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陶黎

作品数:6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4篇康复
  • 3篇偏瘫
  • 3篇脑卒中偏瘫
  • 2篇偏瘫患者
  • 2篇脑卒中偏瘫患...
  • 2篇康复治疗
  • 1篇性关节炎
  • 1篇学法
  • 1篇日常生活能力
  • 1篇上肢
  • 1篇生活自理
  • 1篇四肢
  • 1篇酸钠
  • 1篇透明质酸钠
  • 1篇偏瘫上肢
  • 1篇腔内
  • 1篇腔内注射
  • 1篇屈肌

机构

  • 6篇上海市徐汇区...

作者

  • 6篇王陶黎
  • 5篇沈俊
  • 4篇杨坚
  • 4篇张颖
  • 3篇羊健中
  • 3篇乔蕾
  • 2篇黄欣
  • 2篇秦杰
  • 2篇范利
  • 1篇陈小平
  • 1篇朱琪
  • 1篇李洪丽
  • 1篇葛海萍
  • 1篇高宁沁
  • 1篇李擎
  • 1篇黄丽华
  • 1篇羊建中
  • 1篇黄莉华
  • 1篇王毓文

传媒

  • 3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生物刺激反馈仪和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同步与非同步应用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效果的比较被引量:2
2010年
肌痉挛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肌张力障碍,其表现为肢体被动运动初始阻力持续增强,关节活动受限,是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有关的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脑卒中偏瘫后约有80%~9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肌痉挛,其中上肢屈肌痉挛较为典型,并因此影响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加重异常运动模式.在偏瘫恢复的全过程中,肌痉挛的控制是关系到患者恢复程度的核心问题之一.有报道示肌电生物反馈可减少休息时的痉挛肌肉活动及联合反应;痉挛肌肉被动牵张时不需要拮抗肌活动,从而相应减少运动错误发生[1],故用肌牵张方法治疗痉挛疗效确定[2].
王陶黎乔蕾李擎杨坚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屈肌上肢四肢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非同步
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脑卒中的发病率高,是一种致残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故针对这些患者,采取积极的康复措施,使他们恢复功能,生活自理,重返或部分重返社会有着巨大的意义。在脑卒中的康复手段中,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减少脑卒中患者的残损程度有着积极作用。本研究对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进行观察.旨在探讨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高宁沁陈小平沈俊张颖王陶黎黄莉华葛海萍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高压氧康复措施生活自理
透明质酸钠配合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结合物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8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2组,A组43例采用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 ml,每周1次,再交替配合超声波、微波治疗;B组41例采用超声波、微波交替治疗。2组治疗前后均行Lysholm膝关节综合评分。结果:治疗5周后,2组Lysholm膝关节综合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2组间比较A组优于B组(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结合物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关节功能,疗效优于一般的常规治疗。
沈俊羊健中范利王陶黎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物理因子治疗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
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实习带教法在康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探讨在康复医学教学中运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实习带教法对学生实习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6名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针推康复专业的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带教法,实验组采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和传统实习带教法相结合的方法。结果2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操作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中判断能力、交流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实习带教法相比,采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实习带教法的教学方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如功能评估、康复目标的设定、康复计划的拟定、运动疗法要点的阐述,以及操作中对主要问题的判断、交流能力等方面均有提高。
张颖杨坚沈俊乔蕾王陶黎黄欣李洪丽范利羊健中黄丽华
关键词:教学法康复教学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治疗对早期及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60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A组31例和B组29例,均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肌电生物反馈及动静态平衡仪训练;B组以被动训练为主,辅以器具的应用。2组分别于入组时、治疗4、8周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独立性评定表(FI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BBS及FI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提高(P〈0.05和0.01);治疗8周后A组与治疗4周时比较继续上升(P〈0.01),而B组上升不明显,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系统康复治疗能更明显地改善早期及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ADL能力。
朱琪乔蕾羊健中杨坚沈俊张颖王毓文王陶黎秦杰
关键词:康复治疗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率与持续时间的关系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训练对早期及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率与训练时间的关系。方法:60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程序化康复训练,包括桥式运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肢体的易化、平衡、负重步行等训练。并分别于治疗初、治疗4及8周末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进行评分并做康复效率统计。结果:康复介入4周末时,患者的FMA评分较治疗初时显著提高,并明显高于治疗8周末时的评分(均P<0.01)。治疗后康复效率比较,前4周高于后4周(P<0.05)。结论:第1个周期的康复训练及康复效率明显优于第2个周期。
秦杰杨坚张颖沈俊黄欣王陶黎羊建中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