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新美

作品数:18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建筑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地震
  • 3篇岩石
  • 3篇岩性
  • 3篇油田
  • 3篇兰德斯
  • 3篇测井
  • 3篇储层
  • 2篇地壳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活动性
  • 2篇地震序列
  • 2篇地质
  • 2篇应力
  • 2篇震源
  • 2篇七个泉油田
  • 2篇各向异性
  • 1篇大熊
  • 1篇地电
  • 1篇地电阻率
  • 1篇地壳变形

机构

  • 12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中国地震局
  • 2篇青海油田公司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国家地震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8篇刘新美
  • 2篇毛桐恩
  • 2篇郝晋升
  • 2篇耿乃光
  • 2篇刘晓红
  • 1篇杨宝仁
  • 1篇罗晓兰
  • 1篇刘占坡
  • 1篇刘江丽
  • 1篇赵明
  • 1篇余素荣
  • 1篇杨玉荣
  • 1篇杨玉荣
  • 1篇张之立
  • 1篇王连捷
  • 1篇刘翔鹗
  • 1篇郦永刚
  • 1篇张雪
  • 1篇田华
  • 1篇蒋武明

传媒

  • 7篇世界地震译丛
  • 2篇青海石油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地震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7篇1995
  • 1篇199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不确定的宏观地震数据估算场地地震重复率
1995年
提出了一个根据有不确定影响的烈度资料来决定场地地震危险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考虑了烈度的顺序和互不关联的特征,试图避免由于假定强度可以被处理作一个实数(连续分布估计量、衰减关系式等)而导出的错误结果。所提出的公式基于采用一个分布函数,它对每一个地震描述了场地受每一个烈度值影响的可能性。为了得到缺少当地地震资料地区的场地危险的评价,检验了这个分布函数随着到宏观地震震中的距离和震中烈度的变化情况。为了结合这种概率以及为了评价考虑在这种分析中涉及的不确定性影响的场地地震重复率,发展了一种逻辑性方法。叙述和讨论了这种方法的应用。
L.MagriM.MucciarelliD.Albarello刘新美
关键词:地震数据场地地震重复率
古登堡-里克特分布还是特征地震分布?被引量:2
1995年
古地震和断层滑动速率数据结合加州理工学院和美国地质调查局(CITUSGS)地震目录(1944—1992)用于检验沿南加州地区主要走滑断层的震级-频度分布的形态。对于纽波特—英格尔伍德断层、埃尔西诺断层、加洛克断层和圣安德烈斯断层,得到的分布是符合断层行为的特征地震模式的。沿圣哈辛托断层观测到的分布满足古登堡-里克特关系。如果仅注意圣哈辛托断层上由大的历史地震的破裂带或由断层线的清晰阶距标记的断层段时,则沿每一段的观测分布与特征地震模式相一致。对于圣哈辛托整个断层观测到的古登堡-里克特分布可能反映了沿许多不同断层段的地震活动性的总和,但它的每一段却显示出一个特征地震分布。当对一个完整的地震轮迥过程取平均时,仪器记录的有限时期不足以否定所有断层表现的一个古登堡-里克特分布假说。但是,如果认定:(1)前50年的地震活动性是以后50年中小地震预期活动水平的最佳标志;(2)地震灾害和工程分析感兴趣的一般也是这一时段,那么,至少是在讨论沿这些大断层实施地震灾害分析的问题时,对本文标题所提问题的回答看来是“特征地震分布”。
S.G.Wesnousky刘新美
关键词:古地震地震断层地震活动性
从震源机制研究1992年兰德斯地震序列前后的应力状态
1995年
