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贝贝

作品数:4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煤层气
  • 1篇等温吸附
  • 1篇压汞试验
  • 1篇压缩量
  • 1篇应力场
  • 1篇蒸气
  • 1篇蒸气压
  • 1篇渗透率
  • 1篇区块
  • 1篇现代构造应力...
  • 1篇煤储层
  • 1篇可压
  • 1篇可压缩
  • 1篇可压缩性
  • 1篇孔容
  • 1篇孔渗
  • 1篇孔隙
  • 1篇孔隙结构
  • 1篇块煤
  • 1篇甲烷

机构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化地质矿山...

作者

  • 4篇韩贝贝
  • 3篇秦勇
  • 2篇汪岗
  • 2篇张政
  • 1篇申建
  • 1篇杨兆彪
  • 1篇张志军
  • 1篇赵龙
  • 1篇尹诗

传媒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煤中超临界甲烷等温吸附模型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为了从数学模型上深入了解煤层气在煤中吸附的物理机理,利用参数具有物理意义的吸附模型,如Langmuir、Freundlich、Toth、Langmuir-Freundlich、扩展的Langmuir、BET、D-R、D-A模型,分别对3个不同煤级样品的空气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甲烷等温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对BET模型、D-R模型、D-A模型中涉及的p0,采用虚拟饱和蒸气压的概念,用3种方法计算。通过对模型参数拟合值的分析,比较了空气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煤的吸附特征,对微观吸附机理进行了解释。比较了各模型对单煤级和3个煤级作为整体的拟合效果,认为B-BET-1模型、B-BET-2模型对于3个煤级样品均没有物理意义,D-R-3模型和D-A-3模型不能用于描述长焰煤的吸附特性,T-BET-3模型异常高的最大吸附量所反映的吸附机理尚待研究。综合分析,认为T、L-F、E-L、B-BET-3、TBET-1和T-BET-2模型用于描述煤中甲烷超临界吸附较为理想。
赵龙秦勇杨兆彪申建韩贝贝张政
关键词:煤层气
西山古交区块煤储层孔渗特性与有利建产区预测
西山古交区块煤层气商业开发潜力可观,但目前对煤储层的非均质性认识难以支撑全区煤层气规模性开发的需求。  为此,本次研究在掌握地质构造背景的基础上,采用高温覆压孔渗模拟手段,结合地层温度和地层压力模拟结果,建立了符合研究区...
韩贝贝
关键词:古交矿区
文献传递
太原西山煤田现代构造应力场综合模拟被引量:10
2015年
根据震源机制解分析得出太原西山煤田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有限元分析法对煤田内部2号和8号煤层的地应力分布进行了模拟,并结合煤层水力压裂资料获得验证。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与山西地堑系的构造背景一致,西山煤田的构造作用以NW—NNW向的近水平拉张作用为主;2号煤层和8号煤层的地应力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均由四周向内部逐渐增大,2号煤层的水平地应力值介于12.4~39.4 MPa,8号煤层的地应力值介于12.6~38.3 MPa,与水力压裂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20%,受煤层埋深的影响,8号煤层的地应力整体上高于2号煤层;相同地质构造背景的约束下,两个煤层的应力方向分布基本一致,主应力(拉张力)的方向均以NW和NNW向为主,与水力压裂测量和震源机制解结果基本吻合。拉张构造应力作用下。
韩贝贝秦勇张志军尹诗汪岗郑书洁
基于压汞试验的煤可压缩性研究及压缩量校正被引量:15
2015年
为了提高压汞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以准确表征煤的孔隙结构,根据弹性力学基本原理,结合分形分维的思想,在10~206 MPa压力范围内,基于压汞数据计算了煤基质的压缩系数,并结合液氮吸附数据对压汞试验结果进行校正。得到煤样的基质压缩系数在0.671×10-10~1.23×10-10m2/N,校正后总孔容与校正前相差48.62%~54.89%,孔隙结构与液氮吸附试验结果更加接近。压力大于206 MPa时煤的孔隙结构变化十分复杂,对应孔径小于6 nm的测试结果不宜采用。压力在10~206 MPa时,累计压缩量与填充量呈幂函数关系。
韩贝贝秦勇张政汪岗喻鹏
关键词:孔隙结构压汞试验分形分维可压缩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