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雯雯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2
供职机构:威海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威海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1篇血性
  • 1篇炎症
  • 1篇抑郁
  • 1篇运动症状
  • 1篇症状
  • 1篇睡眠
  • 1篇睡眠障碍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脑损伤
  • 1篇重复经颅磁刺...
  • 1篇脑缺血
  • 1篇脑损伤
  • 1篇经颅磁刺激
  • 1篇患者抑郁
  • 1篇非运动症状
  • 1篇干扰素
  • 1篇干扰素-Γ
  • 1篇标记物

机构

  • 3篇威海市立医院
  • 1篇潍坊医学院

作者

  • 3篇李振光
  • 3篇于雯雯
  • 2篇孙海荣
  • 2篇张金彪
  • 2篇崔兴华
  • 1篇仲伟斌
  • 1篇赵俊武
  • 1篇张江山
  • 1篇王彤
  • 1篇张勇

传媒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脾和干扰素-γ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2017年
缺血性卒中后继发的免疫反应是卒中后神经损伤的重要内源性机制,脾和干扰素-γ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监测脾大小和干扰素-γ水平对卒中严重程度和转归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崔兴华李振光仲伟斌张勇于雯雯王彤
关键词:脑缺血干扰素-Γ炎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及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4
2017年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早期帕金森病(PD)抑郁及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oehn-Yahr分级1~2级的PD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假刺激组(33例)。治疗组用r TMS 5 Hz高频刺激患者双侧前额叶背外侧(DLPFC)区共10 d,假刺激组接受假刺激治疗共10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PD睡眠量表(PDSS)、PD统一评定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外周血IL-6水平、脑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时HAMD评分、UPDRSⅢ评分均明显降低;PDSS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假刺激组同时间点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时HAMD评分、UPDRSⅢ评分均明显降低;PDSS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IL-6水平及脑内5-HT、NE、DA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假刺激组同时间点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IL-6水平及脑内5-HT、NE、DA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高频r TMS刺激DLPFC区可短期改善早期PD患者的抑郁及睡眠障碍。
于雯雯李振光孙海荣张金彪赵俊武崔兴华张江山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帕金森病抑郁睡眠障碍
帕金森病运动前期诊断的临床标记物被引量:6
2018年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起始病理改变在黑质之外,如何在累及黑质之前尽早识别、诊断PD对于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缺乏诊断和预测PD运动前期的理想标记物。嗅觉障碍、快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RBD)、便秘和抑郁常见于PD运动前期,视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轻度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也可发生于运动前期。本文对上述非运动症状对PD的早期诊断的预测价值予以介绍。
于雯雯李振光张玺张金彪孙海荣
关键词: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