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嵘 作品数:8 被引量:7 H指数:2 供职机构: 福州市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创伤后脓毒症关键基因筛选及其与免疫基因相关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24年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创伤后脓毒症的关键基因及其与免疫基因相关性。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expressionomnibus,GEO)中下载GSE12624数据集,筛选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KEGG)富集分析,使用String、Cytoscape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及基于Cytohubba插件选出关键基因,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选出枢纽基因,验证其在创伤后脓毒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GSVA)、免疫浸润分析以及分析其与免疫基因、免疫细胞相关性。结果在GSE12624数据集中获得362个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示差异基因参与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相关的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细胞周期等信号通路;选出曲线下面积最大值(0.815)的基因AURKB作为创伤后脓毒症的枢纽基因,其在创伤后脓毒症中高表达;通过GSEA富集分析显示AURKB高表达组主要富集到代谢、细胞周期、P53信号通路等相关的基因集,GSVA富集分析显示AURKB高表达组主要集到糖胺聚糖降解、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焦点黏附通路等相关途径;AURKB的表达与免疫基因(IL21R、CXCL10)的表达、免疫细胞(初始CD4+T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浸润呈正相关。结论AURKB在创伤后脓毒症中表达上调,参与创伤后脓毒症的免疫调节通路,可作为创伤后脓毒症早期预警的分子标志物及干预潜在靶标。 庄良明 王冠珠 王鹏飞 王晓静 张文媛 顾忠民 陈嵘关键词:脓毒症 基因 创伤 免疫 生物信息 77例肺炎克雷伯菌致血流感染的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导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感染菌株的药敏情况,探究容易感染仅对氨苄西林耐药菌株患者的临床特征,寻找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7例肺炎克雷伯菌导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血液细菌培养,阳性标本行菌株鉴定及药敏分析。根据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仅对氨苄西林耐药菌株组(51例)和非仅对氨苄西林耐药菌株组(26例)。根据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5例)与预后不良组(22例)。对不同组间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干预措施进行单因素分析与二元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共检出77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70株(90.9%),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7株(9.1%)。在仅对氨苄西林耐药菌株组与非仅对氨苄西林耐药菌株组间,患者是否入住ICU、年龄、合并糖尿病以及肝脓肿的各项影响因素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包括最低白蛋白水平、最低血色素水平、最低血小板计数水平、患者是否入住ICU、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以及合并脓毒症的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脓毒症(OR=4.939,95%CI:1.208~20.201,P=0.026)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肝脓肿患者更易出现肺炎克雷伯菌导致的血流感染。患者感染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血白蛋白水平、血色素水平与血小板水平严重降低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肺炎克雷伯菌导致血流感染的患者合并脓毒症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晓静 郑雪新 郑思捷 顾忠民 陈嵘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耐药性 肝脓肿 褪黑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及成骨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及成骨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大鼠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和褪黑素组。空白组使用与褪黑素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灌胃;模型组在空白组的基础上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构建骨质疏松大鼠模型;褪黑素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褪黑素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大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骨钙素(OC)、I型胶原C端交联肽(CTX-Ⅰ)的含量。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成骨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细胞β-连环蛋白(β-catenin)、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3A(Wnt3a)、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7B(Wnt7b)、轴抑制蛋白2抗体(Axin2)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褪黑素组大鼠血清中的ALP、PINP、OC、CTX-Ⅰ含量得到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褪黑素组大鼠成骨细胞的β-catenin、Wnt7b的mRNA和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Axin2的mRNA和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褪黑素能够调节骨代谢平衡,并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的形成。 