加州东部剪切带(ECSZ)的应力状态,由于1992年约书亚特里M_w6.1地震和兰德斯M_w7.3地震的发生有了重大变化。为了量化此变化,用1975年的高尔韦湖序列、1979年的霍姆斯特德谷序列、1981年至1991年的背景地震活动以及1992年兰德斯序列的震源机制资料进行了应力状态的反演。在所有的情形中,中间主应力轴(S_2)保持垂直,应力状态的变化包括最大和最小主应力轴(S_1和S_3)的走向变化和相对的应力幅度(φ)值的小量变化。一般说来ECSZ中的应力状态是,S_1的方位呈北东向且φ=0.43~0.65,这表明ECSZ是中等程度的应力拐折,断层作用的类型是转换拉张型。平托山断层的南部,位于1992年约书亚特里地震区内,由1981至1991年背景地震活动确定的应力状态于1992年4月23日和1992年6月28日有变化。在中心区内,S_1于4月23日从N14°±5°E转动到N28°±5°E,然后于6月28日又回到N16°±5°E。所以,兰德斯主震实际上给M_w6.1约书亚特里地震区又加载了一些剪应力。沿着兰德斯主震破裂带对1992年6月28日前后的应力状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主震改变了应力的方位,S_1的方向顺时针旋转了7°至20°,从南至北逐步地变成与断层垂直的方位。沿着埃默森—坎普罗克断层,变化是如此地显著,以致余震的震源机制不能用一个单一的偏应力张量来拟合。P和T轴的复杂分布表明,沿着破裂带北部作用的剪应力的大部分均匀成分在主震时被释放了。与兰德斯地区比较,M_w6.2大熊地震的圣贝纳迪诺山区有着一个特殊不同的应力状态,S_1的方位是N3°±5°W。在1992年M_w6.2大熊地震序列之后,该区没有显示出应力状态的任何重大变化。
E.Hauksson刘新美
关键词:地震序列地震应力震源
1992年兰德斯地震序列地壳变形的连续测量
1995年
我们试图解释兰德斯和约书亚特里地震序列震前、震时和震后在Pinon Flat观测站(PFO)得到的应变和倾斜的连续测量结果。这些数据显示了兰德斯主震后伴随着重大的瞬态形变,其总幅值是震时形变的百分之几和至少几天的衰减时间。与PFO观测站的其它多种仪器的观测数据相比较,使我们可以推测该形变的可能来源。在三个长基式应变仪记录的震后瞬态值的大小几乎是相同的,这说明它或者是大尺度形变或者是靠近部分观测站的局部运动。借助覆盖该区的那些应变仪的许多其它测量结果的相似性以及更靠近震源的其它显著震后位移可以将后者大部分地排除。大尺度形变的可能机制包括:震后断层滑动、近地表岩石中与时间有关的蠕变以及水位变化引起的弹性或热的响应。头两项与PFO的观测结果很一致,但是如果震后断层滑动是源,则它的分布与震时滑动必然不相同而且可以包括那些不是地震破裂的断层。如果其它机制中的一个是主要来源,则PFO数据意味着震后滑动必须大大地小于地震的滑动,或许2%,或者更小。震前没有观测到明显的形变,即在震前数天到数分钟,没有观测到震时2×10^(-3)的形变水平。
F.K.WyattD.C.AgnewM.Gladwin刘新美
关键词:地震地质地震序列地壳变形
红柳泉油田四性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本文应用试油、试采、取芯和测井资料通过对红柳泉油田E3^1储层的“四性”关系深入研究,建立了“四性”标准,进一步落实了红柳泉区块E3^1储层油藏的岩性下限为泥质粉砂岩、含油下限为油斑、孔隙度下限为8%、渗透率下限为1×10^-3μm^2,解决了储层识别的问题,确定红柳泉油田E3^1储层具有良好的四性关系,为高效合理开发该油田提供了科学依据。
蒋武明罗晓兰刘新美
关键词:红柳泉油田泥质粉砂岩测井资料储层识别岩性
承载岩石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实验研究与现场观测结果被引量:15
1998年
对承载岩石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实验研究结果与大震孕育过程中现场观测到的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孕震过程中地震现场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特征与承载岩石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实验结果相近或相符,也与岩石破裂过程中裂隙发展的力学实验结果相一致。
毛桐恩陈大元刘新美余素荣宋大捷
关键词:地电阻率各向异性
岩石中裂纹孔隙率的实验测定
