?sp.,时代为中-晚三叠世。该套地层的发现表明,措勤盆地存在中-晚三叠世地层,为该地区的古地理研究提供了地层古生物学证据。
- 黄维平刘振宇郭安臣侯召硕李东泽郑春子孙继彬
- 关键词:措勤盆地珊瑚
- 磐石圈岭透闪石矿床特征及开发前景被引量:2
- 2005年
- 圈岭透闪石矿床位于磐石—双阳褶皱束东南段,产于中酸性岩浆岩与石嘴子组碳酸盐沉积建造的接触蚀变带内,属矽卡岩型矿床,矿石类型以透辉透闪石矿为主,主要应用于陶瓷工业。
- 张国强于政涛刘东伟刘振宇
- 关键词:矿床特征
- 夹皮沟成矿带小北沟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2024年
- 小北沟金矿床地处夹皮沟成矿带中部,为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区赋矿围岩主要为高角闪岩-麻粒岩相斜长角闪岩,含金石英脉呈小而不连续的平行细脉或透镜体状产于NW向叠加于早期韧性剪切带之上的次级脆性剪切裂隙之中,其上、下盘旁侧及尖灭处发育少量低品位蚀变岩型(蚀变糜棱岩、片糜岩)矿体。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石中石英主要发育CO_(2)、富CO_(2)、含CO_(2)及气液两相四种类型原生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26.8~362.5℃,盐度(w(NaCl))为3.57%~11.95%,密度为0.65~0.91 g/cm^(3);成矿流体总体属中低温、中低盐度和低密度的富CO_(2)的CO_(2)-H_(2)O-NaCl体系,成矿压力为70~206 MPa,成矿深度约为9.8 km。包裹体O同位素δ^(18)O_(V-SMOW)值为10.8‰~11.3‰,H同位素δD_(V-SMOW)值为-102.8‰~-96.7‰,C同位素δ^(13)C_(V-PDB)值为-20.6‰~-8.3‰,反映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来源具幔源属性。矿石中CO_(2)和富CO_(2)包裹体CO_(2)相均一温度为-24.7~26.6℃,明显低于邻近其他矿床(如三道岔金矿床为21.9~29.7℃,二道沟金矿床为23.8~30.9℃等),暗示其成矿深度较深。小北沟金矿床的地质、流体包裹体和H-O-C同位素特征共同揭示该矿床属于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处于深大断裂的脆性区构造层次向韧脆性区构造层次过渡部位,深部仍应有一定的进一步找矿前景,但矿石类型可能由石英脉型转为构造蚀变岩型或蚀变糜棱岩型。
- 李斌李斌王永胜臧兴运王永胜刘振宇
- 关键词:成矿流体
- 西藏班戈县门当乡长给发现泥盆纪牙形刺
- 2019年
- 西藏班戈县门当乡长给的5个牙形刺样品,发现Ancyrodella lobata,Icriodus alternatus helmsi,Palmatolepis sp.,Polygnathus costatus,Polygnathus varcus等牙形刺,可以确定查果罗玛组的时代为中—晚泥盆世。
- 刘振宇黄维平王永胜陈壮任强王成源
- 关键词:牙形刺泥盆纪
- 西藏班戈县长给铅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被引量:1
- 2016年
- 长给铅多金属矿位于查江—罗布琼宗古生代断隆的北东侧边缘断裂带上,北西、近南北、近东西向构造的交汇部位。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永珠组石英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推测深部可能有隐伏的晚白垩世花岗岩。本矿床发育2条矿体,赋存在北西向矿化蚀变带中。蚀变以褐铁矿化、硅化、绿帘石化为主。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方铅矿化、孔雀石化。结合地质、物探、化探及遥感特征,表明长给铅多金属矿属于热液型矿床,矿化蚀变较强,规模大,物化探异常套合较好,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 侯召硕刘振宇孙继彬任强黄维平郭安臣
- 关键词:矿床地质特征找矿远景
- 西藏班戈县久朗仓地区永珠组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 2021年
- 西藏班戈县久朗仓地区新发现古生代珊瑚和腕足化石,具体珊瑚化石化石6属6未定种Zaphrentoides sp.Rhopalolasma sp.,Groenlandophyllum sp.,Pentamplexus sp.,Bradyphyllum sp.,Yichunophyllum.sp.,腕足化石4属4未定种:Brachythyrina sp.,Avonia sp.,Avonia sp.,Eomarginifera sp.,Dictyoclostus sp.。时代主要为早石炭世,指示其产出地层不是原来认为的下白垩统“多尼组”,结合岩性组合特征,将产化石地层划为石炭系下统永珠组,以上研究成果表明该区石炭系动物组合主要处在寒冷的气候环境。
