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敬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克林霉素含量及其药动学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克林霉素的HPLC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人血浆中克林霉素含量,检测条件为:色谱柱:Inertsil ? DOS-3 C185μm 硅胶柱(250 mm×4.6 mm);流动相:乙腈/0.05 M KH2PO4=30/70(v/v),流速:1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04 nm,进样量为100μl。结果血浆中克林霉素浓度在0.20~1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0.9998),最低检测浓度为0.20μg/ml,方法学回收率为82.42%~89.37%,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15%。结论此方法专属、准确、灵敏度高,样品处理过程简便,适合克林霉素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 唐冰周娅琳韩敬
- 关键词:克林霉素血浆药代动力学
- 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镁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与血镁(Mg)的关系。方法检测107例HD患者一般临床指标,同时应用高频B超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根据斑块有无分为阳性及阴性组,分析患者颈AS与血Mg的关系。结果粥样硬化斑块阳性的HD患者在年龄、血磷(P)、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C0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Mg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3,2.908,2.301,6.322,5.791,2.341,7.778,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S的危险因素为:血Mg、CRP(P〈0.01)。结论HD患者AS的发生与微炎症、低镁血症有关。
- 曹礼应韩敬乔丽蔡纯青余月明
- 关键词:肾透析副作用动脉粥样硬化血液血液
- 血清骨钙素在高转运型骨病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透病人血清骨钙素水平在高转运型骨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2例(平均年龄55.42±14.67岁)维持性血透病人一般临床资料、测定血清钙(Ca)、磷(P)、钙磷乘积(Ca×P)、碱性磷酸酶(AL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及骨钙素(BGP)。以iPTH>450 ng/L为标准一(A组)及iPTH>450 ng/L、BGP>8μg/L为标准二(B组)分别预测高转运型骨病。结果两组病人血清Ca、P、Ca×P及ALP无明显差异。标准一预测高转运型骨病病人占纳入病例的50.7%,其中BGP<1.5μg/L占33%。标准二预测高转运型骨病占纳入病例的38.5%。结论血透病人血清BGP及iPTH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1),血清BGP与iPTH同时用以预测高转运型骨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郭虹余开惠王柏青卓红爱曹礼应韩敬余月明段建
- 关键词:血液透析骨钙素
- 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科107例行维持性HD患者,在HD期间均检测一般临床指标及甲状腺旁腺激素(PTH),同时应用彩色B超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并进行跟踪随访,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对患者随访2年后发现,与87例仍存活的HD患者比较,死亡的20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磷(P)、钙磷乘积(Ca×P)、低密度脂蛋白(LDL)、PTH、CCA-IMT显著升高,而血白蛋白(Alb)、尿素清除指数(KT/V)、血钙(Ca)显著降低,提示死亡的HD患者存在炎症状态、血脂异常;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磷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更明显。结论H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有hs-CRP、LDL、PTH和CCA-IMT升高及KT/V降低。
- 曹礼应乔丽韩敬卓红爱余月明
- 关键词:血液透析死因
- 尿激酶封管对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封管对血液透析(HD)患者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功能不良的作用。方法对带涤纶环CVC行HD132例患者进行前瞻洼随机对照研究,不使用尿激酶封管(非尿激酶组)52例,定期使用尿激酶(尿激酶组)80例,分析尿激酶对患者导管功能不良、血流量、透析充分性、贫血及血浆白蛋白的影响。根据置管后3个月内是否出现导管功能不良,计算出3个月内功能不良发生率。记录患者一般临床指标、血流量,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等。结果尿激酶组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显著减低(26.3%)显著低于非尿激酶组(32.7%)(X^2=32.727,P〈0.01),血流量、Kt/V、血红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尿激酶组(P〈0.01)。结论定期使用尿激酶可减少患者导管功能不良、提高血流量、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使患者贫血减轻、白蛋白升高。
- 曹礼应蔡纯清余月明韩敬张勇
- 关键词:肾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尿激酶
- 持续静脉滴注大剂量尿激酶对血液透析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血栓的治疗
- 2012年
-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滴注大剂量尿激酶对血液透析(HD)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血栓的治疗作用。方法对78例长期CVC导管内血栓形成的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使用尿激酶125000U/次,持续滴注6h,对照组使用5000U/ml进行24h封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溶栓治疗方法对长期CVC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动脉端溶栓成功率为88.2%,静脉端成功率为95.7%,总成功率为91.2%;对照组动脉端溶栓成功率为76.0%,静脉端成功率为75.0%,总成功率为75.6%;治疗组溶栓总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溶栓治疗成功后观察随访3个月,治疗组患者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11.5%)显著低于对照组(35.5%)。结论持续滴注大剂量尿激酶较尿激酶封管治疗导管血栓疗效好,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 曹礼应余月明蔡纯清张勇韩敬
- 关键词: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