<正>孔隙的概念在岩石力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岩石孔隙率则是岩石的一项重要物理力学参数.在地震机制、地震前兆机理、矿产及石油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价、水文及工程地质等地球科学诸多方面的研究中,岩石孔隙率都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物性参数...
刘新美杨玉荣耿乃光刘晓红郝晋升
文献传递
七个泉油田储层认识及测井多井解释
2000年
由于七个泉油田沉积环境复杂,多变,造成岩性复杂,多变,给测井资料的解释带来困难,储层难以识别,储层类型复杂。通过测井与岩芯的结合,对七个泉油田不同地层岩电关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七个泉地区的储层电性特征,解决了长期困挠的储层识别的问题,为高效合理开发油田提供了科学依据。
刘新美罗小兰
关键词:七个泉油田储集层特征岩性测井
1992年兰德斯(M=7.5)和大熊(M=6.5)地震前的地震平静被引量:4
1995年
1992年6月28日的兰德斯地震之前,位于靠近震中北面约11×23×15km体积内曾出现地震活动率下降75%。此异常从1988年1月开始,直至主震发生持续了4.5年,其中包含了各种大小震级的地震。位于震中南面的一个更小的体积(7×14×15 km),从1989年11月开始地震活动率减小75%。同一天发生的大熊地震之前地震活动率下降了100%,这是在围绕震源的一个约13×22×15 km的体积内出现的。在背景期的9年内该体积内包含了192个M≥1.6的地震,但是从1990年12月至1992年6月27日的1.6年内没有一个地震发生。表征这些地震活动率变化的标准偏差z值是很高的,分别为6.3和12.3,说明这些异常是唯一的,在有效性上没有被南加州地震目录(117°06′W至115°40′W和33°45N′至35°10′N)检验到的其它地震活动率的减小所超过。1992年4月23日M=6.1约书亚特里地震的附近地区没有发现地震活动率有变化。根据震级图象和频度-震级分析,我们的结论是,这两个平静异常不可能是由于震级标度的偏移或压缩所致,我们认为它们是前兆异常。这个分析是借助兰德斯地区的已除去群发事件的地震目录,用0.2和0.1校正值(1985年8月和1990年5月)对两个有怀疑的震级偏移进行了修正。我们用新的显示技术将地震活动率作为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对它的稳定性和变化情形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每一时间间隔以及点(纬度、经度)周围的密集网格的范围把地震活动率变化绘制成z值图,则这种计算机程序使活动率变化程度的光滑等值线图作为一个几乎连续的序列而提供出来。因此任何异常,不论人为的还是实际的,都可以精确地确定出来。
S.WiemerM.Wyss刘新美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
利用卡洪山口科学研究钻孔中应力引起的钻孔崩落估计最大水平主应力值被引量:3
1995年
本文我们利用钻孔岩样的力学性质,详细观察应力引起的钻孔崩落和由水压致裂实验估计的最小水平主应力值S_(kmin),构成了卡洪山口(Cajon Pass)钻孔直至3.5km深的最大水平主应力。S_(Hmax)的垂直剖面。正如基本上与所有其它的钻孔一样,卡洪山口钻孔的水压致裂应力测量得到的,最小水平主应力S_(hmin)数据比最大水平主应力S_(Hmax)的数据多得多(并且更加可靠)。为利用观察的井壁崩落约束S_(Hmax)的值,使用了由有效应变能准则得出的脆性破裂准则。这个破裂准则也允许我们考虑钻孔周围的三向应力,并考虑孔隙流体压力以不同方式对岩石强度的影响。比较从崩落估计出的S_(Hmax)剖面和从水压致裂实验得出的S_(Hmax)的估计值表明:当孔隙压力对水压致裂破裂起始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它们相当符合。在这个钻孔中,直至3.5km深的总体应力状态相当于倾滑兼走滑断层型应力状态。最大水平主应力剖面有几个应力值显著减小的地方,它们与主要的断层带有关,这个结果和由水压致裂得出的最小水平主应力S_(kmin)剖面一致。
L.VernikM.D.Zoback刘新美
关键词:地壳应力钻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