- 侯召硕刘振宇李东泽赵志林孙继彬郑春子纪占胜
- 关键词:措勤盆地石炭系化石
- 青藏高原油气勘探战略选区和战术突破目标的建议被引量:15
- 2018年
- 三陆两槽基础地质认识是长期指导青藏高原油气勘探的基础地质认识,其核心支柱是冈底斯地区晚二叠世—侏罗纪是长期地层缺失或是发育陆相地层的冈底斯古陆。然而最新的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工作识别出了很多原来认为缺失的地层,证明冈底斯古陆并不存在,因此三陆两槽的基础地质认识也不成立。基于新的地层学发现,笔者提出了两陆一盆基础地质认识,将青藏高原的古生代—中生代海相盆地命名为古格盆地,指出古格盆地的措勤断块具有形成大型油气区的地质背景,古格层系和保吉层系是措勤断块的两个油气勘探的有利层系,都是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这两个层系大部分保存在白垩系地层之下,保存条件好。燕山期晚期—喜山期的南北向构造挤压造成措勤断块全区发育复式背向斜,郎山组及以下的地层形成褶皱,褶皱的背斜核部是油气勘探的有利构造部位,这些背斜构造在后期东西向断层的掀斜作用下,形成鼻状构造。这些鼻状构造的高点位置就是油气勘探的靶点位置。青藏高原油气勘探重心应该从羌塘断块转向措勤断块,建议在措勤断块识别出的鼻状构造高点部位开展物探和钻探验证工作。
- 纪占胜武桂春姚建新孙倩石秋圆石秋圆何继富刘振宇郭安臣李浩刘振宇
- 关键词:油气勘探
- 西藏措勤盆地的地层学研究进展及上二叠统—侏罗系地层序列的厘定被引量:13
- 2018年
- 本文简要总结了西藏措勤盆地相关区域的地层学研究进展。近年来,笔者及研究团队对措勤盆地及邻区进行了多次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古生物鉴定和研究,获得了一些新的发现和认识,在结合前人在相关地区取得的地层学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厘定了该地区上二叠统—侏罗系的地层序列。措勤盆地的上二叠统是以文布当桑组为代表的灰岩和以木纠错组为代表的白云岩。三叠系存在着广海陆棚相和碳酸盐岩台地两种地层序列:前者自下而上划分为下三叠统嘎仁错组、中三叠统至上三叠统卡尼阶珠龙组、上三叠统诺利阶江让组、上三叠统瑞替阶至下侏罗统敌布错组;后者自下而上划分为木纠错组、待建的中三叠统、上三叠统诺利阶麦隆岗组和上三叠统瑞替阶至下侏罗统的确哈拉组。下侏罗统与上三叠统瑞替阶难以区分开。中侏罗统的岩性为深海-半深海相泥岩夹有基性-超基性岩。上侏罗统自下而上划分为萨波直不勒组和吐卡日组,目前尚未发现提唐阶的化石,因此推测下白垩统多尼组和吐卡日组之间有沉积间断。措勤盆地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和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都处于碳酸盐岩台地环境,冈底斯地区在中三叠世和中侏罗世发生了2期构造伸展事件,在晚三叠世诺利期末期和晚侏罗世基默里奇期晚期发生了两次构造抬升事件。构造伸展和挤压抬升造成了海平面的反复升降变化,导致了深水和浅水沉积相的垂向叠置,为油气成藏创造了良好的沉积建造组合条件。上二叠统—侏罗系地层序列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应该加大地层古生物学的投入力度。
- 纪占胜姚建新武桂春孙倩石秋圆石秋圆何继富刘振宇郭安臣李浩刘振宇
- 关键词:措勤盆地上二叠统侏罗系
- 西藏仲巴县仁多地区早三叠世牙形石及冈底斯西部早三叠世古地理格局被引量:13
- 2018年
- 随着海相三叠系沉积地层的发现,冈底斯地区三叠纪时期的古地理格局正在经历着从古陆向海洋沉积区的认识上的转变,然而仍然有地质学家认为冈底斯西部南侧存在早三叠世的隆起区,在岩相古地理上表现为隆格尔—工布江达陆相岩浆弧的存在,其主要根据是没有发现三叠系地层。仁多剖面位于该岩浆弧带中部的隆格尔隆起区上,前人认为该区没有下三叠统,然而笔者在以往划分为中二叠统“下拉组”的地层中获得了典型的早三叠世牙形石属Pachycladina的化石,因此确定研究区的下三叠统是存在的,并且在岩性上以白云岩为特征,在区域上可对比到上二叠统至下三叠统的木纠错组的上段。该发现表明仁多地区的下三叠统不缺失,与冈底斯三叠纪在整体上处于海洋沉积区的观点一致,隆格尔隆起并不存在。根据近年来积累的西藏地区下三叠统的地层资料,指出冈底斯西部早三叠世为大面积的白云岩蒸发岩台地相和局部碳酸盐岩台内坳陷相间的古地理格局。
- 武桂春纪占胜孙倩石秋圆石秋圆何继富刘振宇郭安臣李浩刘振宇
- 关键词:冈底斯早三叠世牙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