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皮左心室重建术对心尖部室壁瘤形成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术后即刻心排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评价经皮左心室重建术对心尖部室壁瘤形成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术后即刻心排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行经皮左心室重建术的心尖部室壁瘤形成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25例。监测患者在经皮左心室重建术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25例患者中男23例(92.0%),平均年龄(65.4±11.9)岁,体重指数(23.2±4.0)kg/m2。共24例(96.0%)患者成功进行经皮左心室重建术,1例因装置无法达到最佳位置而终止手术。PARACHUTE装置植入后,患者心排量[(4.85±0.93)L/min比(3.83±0.72)L/min,P<0.01]、心排量指数[(2.90±0.82)L/(min·m^2)比(2.32±0.74)L/(min·m^2),P<0.01]均显著高于开伞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复苏后患者的心功能仍保持稳定,心排量[(5.01±0.92)L/min比(3.83±0.72)L/min,P<0.01]、心排量指数[(3.01±0.87)L/(min·m^2)比(2.32±0.74)L/(min·m^2),P<0.01]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左心室重建术后即刻明显提高心尖部室壁瘤形成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排量和心排量指数,这可能与植入物即刻改善心尖部室壁瘤的矛盾运动相关。
- 王建赖可可张哲义苏茂龙王焱
-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
- 伴左室心尖部室壁瘤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近三十年来,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药物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似乎已难有突破性的进展,植入性器械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逐渐进入了心力衰竭的治疗领域,例如: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和左室辅助装置及心脏移植等。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科医生就试图通过外科手术来阻止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进展;但由于手术复杂、创伤较大、手术效果不确切,未能在临床上广泛开展。近年来出现的多种侵入性更小的植入性器械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将结合冠脉介入治疗后出现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机制及特点,结合近期的器械手段的进展,探讨伴左室心尖部室壁瘤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
- 王建张艳平叶榕婷王焱
- 关键词:缺血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