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娜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滴度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血功能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监测
  • 1篇阴性杆菌
  • 1篇早期梅毒
  • 1篇致病
  • 1篇凝血
  • 1篇凝血功能
  • 1篇普通病房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恶性程度
  • 1篇胃癌
  • 1篇胃癌患者
  • 1篇细胞
  • 1篇梅毒
  • 1篇梅毒患者
  • 1篇耐药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王娜
  • 3篇田晓波
  • 2篇鲁辛辛
  • 2篇潘书娟
  • 2篇刘宇
  • 1篇崔丽
  • 1篇李娅娣
  • 1篇潘丽丽
  • 1篇杨澎
  • 1篇白婕
  • 1篇王天
  • 1篇岳燕

传媒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胃癌患者肿瘤恶性程度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及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2例胃癌患者,按照肿瘤侵犯深度,将其分为早期胃癌组(29例),进展期胃癌组(143例);又将172例患者根据是否有转移分为无转移组(52例),有转移组(120例);选择5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入组人员的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胃癌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检测的FIB、AT-Ⅲ、PLT总体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t=2.47,t=3.13;P<0.05);其中,进展期胃癌组患者与早期胃癌组比较,FIB、PLT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t=-2.31;P<0.05);转移组患者与无转移组比较,FIB、PLT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24,t=-2.36;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测,有助于为血栓形成和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为是否需行抗凝或止血治疗提供参考,FIB、PLT的变化,对间接预测肿瘤的发生、浸润和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刘宇杨澎田晓波王娜
关键词:胃癌凝血功能恶性程度
血清学监测228例早期梅毒患者治疗效果的价值评估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评估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法(TRUST)对早期梅毒治疗效果的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189例早期梅毒患者,以及39例3个月内有危险史但无临床症状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6、12个月行TPPA和TRUST检测。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内,228例早期梅毒患者血清TPPA均为阳性。治疗前225例患者TRUST阳性,治疗12个月后有156例患者转阴,转阴率为69.3%。将治疗前TRUST滴度≤1∶4设为低滴度组,≥1∶8为高滴度组。治疗前TRUST低滴度组93例,3例阴性,90例滴度为1∶1~1∶4;高滴度组135例。治疗3个月TRUST转阴患者27例,低滴度组转阴率为19.35%(18/93),高滴度组转阴率为6.67%(9/1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P〈0.01)。治疗后6个月TRUST转阴患者62例,滴度为1∶1~1∶4的低滴度组患者转阴率为36.56%(34/93),高滴度组患者转阴率为11.85%(16/135);滴度≥1∶8的低滴度组患者转阴率为6.45%(6/93),高滴度组患者转阴率为4.44%(6/1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0,P〈0.01)。治疗后12个月TRUST转阴患者67例,滴度为1∶1~1∶4的低滴度组患者转阴率为23.66%(22/93),高滴度组转阴率为14.81%(20/135);滴度≥1∶8的低滴度组患者转阴率为1.08%(1/93),高滴度组转阴率为17.78%(24/1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P〉0.05)。结论血清学试验结合临床体征,可以准确地对早期梅毒进行诊断,且对治疗效果做出有效的评估。
田晓波潘书娟李娅娣王娜鲁辛辛
关键词:血清学早期梅毒TRUST滴度
3 238株致病革兰阴性杆菌在ICU和普通病房的耐药性差异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分析7种抗生素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与普通病房分离的4种致病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16年1至12月分离的3 238株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数据,其中重症组(ICU)分离菌株占比为46.6%,普通组(普通病房)为53.4%,分别检测两组分离菌株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重症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是41.7%、41.2%和39.5%,普通组这三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是20.9%、21.7%和17.1%;重症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7.2 %,普通组耐药率为8.8%;重症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耐药率分别是72.9%和35.8%,普通组分别是44.7%和13.3%。重症组和普通组之间比较,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耐药率差异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头孢曲松=56.72,P〈0.01;χ头孢吡肟2=49.12,P〈0.01;χ^2亚胺培南=69.81,P〈0.01);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差异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亚胺培南=11.48,P〈0.01);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耐药率差异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头孢曲松=40.13,P〈0.01;χ^2头孢吡肟=41.61,P〈0.01);鲍曼不动杆菌对7种抗生素耐药率均〉60%,重症组和普通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普通病房相比,ICU分离株耐药率更高,抗生素应该区别使用,定期监测耐药性,为诊断前的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田晓波潘书娟王娜刘宇鲁辛辛
关键词:阴性杆菌耐药率
辅助性T细胞9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探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Th9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表达的改变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集加例健康人(HC)和20例RA患者(RA组)的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9、IL_4、转化生长因子(TGF)-p和干扰素(IFN)-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9细胞数;实时定量PCR检测IL-9mRNA、转录因子PU.1mRNA,分析这些指标可能的相互关系。结果RA组患者外周血中CIM+IL-9+T细胞、CIM+PU.1+T细胞、CIM+IL-9+PU.1+T细胞均缺如。细胞因子检测:IL-9水平在HC组为(1.24±0.44)×10^-9g/L,RA组为(1.334-0.53)×10^-9g/L(P=0.558);IL4水平在HC组为(8.59±4.07)×10^-9g/L,RA组为(5.95±5.73)×10^-9g/L(P=0.101);TGF—β水平在HC组为(12384-329)μg/L,RA组(712±254)μg/L,(P=0.00);IFN-γ水平在HC组均低于检测水平,RA患者中5例IFN-γ水平升高。HC组IL-9mRNA表达为(0.24±0.04),RA组为(0.24±0.02)(P=0.754);HC组PU.1mRNA表达为(0.38±0.02),RA组(0.13±0.02)(P=0.000)。结论RA组患者外周血促Th9分化关键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抑制其分化关键细胞因子平有所升高,导致PU.1mRNA表达受抑,PU.1蛋白无法合成不能支持IL-9mRNA表达。RA患者外周血不存在Th9细胞分化条件,推测循环血‘n19细胞可能不参与RA发病机制。
王天潘丽丽白婕王娜崔丽岳燕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CD4+T细胞TH9细胞白细胞介素-9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