郑俊杰 陈冬冬 林佳生 严伟 洪嘉祥 宋平 陈嵘关键词:褪黑素 骨质疏松 骨代谢 WNT/Β-CATENIN 阵列式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骨肉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阵列式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骨肉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的37例骨肉瘤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分别采用阵列式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液骨肉瘤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含量,并对阵列式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和电化学发光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度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检测到的MMP-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列式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97.3%、100%、98.3%)均高于电化学发光法(分别为86.5%、86.4%、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阵列式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以准确地分析骨肉瘤标志物中的MMP-2,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度较高,降低了误诊的几率。 陈冬冬 陈嵘 林佳生 严伟关键词:骨肉瘤 肿瘤标志物 灵敏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红花治疗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的机制 2024年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红花治疗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epsis induced myocardial dysfunction,SIMD)的机制。方法 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systems pharmacology platform,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红花的有效成分和靶点;检索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SIMD的相关基因,利用Jvenn平台分析得到重复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10.1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DAVID软件对治疗SIMD的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后获得64个靶点,64个基因靶点对应10个活性成分,核心靶点有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蛋白激酶(AKT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等。GO富集分析显示,红花参与的生物过程主要为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正调控等;KEGG富集分析显示,红花治疗SIMD的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癌症信号通路、脂质代谢等信号通路。结论 红花可通过多途径、多成分、多靶点治疗SIMD,为进一步研究红花的疗效奠定了基础。 庄良明 王冠珠 王嘉东 张文媛 王晓静 顾忠民 陈嵘关键词:红花 网络药理学 便携式血糖仪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适配体传感系统的构建及其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通过将血糖仪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适配体传感器相结合,构建一种便携式适配体传感系统,并将其用于骨肉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将血糖仪作为检测器,与适配体传感器相结合,开发出一种便携式血糖仪联合VEGF适配体传感系统,在对其反应条件(孵育时间、反应时间、存储时间)进行优化的基础上测定了其检测限。同时,选取10份骨肿瘤患者血清进行检测,通过与传统的ELISA法进行比较,评估其准确度。结果成功构建了一种便携式血糖仪联合VEGF适配体传感系统,其最佳孵育时间60 min、反应时间30 min、存储时间7 h,最低检测限为6.5×10-9mol/L(2.58μg/kg)。该法用于骨肉瘤患者血清的检测,与ELISA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22,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一种便携式血糖仪联合VEGF适配体传感系统,并将其运用到骨肉瘤患者血清检测,其检测限低,准确性好。 严伟 陈冬冬 陈嵘关键词:便携式血糖仪 骨肉瘤 胫骨内移植UMR-106成瘤组织块构建裸鼠骨肉瘤模型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获得UMR-106成瘤组织块,构建裸鼠骨肉瘤模型。方法采用组织块移植的方法,在受体动物的胫骨髓腔内移植UMR-106骨肿瘤细胞株,观察裸鼠行为特征变化、体质量变化、肿瘤生长状况、成瘤率、肿瘤包块的病理学、血清指标,构建裸鼠骨肉瘤模型。结果造模后,模型组裸鼠活动量明显减少,精神状态变差,觅食性变差;模型组裸鼠体质量随着天数的增加逐渐增大;肿瘤体积随着天数的增加逐渐增大,成瘤率91.67%;模型组皮下肿瘤形体可见明显包膜,较大,瘤体质地较硬,表面呈结节状,表面大量血管分布,显微镜下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细胞核有异型且大小不等,核仁约1~4个,核分裂相较多;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碱性磷酸酶和磷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组织块移植的方法,在受体动物的胫骨髓腔内移植UMR-106骨肿瘤细胞株,构建骨肉瘤动物模型,为骨肉瘤的进一步研究、治疗等奠定了实验基础。 陈冬冬 林佳生 严伟 陈嵘关键词:裸鼠 不同骨水泥材料在炎症条件下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2018年 目的评价不同骨水泥材料在炎症条件下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分别采用CCK-8法、DAPI荧光染色法、FITC/PI凋亡染色法检测3种骨水泥材料对炎症条件下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活性、细胞分裂生长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3种骨水泥材料对炎症条件下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中炎症相关因子IL-1、IL-2、IL-6、TNF-α、IFN-γ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磷酸钙骨水泥(CPC)在炎症条件下均能够显著抑制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活性和增殖,CPC抑制最显著(P<0.05);PMMA、n-HA/PA66、CPC在炎症条件下均能够显著促进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凋亡(P<0.05),3种骨水泥材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骨水泥材料在炎症条件下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不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不同,但CPC相对于PMMA、n-HA/PA66更能刺激细胞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结论不同骨水泥材料在炎症条件下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生物安全性不同,其中PMMA、n-HA/PA66差别不大,而CPC在炎症条件下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影响最显著。 陈冬冬 翁艳 周燕芸 陈嵘 林佳生 严伟关键词:生物安全性